
01
新學期為什麼要制定學習計劃
心理學研究表明:心中有未來的個體展現親社會行為機率遠高於其他人群;
思考未來願景,能夠激發更多的親社會行為。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提前規劃是成就事業的關鍵。
在新學期制定學習計劃,有著諸多至關重要的意義。

制定學習計劃能讓孩子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愛默生所說:“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
孩子在新學期認真制定學習計劃時,就是在為自己確定清晰的目標。
知道自己要在哪些科目上取得進步,要掌握哪些新的知識和技能。
有了這些具體的目標,孩子的學習就不再是漫無目的學習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會更有動力去克服困難,朝著目標奮勇前行。
學習計劃可以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時間。
魯迅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新學期,孩子面臨著各種學習任務和課外活動,時間顯得尤為寶貴。
透過制定學習計劃,孩子可以將每天的時間進行合理分配,確保每一個學科都能得到充分的學習時間,同時也能為閱讀、運動和興趣愛好留出空間。
這樣,既能提高學習效率,又能保持生活的平衡,做到勞逸結合。
計劃還能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當孩子按照學習計劃嚴格執行時,就是在鍛鍊自己的自律能力。
孩子更能學會抵制誘惑,克服拖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種自律能力不僅在學習中發揮巨大作用,也會對孩子的未來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學習計劃也是自我評估的重要依據。
學習計劃就像一面鏡子,能以此為依據定期檢查階段性學習成果。
如果發現自己偏離了計劃,就能及時調整,確保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而且,當孩子看到自己按照計劃一步一步取得進步時,也會獲得巨大的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學習的熱情。

02
不同學齡段學習計劃的側重點不同
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因此,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時,側重點必然有所不同,絕不能一概而論。
01

小學階段:著重培養學習習慣
在小學時期,學習任務相對較輕,課內知識也較為簡單。
此時,制定學習計劃應著重突出對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我們的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小學尤其是低年級階段,孩子成績優異,常常能考出雙百分,父母為此深感自豪。
然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在學習上卻逐漸顯得力不從心,成績慢慢下滑,甚至有很多孩子最後連高中都考不上。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父母只關注成績,卻忽視了孩子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低年級所學內容極為簡單,多為重複性內容。
即便孩子的習慣欠佳,經過多次重複練習,最終一般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但由於習慣不好,這類學生缺乏後勁。
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和難度的提升,學起來自然就力不從心了。
小學階段的學習計劃應涵蓋:課前預習、早睡早起、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記好課堂筆記、及時完成作業和檢查等。
總之,在小學階段,學習計劃要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為孩子的未來學習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02

初中階段:端正學習態度
當孩子步入初中階段,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都有了顯著提升。
此時,為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最重要的便是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
初中的學習任務相較於小學明顯加重,課程門類增多,知識難度也逐步加大。
如果孩子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很容易在學習中迷失方向,陷入困境。
小輝的媽媽曾經是智和的一名學員。
在剛進入初中時,小輝對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作業總是敷衍了事,上課也常常走神。
並且還出現叛逆、沉迷網路遊戲等多種問題
雖然父母為他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但小輝根本不把這些計劃當回事,依舊我行我素,成績還是一塌糊塗。
後來,媽媽在智和學習之後,慢慢的與孩子取得了連結,讓小輝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以及端正態度的必要性。
小輝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逐漸轉變態度。
他認真對待每一項學習任務,按照學習計劃執行。
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課後主動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不懂的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輝的學習成績有了顯著提高。
一個端正的學習態度首先表現為對學習的重視、積極的進取精神、認真負責等。
總之,在初中階段為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時,一定要把端正學習態度放在首位。
為了幫助孩子端正學習態度,父母可以共同努力,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給予鼓勵和支援,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03

高中階段:更注重能力的培養
在學習的歷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初中的優秀學霸,到了高中卻彷彿變成了 “學渣”。
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主要是高中課程的內容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再僅僅聚焦於“是什麼”,而是更多地去探索 “為什麼”“怎麼樣” 等更深層次的問題。
這對學習的要求無疑更高了。那些只會 “死學習” 的學生,在高中很可能會出現成績下滑的情況。
在高中階段,努力學習是必須的,但僅有努力遠遠不夠,學習計劃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習能力。
其次,一定要按照規律辦事。學習不能僅僅憑藉一時的熱情,若不按照學習規律來學習,那所謂的努力不過是假努力、偽勤奮。
因此,不同階段,孩子的學習計劃應該有有不同的側重點。
作為家長,要將眼光放得更長遠些,不能只盯著孩子的分數取制定學習計劃。
成績只是孩子“學習計劃”中的一個點,而非全部!

