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高階智駕的競爭已到刺刀見紅階段,智駕供應商嗷嗷待哺。即使背靠主機廠,大卓的危機感也越來越強。
作者 | 李雨晨
雷峰網《新智駕》訊息,從週二開始,奇瑞集團大卓智慧進行了一輪裁員。此次涉及的員工主要是Robotaxi部門以及測試人員。目前,大卓總人數在200人左右。
據知情人士表示,大卓的部分業務和研發會收歸到奇瑞總部。
2023奇瑞科技日上,大卓智慧以奇瑞“瑤光2025”戰略中智慧駕駛核心技術代表的身份公開亮相,並展示了L4級Robotaxi等工作成果。
和早期的Momenta、輕舟智航類似,大卓智慧在戰略方向上也選擇了L2與L4兩條腿走路。L2級方面做Pilot產品線,包括ADS功能(ACC、AEB、LCC等)、高速領航(L2+)和城市領航功能(L2++);L4級方面做Drive產品線,主要是Robotaxi、Robotruck和Robobus,面向商用車。
此次裁員的重點主要是Robotaxi。據大卓官方資料顯示,Robotaxi業務在2023年6月獲得蕪湖市首張智慧網聯汽車公開道路測試牌照,行駛里程超10000公里。
Robotaxi行業存在多位玩家。百度蘿蔔快跑、小馬智行及文遠知行等企業,在商業化運營推進速度、運營覆蓋範圍以及車輛投放規模等維度的身位優勢較為明顯。
但一個現實情況是,Robotaxi的資金投入巨大,2024年12月,通用汽車宣佈將調整自動駕駛戰略,不再資助Cruise的開發工作。過去幾年中,Cruise已經燒掉了上百億美元。
谷俊麗曾在採訪交流中向雷峰網表示,““尹總(尹同躍)對我們有非常強的家訓,說我們不是燒錢的公司,我們從來不做燒錢買賣,大卓以經營眼光,把技術變成有價格的產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從行業做補位借力。”

(大卓智慧CEO 谷俊麗)
作為大卓智慧CEO,谷俊麗曾先後在特斯拉、小鵬汽車任職。加入奇瑞後,谷俊麗成為奇瑞智慧駕駛板塊最關鍵的人物之一。2023年底,與谷俊麗多次搭檔的曹光植加入,出任大卓智慧CTO,主導公司的技術研發。
2024年,原奇瑞內部自動駕駛技術中心負責人張曉洪被派到大卓智慧,擔任 COO,負責智駕產品技術、專案開發工作。張曉洪曾擔任華為汽車BU智慧駕駛產品專案群總監,2021年加入蔚來,後又從蔚來跳槽到奇瑞。
除了L4級別的產品,大卓智慧還在佈局乘用車的智慧化業務。
2024年10月的奇瑞全球創新大會上,奇瑞釋出了高階智慧駕駛技術方案——大卓智駕C-Pilot 5.0,並且給出了更為詳細的時間表:2025年高階智駕將搭載十幾款車型量產上市。未來將高階智慧駕駛車型起價從20萬元級別削減至13萬元,適配13至15萬元、15至18萬元、18至20萬元、20萬元及以上各個區間的產品矩陣。
目前,大卓已經量產的是和博世、文遠知行聯合開發的雙英偉達 Orin-X 的方案。而入門級的選項,一個是基於地平線征程J6E晶片的方案,另一個則是基於高通8620晶片的方案。此外還有更高階的基於英偉達Thor單顆與兩顆晶片的兩種方案。
與此同時,大卓智慧正在加速端到端技術的投入。谷俊麗表示,2025年,奇瑞就將實現兩段式的端到端模型技術打造的高速NOA,2026年則將實現基於端到端的城區NOA能力。
在這樣的技術規劃下,大卓在行業裡廣覓將才。
2024年9月,曾有獵頭向雷峰網表示,“大卓在京滬兩地大力招人,感知、定位、端到端、模擬等崗位都要。直接去公司樓下等,聊得好直接發offer,對於理想、Momenta等端到端成效明顯的公司則是重點挖角。”
有知情人士透露,“城市NOA和高速NOA雖是功能上的差異,但背後的資料閉環能力很關鍵。大卓正在強化資料閉環能力,這對於大模型迭代非常重要。”
背靠奇瑞集團的多車型優勢,大卓智慧曾被寄予厚望。但是中高階智駕的競爭已到刺刀見紅階段,外部智駕供應商嗷嗷待哺,急需車企的專案定點輸血。在這樣的行業環境下,大卓將面臨更大的定點量產與營收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