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1h,直達“混出來”的世遺小城,洋氣國內第一,好吃不輸順德,隱秘又驚豔!

寶藏小城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詩和遠方”,
馬蜂窩IP未知旅行實驗室開啟“蹲個小城”系列,
持續為旅行者挖掘國內有意思的小城
點選上方影片可觀看第一期
提起小城,你第一反應的樣子是什麼?是喧囂、破敗?還是閒適、古樸?那窩今天要說的小城,可能會顛覆你的想象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我是040ling~

窩敢說,你絕對不可能在除它以外的地方,看到這樣如此景象的小城:它讓過去和現在共處一方天地共處;它把西洋、南洋與傳統中國融合在一棟棟建築中它既老土又洋氣;它既接納一切又堅守傳統本心。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劉一瞬

它就是廣東開平
開平屬於江門,江門下轄五邑,包括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這裡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據統計,祖籍五邑的華人華僑共有近四百萬,其中大部分分佈在美洲和東南亞 。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Sharon郭曉琳

在五邑地區,特別是在開平 ,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環境,造就出了一種集防衛與居住功能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鄉村建築「碉樓」它們星羅棋佈的分佈在開平的田間鄉野,成為開平最大的名片。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劉一瞬Sharon郭曉琳

這些一百年前由海外華僑建造的碉樓,壁壘森嚴而美輪美奐,將西方的建築元素嫁接到了中國式的塔樓上,不僅是少有的建築奇觀,更是珍貴的世界遺產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Sharon郭曉琳

土氣又洋氣的碉樓,一幢幢紮在開平的土地上,讓開平被世界看到!
但開平又不只有碉樓,它那引人入勝的鄉土風物、稻香風和的田園風光,永遠都在探索的先鋒藝術,香氣襲人的馬岡鵝,風味地道的煲仔飯都在吸引著人們歸來。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Eli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Eli

極致混搭風的背後是頂級實用主義
開平碉樓
在開平鄉下的土地上,經常會看到高聳的,具有古羅馬、巴洛克、哥特式風情的建築,這就是用於防衛的多層塔樓式鄉村民居「碉樓」,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鼎盛時碉樓有3000多座,目前仍儲存完好的有1833座是華僑文化裡中西合璧的典範!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Sharon郭曉琳

鴉片戰爭以後,江門五邑地區的很多百姓選擇背井離鄉,去國外討生活,大部分華僑在衣錦還鄉後,都會操辦三件大事:娶妻、買地、建樓。
因此這些來自萬里之外的西洋建築,便在結合家鄉洪澇、匪患多的特點之後,落地在了開平的鄉野間。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Sharon郭曉琳

正如張國雄教授所言:“它(碉樓)不是文化移植,而是文化的吸收和創造……這樣一種‘不土不洋不中不西’的建築,全世界唯一,更具世界意義。
於是,錦江裡、馬降龍、自力村和三門裡這四處作“開平碉樓與村落”代表,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廣東省第一個“世遺”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無敵小白兔

自力村
自力村是開平地區碉樓最多、最集中的村落之一,共有十五座碉樓入選了世遺名錄更確切地說,是九座碉樓和六座廬,其中建築年代最早的是龍勝樓,建於1917年。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Fiorelady

這些碉樓不止外觀驚豔,連樓內的傢俱、生活用品、生產用具等都儲存完好,步入其中彷佛真正進入民國時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婭恩

另外需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碉樓都是對外開放的!可進樓裡參觀的只有銘石樓、葉生居廬、瀾生居廬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Fiorelady

因曾作為電影《讓子彈飛》取景地,而一舉成名的銘石樓,是如今自力村最著名的碉樓,也是最精美最高的一座。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彪標

碉樓有6層,分主樓和附樓,許多傢俱甚至琉璃窗戶和大門材料都是進口的,設計上也有很多細節,連逃生窗都有,頂樓視野開闊,站在其上,周邊田園風光一覽無遺。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Fiorelady

錦江裡
錦江裡是開平碉樓群中一個特殊的存在,它規模很小,只有瑞石樓、錦江樓、升峰樓3棟並排而立的碉樓,但要論單座樓的規模與精美程度,錦江裡卻是絕對的第一!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明說明話

另一個優點就是人少安靜,碉樓整體隱藏在鬱鬱蔥蔥的竹林中,彷彿森林裡的神秘小屋,村子裡還住著原住民,西洋風情濃郁的同時,又保留了原始的田園風光。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明說明話

