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了,怎麼辦?

上一篇文章結尾,我預告了下一篇可能寫痛風話題。有一些讀者留言說真的有需求,那就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參考。‍‍‍‍‍‍‍‍‍
首先我不可能寫面面俱到的科普文章,這是因為寫嚴肅科普需要寫得全面而且還要滴水不漏,要不就會有很多人挑毛病說寫得「不夠專業」。另外,我也不是醫生,有些讀者會從具不具備「資格」的角度來抬槓。那麼,我為啥還寫呢?還能寫啥?
類似痛風這個比較常見的病痛,如果去就醫,醫生一般不會給患者一個可以持續的解決方案,患者急性痛風發作疼得死去活來的時候才會來就醫,這時候無論如何看門診的體驗都不會很好,而醫生也就只能從止痛的角度開個處方趕緊打發走。這就產生了矛盾:患者需要得到一個持續的解決方案,但是在現有的場景下顯然醫生並沒提供。
有的讀者說,要啥解決方案啊?那痛風的科普文章不是一搜一堆一堆的嘛?的確,痛風的科普文章很多,但是,痛風的病人,根本記不住那麼多內容。你越寫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對患者起到的作用反而有限,甚至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還有可能適得其反?我認為是的。比如不少科普文章寫了一大堆需要忌口的食物,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最後讓患者無所適從。但實際上呢,這些所謂高嘌呤食物,並不一定是患者急性發作的誘因。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這上面,反而可能降低生活質量,最後忍不住口腹之慾,乾脆破罐子破摔了。
如果給痛風做個定義性的描述,可以這樣說:痛風是一種由於體內尿酸積累過多而引起的關節炎
關鍵詞:尿酸,關節炎。
尿酸大家體檢的時候會注意到,也可能都知道高尿酸血癥。注意是「症」症,不是「病」,指的是血液中尿酸水平異常高的表現。尿酸高了,會誘發相關疾病,比如痛風,比如高血壓、糖尿病、腎結石等。
所以降低尿酸水平,是很重要的事。
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尿酸的危害,我建議看一下下面這本書。認真看一下,畢竟,事關自身疼痛,認真看看,會一輩子獲益。
至於關節炎,可能大家很少把痛風和關節炎關聯上。但應該注意,應對痛風,其實和應對關節炎的思路非常相似。急性疼痛,就得止痛,然後是降低或嘗試消除炎症。
到這裡,可能有讀者心裡又開始嘀咕了:你寫了這麼多字,也沒幹貨啊,怎麼不寫痛風該怎麼治呢?
其實你急性痛風發作的時候,去看門診,醫生的照料方案也無非是給你止痛。而止痛的藥物無非是:
  •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
  • 秋水仙鹼
  • 糖皮質激素
但是,絕大多數病人根本分不清這幾種藥有啥區別。醫生給開的藥,不加辨別就直接吃。
針對痛風的這幾類藥,據我所知,臨床上都在用。但如果是我去看病,醫生給我開藥的話,我只吃非甾體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是一大類藥,一種止痛效果不好,下次可以換別的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鹼或秋水仙素考慮到其肝腎毒性我是肯定堅決不吃。至於糖皮質激素,也就是俗稱的激素,偶爾用一次或許也可以接受,但不能持續用。‍‍‍‍‍‍‍‍‍‍‍‍
如果你聽到某某地方有個「神醫」,有那誰誰痛風吃了神醫手搓出來來歷不明的「神藥」居然就「好了」。那我可以告訴你這裡面的貓膩:神醫用的要麼是過量的秋水仙鹼,要麼是超量的激素。疼,倒是不疼了,至於是不是吃得肝腎損傷了,神醫就不管了。這種治法兒,不是謀財害命嗎?
提高認知啊,朋友們。
對上面這段內容,有的醫生肯定會來質疑,說現在我們臨床上秋水仙鹼啊秋水仙素都在用,一些指南里也都明明白白寫著,你有啥資格說不能用? 你算老幾你懂個屁?
我確實沒資格說你不能用,但我自己作為患者,是不是有選擇權可以不吃啊?
