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任婭斐
編輯|馬吉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出現了關於“內卷式”競爭的表述,這一詞語也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的關注。他表示,向下的“內卷”式競爭沒有未來,“我還是呼籲大家變‘內卷’為‘伸展’”。
今年全國兩會,尹同躍帶來了多項與汽車行業緊密相關的建議,涉及中國汽車產業的電動化、智慧化、國際化及低碳發展等核心議題,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汽車做大做強建言獻策。
2024年,汽車行業的“價格戰”貫穿全年,讓各家車企壓力倍增。不過從成績單來看,奇瑞扛住了壓力。2024年,奇瑞集團累計銷量260.39萬輛,同比增長38.4%,創造了年銷量歷史新高。其中,銷售新能源汽車58.4萬輛,同比增長232.7%,出口汽車114萬輛,同比增長21.4%,連續22年位居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出口量第一。
進入2025年,各家車企在智慧化方面加大投入,加快推進高階智駕和大模型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面對新一輪競爭,尹同躍表示,奇瑞很早就開始佈局。“奇瑞與華為在智駕技術方面的合作,目前迭代速度非常快。我們還與地平線等企業合作,解決了車載晶片等關鍵技術問題,大大降低了對國外產品的依賴。”尹同躍說。
全國兩會期間,尹同躍接受《中國企業家》獨家專訪,就內卷式競爭、出海、和華為的合作等話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為尹同躍採訪內容(有刪減):

談內卷式競爭:要變“內卷”為“伸展”
《中國企業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您怎麼看待目前汽車行業的卷?您有什麼樣的建議?
尹同躍:新質生產力就是要高質量發展,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品質,追求長期主義,不能急功近利。我們現在也是按照這個節奏做事。
內卷實際上對行業是有傷害的,大家都看在眼裡面。向下的“內卷”式競爭是沒有未來的,我還是呼籲大家變“內卷”為“伸展”。透過多品牌戰略,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牌定位,拓展出更加細分、差異化的市場機會;透過技術賦能、品質提升,提高產品價值,提升盈利能力,不斷推動品牌向上。

談智慧化:要有技術前瞻性,不能趕時髦
《中國企業家》:您在建議中提到了智慧化。2025年車企又進入新一輪的智駕競爭,您對這種現象怎麼看?奇瑞會不會有壓力?
尹同躍:在油車全面轉向電動化的時代,電動化和智慧化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整個行業都在加速智慧化,有的可能激進一些,有的就偏保守一些。但是現在智慧駕駛方面,行業標準還不是特別完善,廠家如果為了商業效果過度宣傳,遲早要出事。
奇瑞是較早推動智慧化轉型的車企之一,自2010年起研發汽車智慧互聯技術。2014年,我們成立了全資子公司“雄獅科技”,這是奇瑞向智慧化轉型的起點。2023年,我們又將雄獅智慧拆分為兩塊,大卓智駕與雄獅智艙。尤其在大模型爆發之後,從過去基於規則的智駕,現在轉向端到端的大模型方式。
另外,我們與國內外很多公司都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開展協同創新。比如,奇瑞與華為在智駕技術方面的合作,目前迭代速度非常快。我們還與地平線等企業合作,解決了車載晶片等關鍵技術問題,大大降低了對國外產品的依賴。
我們(智慧化)做得比較早,但是我們膽子比較小,所以又是一個“起了大早趕了晚集”。但我們寧願這麼做,也不敢走得太激進,使用者的安全比什麼都重要,生命是無價的。

來源:中企相簿
汽車為什麼有車規級的標準?它對產品安全的要求比其他的產品要高很多,所以不允許我們不按照節奏走,不能因為別人先說什麼了,我們就跟進去,亂了自己的節奏,這是不行的。
《中國企業家》:奇瑞在智慧化方面,有沒有加大研發投入?
尹同躍:我們的研發一直都在做,不是說行業一熱起來,就加大投入,這個是不能趕時髦的。一定要有技術前瞻性,提前佈局。

談與華為的合作:短期不划算,長期有價值
《中國企業家》:您之前說不希望虧損去做新能源汽車,但是在智界R7這款車上,餘承東在釋出會上說您“虧大發了”,他是怎麼說服你的?
尹同躍:因為我們還是想跟他就近學習,華為是個很了不起的企業,你在外面學和跟他深度合作的學那是不一樣的。第二,華為還是一個短期虧錢、長期能賺錢的合作伙伴,我們對它有信心,它也不能總看著我虧。第三,我們還是希望給安徽、蕪湖帶來更多的產業機會、增長機會。華為來了以後,會帶來就業和稅收,所以從短期看,對企業可能不划算,但是長期是有價值的。

談出海:不能把“中餐”直接端出去
《中國企業家》:您也提到在國際市場上,我們要向外舒展,避免外卷,中國車企如何避免外卷?具體要怎麼做呢?
尹同躍:大家應當把“卷”換個名字、換個方向。比如“卷”的反義詞是“展”,可以往上“展”、往左“展”、往右“展”、往海外“展”。
中國車企出海要堅持長期主義,要想清楚能給人家帶來什麼,要融入當地的經濟、社會、市場,而不是像狼一樣把人家吃掉。我認為大家要和諧發展,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國企業家》:2025年奇瑞出海的節奏是什麼樣的?
尹同躍:去年奇瑞的海外成長速度還可以,新能源汽車銷量長了一點,油車銷量的增長主要是在海外市場。另外去年奇瑞與西班牙埃布羅(EBRO)公司合資建廠,首臺產品EBRO S700已經下線。我們過去都是在撒種子,現在可以逐步進入到收成階段,所以國際市場今年應該有一個比較好的增幅。
《中國企業家》:中國車企海外建廠已成普遍現象,且本土化步伐加快,在這個過程中仍然需要規避哪些問題?
尹同躍:我多次講,產品要讓使用者滿意,不能把“中餐”直接端出去,而是要透過技術創新賦能產品賣點,提前做好法規開發、產品適應性開發、產品差異性開發,甚至是文化開發,跟當地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文化習慣更加融合。
另外,2024年我國汽車出口已經超過60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我們要鼓勵支援中國汽車品牌透過CKD(全散件)方式“走出去”。

談研發:2025年,奇瑞最重要的事
《中國企業家》:2024年,您給奇瑞汽車取得的成績打多少分?
尹同躍:我從來不給自己打分,我們都是儘自己的力,盡全力。
《中國企業家》:2025年對奇瑞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尹同躍:研發研發再研發。因為這是一個極速變化的時代,從油車轉到電車,電車又帶動了智慧化,現在人工智慧又橫空出世,導致好多東西都可以嫁接到人工智慧上。人工智慧改變了幾乎所有的行業,汽車行業首當其衝。所以,我們要迎接這個時代的變化,透過不斷創新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