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57歲的派翠西亞(Patricia)來說,工作早已變成一種負擔。她渴望早點離開職場,開始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然而,她也在思考一個現實問題:手上65萬美元的退休儲蓄,是否足以讓她現在就退休?

非新聞當事者
這個問題,其實困擾著成千上萬接近退休年齡的美國人。
提前退休前,需要考慮哪些現實因素?
根據《Moneywise》報道,到2030年,嬰兒潮一代將全面步入65歲,退休是否“足額準備”,成了許多家庭關注的焦點。
不過,專家強調,退休預算並非只看總金額,還要結合多項個人條件評估,包括社安金領取年齡、醫療保險覆蓋情況、未來壽命預估、生活支出結構、投資回報、稅務影響等。
社安金不能提早領太快
以派翠西亞為例,她屬於1960年後出生的一代,法定全額社安金領取年齡為67歲,但若她選擇在62歲(最早可申請年齡)開始領取,每月可領金額會減少約30%,影響不小。
醫療保險空窗期不能忽略
雖然美國政府的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覆蓋65歲以上人群,但在57歲至65歲之間,她需自負醫療支出。沒有僱主提供保險,這段空檔可能帶來高額的保費負擔。
而另一個常被忽略的問題是“長期照護”(Long-Term Care)。專家指出,Medicare只覆蓋專業護理機構(如短期康復),不涵蓋長期安養院費用。如果收入和資產不符合資格,想透過Medicaid報銷也未必可行。
投資收益、稅務策略與“4%提領法則”
如果派翠西亞決定靠現有存款過日子,她必須確保資金配置合理並有持續增長能力。許多理財顧問推薦的“4%法則”是指:每年從投資賬戶中提取不超過4%資金,用以維持生活。但此法假設退休期為30年,且投資組合中包含股票與債券的均衡配置。
不過,近年有專家提醒,在當前通脹與市場不穩定的背景下,4%可能太保守或不夠靈活,應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調整。
降低生活成本是關鍵選擇
除了理財層面,專家建議還應評估居住地的支出負擔。搬到生活成本較低的地區、出租自住房的一部分、或與其他退休人士合住,都是延長資金使用年限的實用做法。
也有建議指出,將傳統退休賬戶部分轉入Roth IRA(羅斯個人退休賬戶)可能帶來更靈活的稅務安排,尤其是長期持有者。
提前退休不是不可能,但必須有計劃
65萬美元對有些人而言可能已足夠,但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說,還可能存在意料之外的開銷。派翠西亞若真的希望離開職場,不妨從生活方式、預算彈性與保險安排多方面著手,逐步推進自己的“理想退休計劃”。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