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首屆“99公益日”以一種全新的公益形式走進大眾視野,今年已是第十個年頭。潤物無聲,不知不覺間它使公益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讓做好事成了一種習慣。
今年“99”來臨之際,我們將聯合騰訊公益在9月2日舉辦一場演講活動,邀請多位一線公益人分享他們的故事和實踐,共同討論如何使公益可持續,讓善意的光照耀每一個前行的人。
以下是活動的關鍵資訊:

十年如一日,久久做好事
時間
2024年9月2日
14:00 – 18:00
地點
騰訊北京總部 二樓多功能廳
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
費用
地點
免費報名
報名截止時間為2024.8.29 0:00
稽核通過後將於8月31日(週六)前收到簡訊通知
報名方式
識別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

本場講者
01.
關超
“潮汐中心”創始人
我覺得我們真正看到的是這群人,這群從來沒有進入到我們規則的人。

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頒獎儀式使用的絨線花束,有近70%的絨線花編織,出自“潮汐中心”從全國各地召集的200多位“手工師”之手。這些手工師由殘障人士和農村留守媽媽組成,她們中的很多人沒有受過教育。
200位“手工師”代表了一個更大的群體,關超將她們稱作“隱形勞動人口”。2022年,女性就業人口只佔總就業人口的約4成。大量的鄉村婦女、家庭主婦、殘障婦女為了家庭,選擇留在家裡。
“潮汐中心”支援的正是這群“隱形勞動人口”。透過編織技藝教學,賦能“手工師”。看似微薄的收入為這些女性帶來了明顯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不僅如此,在“潮汐中心”,關超看到許多人透過技能學習和集體勞動,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幾年下來,這些沒有上過學的村裡姑娘,成了設計師、專案經理、助教……還有一些成為了手工合作社的負責人。
完成冬奧會的委託,是她們的高光時刻。“潮汐中心”希望將分散的勞動力整合起來,在勞動力短缺的未來,這些婦女或許可以成為各種企業的“隱形生產團隊”,完成一個又一個生產任務,也為自己贏來陣陣掌聲。
……………………………………………………
02.
王德智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副總裁、首席科學家
建一塊保護地,還自然以自然。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是一家專注自然保護的公益機構。2012年,桃花源在四川平武縣的老河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完全由民間機構管理的公益保護地。平武縣被稱為“天下熊貓第一縣”,老河溝則是連線四川和甘肅幾大保護區的大熊貓走廊。
為了幫助老河溝周邊村民發展替代生計,桃花源鼓勵村民們發展生態農業,養過豬、賣過土蜂蜜,最終都失敗了。社群保護變成了“我幫你賺錢、你才來支援保護”的利益交換。
作為桃花源的首席科學家,王德智反思自己和同事們之前花了太多時間在出差和開會上,在一線的時間反而少了,對當地的居民不夠了解。“真正的幫助人,如果只是你想、他不想的話,沒用的。一定要找到他想幹的事兒。”
2020年起,王德智和同事們駐紮到保護地一線,迴歸最基礎的工作:上山、下鄉、掃廁所。在一遍遍地跟當地居民的訪談和相處中,去認識一個個的人,也讓當地人認識他們,從中尋找讓保護和發展迴歸正向的路徑和機會。
“自然保護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是想走捷徑。我們提倡在沒有好辦法的時候,用笨辦法不可恥。現在這個社會缺的就是一群願意堅持用笨辦法去做改變的人。”
……………………………………………………
03.
李海燕
活力未來專案經理
能留住這些媽媽老師們,很重要的一點是營造有溫度的氛圍。