尤其「瑞石樓」,是開平現存最高、最美的碉樓,也是中西建築風格完好結合的典型,被譽為「開平第一樓」。整整9層高的混搭碉樓,華美精緻,無論從村裡那個角度抬眼都無法忽略它的存在。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明說明話

瑞石樓至今還由其後人看管,樓主會很熱情的講解這座樓的歷史,聽完講解,瑞石樓已經不只是一座冰冷的建築,更是一家人,幾代人的過往,同時,也是也記錄著歲月的變遷。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明說明話

立園
立園是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歷時十年建造的私家園林,建成於1936年。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Fiorelady

園林以《紅樓夢》描繪的大觀園為藍本,將古典園林韻味與歐美當代流行的別墅建築特色融會貫通,在中國華僑私人建造的園林中堪稱一流,電影《一代宗師》曾在園中取過景。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Fiorelady

園內佈局分為大花園、小花園和別墅區三個區域,以人工河或圍牆相隔,又用橋亭或通天迴廊相連,可謂園中有園,而鑲刻其間的名家書法楹聯,又使立園平添了濃郁的文化內涵;大量富於浪漫傳奇色彩的精美灰塑、壁畫,又使人恍如置身仙境。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無敵小白兔

別墅區是園林的主體,有六幢高大挺拔、風格獨特的別墅和古式碉樓一座,是園主兄弟叔伯日常起居之處。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Fiorelady

大花園位於在別墅區的後面,古木參天、綠樹掩映,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漫步其中以為走進了哪個歐洲城市的皇室園林。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Fiorelady

馬降龍
馬降龍於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興建,被聯合國專家讚譽為“世界最美的村落”之一。
村內現儲存完好有7座碉樓和8座西式別墅,像一串珍珠項鍊,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古木修竹之間,碉樓與周圍民居,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一葉蓮

天祿樓,是馬降龍最有氣勢的碉樓,1925年由29戶村民集資興建,為典型的“眾樓”。也是村中最高的瞭望樓,樓高7層21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黃太Joan

目前開放的碉樓還有“駿廬”、“昌廬”和“林廬”,都是精美的建築,裡面傢俱擺設,仍可以反映當年華僑的生活習俗。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尼諾

三門裡村
三門裡村只有一座碉樓,但它是開平現存最早的碉樓"迎龍樓"歷史上叫迓龍樓
明朝嘉靖年間,關氏十七世祖關聖徒夫婦獻出家庭積蓄,建起了迎龍樓。高三層、寬456平方米高11.4米,全是磚木結構,第1、2層為明朝大型紅泥磚砌築、牆厚93釐米,第3層用青磚加建。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晚秋

迎龍樓是開平碉樓最原始的模式,代表了開平碉樓的早期形態,儲存完好。
加拿大村
加拿大村就在三門裡村斜對面,村內建築由加拿大知名建築師規劃,有10座古民居、1座碉樓,1座會所,多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間。這些建築中西合璧,融合了中國傳統灰塑、羅馬柱、圓拱、花雕等建築藝術,非常優美。
村民在50年代就匆匆告別了家鄉舉家移民到了加拿大和美國,使村子成為無人村。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晚秋

有趣建築,先鋒實驗與混搭自然
網紅開平
赤坎古鎮 
赤坎古鎮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距今有300多年曆史了,保留了600多座騎樓,是全國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僑鄉古騎樓建築群,其融合了中西方特色的建築風格很值得一看。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婭恩

古鎮沿潭江而建,南岸是鄉村,北岸是城市,清一色的騎樓,好像一座萬國建築博物館,電影《一代宗師》、《讓子彈飛》,《醉拳2》等都曾來這裡取景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婭恩KARENA-排骨

窄樓梯、天主教堂、濂川司徒公祠、堤西路騎樓廊等都是值得深度探索的打卡點,在古樸街道閒逛,隨時還會偶遇各種表演,包括非遺打鐵花、英歌舞、詠春、舞獅表演、樂器等都很精彩。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無邊漫遊

推薦路線:檢票大廳-初心橋-赤坎鎮站-基督教堂-發明電燈公司舊址-窄樓梯-靈通電話公司舊址-康樂書院舊址-大同戲院-赤坎影劇院舊址-露天廣場-舊金山酒店-濂川司徒公祠-關氏大宗祠-開平會館-赤子廣場-皇后酒吧-戲臺廣場-南洋橋-天主堂-赤坎鎮站(回到起點)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少女出逃日記