03
制定學習計劃需要注意什麼
無論做什麼事,都得要因人而異,量體裁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時候的學習計劃制定的時候是驚天動地,但是實施起來卻悄無聲息,無疾而終。
那麼,什麼樣的計劃才算是符合孩子的計劃,能夠執行下去的計劃?
首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優勢和不足。
家長可以透過與孩子溝通、觀察孩子的學習習慣以及參考老師的意見等方式,瞭解孩子在各個學科上的學習水平和能力。
其次,學習計劃要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方面,計劃的目標不能過高或過低。
過高的目標容易讓孩子感到壓力過大,產生挫敗感;
過低的目標則無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另一方面,計劃的內容要具體明確,包括每天的學習時間、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等。

再者,要注重學習計劃的靈活性。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意外情況,如生病、參加學校活動等。
因此,學習計劃不能過於僵化,要留有一定的調整空間。
當出現特殊情況時,可以適當調整計劃,確保孩子的學習進度不受太大影響。
此外,隨著孩子學習情況的變化,也可以適時對學習計劃進行調整和最佳化,以更好地適應孩子的發展需求。
另外,制定學習計劃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某一學科或活動有興趣,往往會更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索。
在制定學習計劃時,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安排一些相關的學習任務或活動。
最後,家長要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計劃執行過程。
家長可以定期與孩子一起回顧學習計劃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指導和鼓勵。
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例如,家長可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也閱讀書籍或學習新知識,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04
學習計劃的實施與監督
很多時候缺的根本不是什麼計劃表,缺的是一個能執行計劃表的孩子。
那麼,已經制定好的計劃怎樣怎樣保證順利實施,讓其不成為“空頭支票”呢?這離不開父母的監督。
01

關注計劃執行過程,及時總結
在實際中,常常會陷入一種誤區,特別注重做計劃,並且時時檢查孩子是否每項都按照計劃完成,一旦發現孩子完成得不理想,便立即 “秋後算賬”。
卻往往不關注孩子執行計劃的過程是否順利,是否需要幫助,也不思考計劃本身是否存在問題需要調整。
當孩子做得不理想時,我們只是一味地批評、指責,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不了了之。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父母並沒有與孩子一起進行總結,分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以及還能怎樣改進。
02

創造良好的氛圍,更有利於計劃踐行
寧靜、整潔、和諧的家庭環境,猶如一方助力孩子專注學習的沃土。
每位父母都應深知,自己是孩子最為出色的引路人。
言傳往往難抵身教,家長自身需展現出積極向學的姿態。
與其怒聲咆哮,不如手捧一卷書,靜靜在旁陪伴。持之以恆,你定能看到孩子的成績節節攀升。
03

及時肯定、鼓勵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在孩子的學習之旅中,每一個小小的成就、每一份階段性的成果都值得父母格外珍視。
當孩子付出努力後,無論是解開了一道難題,還是在考試中取得了進步,我們都應給予具體而真誠的表揚。
不要只是泛泛地說 “你真棒”,而是指出孩子具體的閃光點,如 “你這次解題的思路很清晰,非常厲害”。
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看見、被認可,這將給予他們無盡的動力,激勵他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堅定不移的去執行學習計劃。
05
寫在最後
新學期,新開始,如同嶄新的畫卷在孩子面前徐徐展開,而制定學習計劃就是勾勒出未來成功的輪廓。
助力孩子制定計劃,堪稱改變孩子被動學習、擺脫生活鬆散以及打破學習無規律狀態的利器。
家長在和孩子一同制定計劃時,務必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
既不能錯位,胡亂指揮;也不可越位,大包大攬;而要做到位,恰到好處地引導。
如此,方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孩子養成制定計劃且嚴格遵守執行的良好習慣。
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它能賦予孩子條理清晰的生活方式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為孩子的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線上直播
| 激發內驅力 喚醒孩子內在潛能
掃碼預約

關鍵詞
成績
小學
家長
問題
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