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是否自律與父母的教育習慣息息相關。
透過研究近年來多位高分學霸的成長經歷,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孩子能否養成自律的品質,取決於父母以下5個重要的教育習慣。
習慣一:給予孩子高質量陪伴
江西高考狀元劉夢在採訪中表示,自己能取得優異成績全靠父母,尤其是媽媽給予的高質量陪伴。
原來,劉夢的媽媽每天都會幫她整理錯題,將每次考試的錯題按型別整理好,彙集到錯題集上,方便女兒進行針對性訓練。
每一個自律又上進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用心陪伴。孩子並非天生就會自覺學習,從“他律”走向“自律”,高質量的陪伴至關重要。
陪伴孩子並非僅僅是監督其寫作業,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自主預習、獨立思考、整理錯題集、堅持課外閱讀等。
當這些好習慣逐漸養成,孩子自然會變得自律自覺。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也曾說過:“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監督他養成習慣。
監督過程雖痛苦,但習慣定型後,孩子的成長之路便會更加順暢。”可見,每個自覺的孩子背後,都有長期高質量陪伴的父母。

習慣二:讓孩子掌握學習主動權
兒童教育家楊傑分享過一個案例:有個男孩剛上一年級時,媽媽每天盯著他寫作業,導致男孩煩躁不安,寫作業時總是拖延,最後甚至無視媽媽的催促,作業一字未寫。
尹建莉老師說過:“在教育中,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
父母在陪伴孩子學習時,若總是言語催促、監督批評,會剝奪孩子的自主感,這便是“被逼著、催著學的孩子,會越來越不愛學習”的原因。
而煙臺市高考狀元傅子聰的父母則不同,從小學開始就不陪他寫作業,而是給予他寬鬆的環境和自主的權利,讓他自己規劃學習。
遇到難題時,父母也不會直接幫忙解答,而是讓他自己查詢資料,這使傅子聰逐漸養成了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對學習保持著熱情,自律性也很強。
由此可見,當孩子在學習上有足夠的掌控感和自主權時,他們才會自發地產生學習動力,去探索未知。
所以,父母應讓孩子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使其自覺自願地投入學習。

習慣三:及時給予孩子正向反饋
教育博主@阿留曾講過一位母親的諮詢:她的孩子剛上初一,對學習缺乏興趣,記憶緩慢,因長期被打擊而缺乏自信。
阿留建議先為孩子確定一個主攻學科,如本學期提升英語30分,並在此期間不斷給予正面反饋。
當孩子真的實現目標後,自信心和動力便會隨之而來,後續提升其他學科成績也會更容易。
學習本就是一場漫長而枯燥的過程,如果父母總是批評、打擊孩子,孩子很容易產生抗拒心理,從而厭學。
因此,父母不妨多給孩子一些及時的正面反饋
比如“你今天作業完成得很及時,而且寫得很認真,真不錯。”“你今天聽課效率很高,吸收得很好,媽媽很為你開心。”
從開學時總考倒數第一到高考以705分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寧波男孩趙啟琛就曾感慨媽媽對他的影響巨大。
他感激地說:“我媽從不因我的成績不理想而責罵我,在我迷茫失落時,總是不斷鼓勵我、支援我。”
正如趙啟琛所言,父母的積極暗示和正面反饋,會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讓孩子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對困難。

習慣四:助力孩子發展興趣愛好
知乎博主@絃歌緩緩分享過自己的經歷:她在“雞娃重災區”的海淀當老師
有個學生從小對歷史感興趣,其父母為了助力孩子興趣發展,不僅自己讀史書,並用有趣易懂的語言給孩子講其中的事件情節
上小學後還帶孩子逛各地博物館和歷史景點,邊逛邊記錄展品,回家後再查資料講解背景故事。
在其他同齡孩子忙於各種課外班時,這個孩子在父母的支援下沉浸於自己的興趣領域,最終順利考入某知名大學歷史系。
真正的自律並非靠逼迫或哄騙,而是激發內在動力。那些能夠持久學習、自發學習的孩子,往往是找到了學習的樂趣。
然而,許多父母因秉持“學業至上”的觀念,剝奪了孩子的興趣,也抹殺了孩子對自我價值的探索。
所以,父母應注重挖掘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找到自身價值和內在學習動力。
杭州15歲的初二男生屠彥博從小喜歡觀鳥,如今已觀測到1600種國內外鳥類,還加入了專家裁判團,甚至為觀鳥休學一年做志願者。
他早早確立了報考美國康奈爾大學生態學專業的目標,併為之努力,這離不開父母的一路支援。
當孩子的興趣被激發,學習便不再枯燥,會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習慣五:父母以身作則
白巖松曾說:“天天在家打麻將的父母,是很難教會孩子讀書的,我認為在中國的教育裡面,最值得吐槽的就是家長。”
若父母自身手機不離手、沉迷於打遊戲追劇,便難以讓孩子信服並自覺自律。父母的言行和家庭氛圍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
楊絳先生在《雜憶與雜寫》中分享過兒時經歷,她受父母影響,由淘氣轉向好學,將讀書變成一生的習慣。
她的父親出口成章,常寫《申報》評論,母親得空便讀古典文學和現代小說,她受父母薰陶,也愛上讀書。
江西南昌的學霸楊一鳴以726分重新整理江西高考最高分,他在父母的影響下,從小養成了愛閱讀、愛學習的好習慣。
有人總結了全國68位高分學霸家庭的共同之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爸媽都在孩子面前看書。

父母對學習的熱愛以及不斷自我鞭策、持續成長的精神,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點燃孩子對學習的熱情。
總之,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自律的孩子。為人父母,需不斷修煉自己,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正如那句話所說:“人生就是一路降妖除魔修成正果的過程,好的父母,就是孩子的活菩薩,能幫孩子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成就一番事業。”
一個努力自律的孩子背後,凝聚著父母的心血與付出。
父母注重培養上述5個教育習慣,有助於孩子養成自律品質,讓孩子在未來成長道路上發光發熱,避免因懶散而錯失實現理想的機會 。



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