0-3歲的親子教育對兒童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但對城市中的流動兒童和他們的家庭來說,在早期教育階段能夠獲得的支援非常有限,這讓他們力不從心。
十多年前,李海燕一家來北京打工,生活在北五環的城中村,面對兩歲孩子的教育時,她總有層出不窮的新問題,但找不到人求助、討論。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活力親子園”。在這個院子裡,一群北漂父母帶著孩子共同讀繪本、做遊戲,學習育兒知識,相互鼓勵和支援,構建一個安全的、包容的小小共同體。
從2011年起,活力未來親子園就在為流動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親子教育服務。李海燕從親子園的受益人,逐步變成了志願者、工作人員。現在,她是專案的負責人,把自己收穫的支援傳遞給更多處在迷茫和焦慮中的家庭,也找到了自己願意長期投身的事業。
像李海燕這樣從受益人轉變為助人者的故事,在活力未來十分普遍——這是一家公益組織長期、可持續運轉的關鍵,也代表了一種人與人之間聯結的樣本——當善意在個體之間流動、迴圈,相互支援、共同生活就有了可能。
……………………………………………………
04.
王奕鷗
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發起人
我們不只是受問題影響的人,同時也是最有力量去解決問題的人。

重型地中海貧血、成骨不全症、黏多糖症、高血氨症……這些在極少數人身上發生的罕見病症,往往症狀嚴重、終身相隨,且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儘管發病率低於1/10000,在中國龐大的人口中,仍有上千萬患者受其困擾。
王奕鷗便是其中之一。成年之前,她有過6次骨折經歷,卻總被醫院認為是佝僂病或是缺鈣,直到16歲才正式確診為成骨不全症。這是罕見病患者遇到的第一個基礎困境:醫療資源的缺乏。除此之外,用藥難、保障難,出行、社交、就業等日常活動,在這個群體面前成為了一個又一個需要克服的難題。
2008年,王奕鷗發起“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將零星散落的成骨不全症患者組織起來,讓他們找到彼此,併為其提供涵蓋醫療、教育、就業等全方位的服務。
2016年,“病痛挑戰基金會”在此基礎上成立,面向更廣泛的罕見病群體,解決他們面臨的迫切問題,並讓他們被看見、受尊重,有普通人一樣的權利,像普通人一樣去生活。
……………………………………………………
05.
嚴霽玥
騰訊SSV數字支教實驗室運營負責人
終有一天,孩子們會長大成人,答案也許就在他們身上,又或許,他們也會成為提供解法的人。

一根網線、一塊螢幕連線著兩端:一端是鄉村小學的琅琅書聲,一端是城市裡懷揣支教理想的志願者。
平日裡,志願者為學生們帶來了學科教育之外的豐富世界——藝術、音樂、健康與幸福、職業啟蒙,還有最基礎的普通話課。相比於知識本身,螢幕裡的志願者們也代表著更廣闊的世界,和未來的另一種可能性。而對志願者而言,與孩子們的相處也是日常生活的閃光瞬間,在遠方多了一群相互牽掛的人,孩子們也在帶著他們見識更大的世界。
透過數字化技術,讓這種連線成為可能,是騰訊SSV數字支教實驗室一直在做的事情。嚴霽玥是企鵝支教專案的運營負責人,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她和同事們看到了傳統支教模式的種種限制,致力於推動遠端支教,搭建線上支教平臺。作為助力者,他們希望把行業內的不同群體連線在一起,共同為一個目標努力——讓偏遠地區的孩子獲得同等的機會,發揮天賦,種下希望的可能性。
……………………………………………………
參加現場指引
注意事項
1.報名收集的資訊僅供本次活動進入騰訊大樓報備使用,不另作他用;
2.稽核透過的觀眾將會收到簡訊通知,未收到簡訊的觀眾視作報名未成功,恕不另行通知;
3.到訪當天請務必攜帶本人身份證,確保報名填寫的手機號與微信繫結的手機號一致;
4.活動場地不可攜帶有色飲品入場,我們將為大家提供瓶裝礦泉水,同時鼓勵大家自帶水杯,騰訊大樓內有茶水間;
5.由於活動場地限制,並出於安全考量,本活動申請不對13歲以下未成年人開放;
6.講者出場順序和結束時間請以現場為準,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現場兌票時間
9月2日 13:00-14:00;
不對號入座,按當天到場順序派票;
出行建議
1.建議綠色出行,距離最近的地鐵站為馬連窪站;
2.騰訊總部大樓不提供對外停車位,驅車前往的觀眾請將車輛停至周邊停車場,為您造成的不便敬請諒解。
👇點選 閱讀原文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