先鋒書店-天下糧倉
廣東首家先鋒書店曾被美國CNN譽為“中國最美書店”和英國BBC評為“全球十大最美書店”。
書店由5座廢棄糧倉改造而成,外觀非常有辨識度,內部空間的設計合理,包括旋轉樓梯、弧形的閱讀空間、全玻璃通透的咖啡館等,每個角落的設計都開闊舒適。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陳大魚🐟

書店裡面有琳琅滿目的文創精品,牆上貼滿了各地區先鋒書店的活動海報,有音樂會、讀書會。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陳大魚🐟

孔雀湖
開平孔雀湖,又被稱為大沙河水庫,距離市區大約38公里 ,1958年修建的人工湖,溼地面積為2051.2公頃,溼地率約為80.3%,是江門市第三大水庫。
整個湖面被群山所環繞,綠樹成蔭,湖水清澈如鏡,湖中散佈著152個大小不一的島嶼,這些島嶼像孔雀的羽毛一樣,因此得名“孔雀湖”。
古法、傳統、老字號、征服老廣胃的樸實美味
開平美食
如果說,開平西洋風情和鄉土風情結合的景象讓人“舍不下”,那開平的飲食風物,簡直讓人“離不開”。
廣府、客家、疍家口味在這裡碰撞融合,形成了開平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雖看起來其貌不揚,卻暗藏出奇不易的驚喜。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美少女雪兒

赤坎柴火煲仔飯
作為廣東美食代表,煲仔飯在廣東可謂隨處可見,但少有人知,最好吃的煲仔飯,其實藏在開平這座小城中。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黃太Joan

赤坎柴火煲仔飯,以款式最多,味道最濃,製法最好,風味最美聞名,堪稱廣式煲仔飯之最。

自馬蜂窩使用者@黃太Joan

好吃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用料豐富,有臘腸飯、臘肉飯、臘鴨飯、黃鱔飯、塘蝨飯、鰍魚飯、滑雞飯、田雞飯、牛肉飯、海鮮飯等;

自馬蜂窩使用者@黃太Joan

二是他們用傳統的柴火燒製,燒出來的飯也就更香、更有飯味。尤其是貼近煲仔底的那層“飯焦”,帶著微微的焦昧,透出濃濃的肉香,鬆脆可口。

自馬蜂窩使用者@黃太Joan

馬崗鵝
馬岡鵝是開平馬岡特產,也是廣東四大名鵝之首特點是肉紋纖細,脂肪適中,不腥羶,肉味濃郁,一口就能“封神”
廣府名菜古井燒鵝就是用的馬岡鵝,而馬岡鵝卻不止古井燒鵝。五味鵝、白切鵝、豉油鵝,鵝肉的優質使得馬岡鵝在哪一道鵝料理面前都不會輸。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XIANG翔哥

最推薦用鹽水煮熟、斬件的白切鵝,製作時最大成都保留“鵝”的本味,不僅一點都不膩,反而鮮美到巔峰,入口之後,滿是歡愉。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XIANG翔哥

馬崗瀨粉
吃馬岡鵝,別忘了加上一碗馬岡瀨粉,它們兩是絕配,也是開平最地道的標配搭檔。

圖片來自@東莞日報

最好的馬岡瀨粉,只能用馬岡鵝湯。把馬岡鵝、排骨等原料熬足十數小時,鵝湯香濃甘甜,粉條入口綿軟且筋道,唆一碗,立馬就會感受到大大的滿足。

圖片來自@東莞日報

鯽魚粥
廣東人人好“吃粥”,開平的特色是鯽魚拆骨粥師傅在處理鯽魚時把魚肉和魚骨分開,魚肉起片用瓦罐煲粥,帶骨的魚身則用來清蒸,實現“一魚兩吃”。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XIANG翔哥

魚片粥一般會加入了陳皮和髮菜,粥底軟糯綿滑,魚肉細嫩而無刺,喝下肚特別順滑。魚身會清蒸上桌,魚肉非常鮮甜。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XIANG翔哥

豆腐角
豆腐角是開平赤坎的名小吃。嬌嫩的豆腐,切成四角小方塊,再快速抹上新鮮魚肉,放入油鍋中煎炸至金黃,遠遠地就能聞到香味。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黃太Joan

外面看起來焦焦的豆腐角,咬一口裡面卻很滑嫩,熱吃味道尤佳,再撒上胡椒粉和香蔥粒,鹹香微辣,一口一個完全停不下來。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黃太Joan

點個在看,將混搭將進行到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