拿指南說事兒的人,我建議你們用指南里的最優方案,別拿指南里的次優或是最差的方案給患者用。另外,有些醫生的知識結構應該不斷更新,不能一個處方用幾十年也不變,這不是仗著所謂的專業在糊弄人呢麼?可允許我伸伸腳吧。
也提醒大家,在網路上留言先過一下自己的腦子,少說類似「是藥三分毒」這種沒用的話,這話倒是帶著至少七分的愚蠢。
應對急性疼痛,其實患者需要了解的就這麼點要注意的事。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沒有。沒看懂可以留言互動(或是抬槓)。
當然對痛風患者,更長期重要的是有效的降低體內的尿酸水平,把尿酸控制在安全範圍內,才會降低痛風發作頻率,甚至不再發作。這事情雖然很重要,但不是門診醫生關注的事兒,最多叮囑幾句注意事項。並不會給出患者實際需要的解決方案
不只是痛風患者,對所有的慢性疾病,在門診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長期方案,你去看門診,醫生優先考慮的是怎麼把所有掛號的門診病人儘可能接診看完,不可能陪你嘮嗑。
在具體的個人實踐中,降低尿酸的要點是什麼呢?除了你看過的那些科普文裡提到的一些建議,我還有一些特別的補充:
  1. 你得建立一個方便的抽血檢驗血酸水平的途徑。只靠一年做一次體檢那種時間間隔是沒有用的,最好每個月都能做檢測,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的控制方式是否奏效。
  2. 有效控制糖的攝入。這裡說的糖,十個廣義範圍內的含糖的食物和飲料。尤其是飲料,過去是被嚴重忽視的。而現在,年輕人攝入了過多的糖或代糖。
再解釋一下,我在實踐中,發現即使是到醫院做個抽血檢驗這個操作,對很多慢性患者都變成了非常難的事情。一是他們不熟悉醫院流程,去一趟醫院得搭上很多時間;二是,很多人天生拖延症,有畏難情緒,不願意折騰。所以,我建議慢性病患者,得想辦法逐漸最佳化自己的這個流程,能夠最小時間成本搞定這個需要定期檢測。記得,這一點很重要。
最小時間成本完成定期檢測,是為了對比自己控制尿酸的方法是否有效。比如,如果醫生給你開了某個降尿酸的處方藥,要你吃一段時間,是不是有效了呢?是不是需要調整藥量呢?就需要看檢測指標。
降尿酸的藥其實目前主流的也就這兩種,別嘌醇和非布司他。這兩個都是處方藥,醫生會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建議。我就不多說了。你只需要知道就這兩種藥物降尿酸是有效的。
針對痛風患者為什麼沒有更多有效藥物?倒是也簡單,醫藥企業在這個領域無利可圖。我國雖然高尿血酸群體比例較高,但痛風患病率才 1.1%,美國發病率雖然更高,但是藥物研發針對痛風也不是什麼重點。
雖然痛風一旦疼起來要人命,但是也沒見到誰真的能死,病人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發作週期過後幾天,立刻把曾經的疼痛忘在腦後,一切照常。
然後是控糖。痛風病人得少吃高嘌呤食物多喝水戒酒控制體重……這些片湯話,我相信每個人都聽過,但不會真的往心裡去。為什麼?因為做不到。
但是控糖,其實容易做到。控糖不是要你戒糖,我告訴你個秘訣好了:
減半法則
什麼意思呢?對於拿到的所有含糖飲料,只喝一半。比如開了一罐冰可樂,只喝一半。剩下的?倒掉。你日常買到的各種飲料,包括但不限於奶茶、汽水、咖啡……所以我甚至認為這幾年崛起的這些糖水飲料,對公眾健康的潛在壞處還沒凸顯出來。所謂的哪家的飲料更好喝,無一例外都是用了更多的糖或是更霸道的甜味劑。沒有糖和甜味劑的東西你怎麼會覺得好喝呢?
倒掉一半心疼不?心疼你就買小杯的。糖這個東西,要完全戒掉是很難的,但其實第一口給你帶來的快感最多,越喝邊際感受越小,所以倒掉後面的也真的沒什麼。不像煙和酒,量越大越愉悅你。
不用戒糖,使用我獨家版權的減半法則,對大多數人都是可行而且有效的。‍‍‍
至於糖和代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危害,上面推薦的那本書寫得很明白。如果你看了,就會明白。
對於痛風的其他問題,建議大家收藏一下就診問問小程式的這個專題:
長按上圖識別小程式碼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