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團重重的東方城堡?「土」成世遺?這座三省交接處的無名小城,不僅讓世界震驚,還誕生了硬核小吃王國!

馬蜂窩IP『未知旅行實驗室
“蹲個小城”系列,新一期上新
這次我們回家,感受人與風景共創的美好!
點選上方觀看完整影片
它前衛神秘,冷戰時期,某國在衛星偵測後,一度認定其為導彈發射井,甚至核反應堆!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摳腳大仙

富於神話色彩

電影《大魚海棠》中的奇幻世界最初原型,來自於它

!也是電影花木蘭的取景地!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摳腳大仙

它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是飽經遷徙、聚族而居的客家人,創造“世界建築奇蹟”,也是他們共同的家!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Fiorelady

它就是福建土樓!中國民居藝術的璀璨明珠,以獨樹一幟的外形、宏偉壯觀的內部結構、精妙絕倫的設計佈局以及歷經滄桑仍儲存完好的風貌,享譽世界。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摳腳大仙

位於福建省龍巖市的永定,作為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自然而然成為著名的“土樓之鄉”。截至2018年,永定區現存土樓23000座,遍佈全縣每個鄉村;
2008年,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永定的初溪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及衍香樓、振福樓等23座土樓名列其中!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PappleZ

土樓看起來似乎千篇一律,但當你走近,會驚歎,怎麼每一座都如此不同
古香古色的集慶樓,中西合璧的振成樓,土樓王者承啟樓,這是客家人對點滴生活的巧思,也成就了中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驕傲。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不安分的阿may
且不同於刻板印象中大圓環,土樓其實有多種存在形式它們或呈凝重厚實的渾圓,或是豐富多樣的方形,甚至造型優美的五角形…
這些奇特而富有神秘感的土樓,在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之間,演繹著顛撲不破的方圓組合的世界。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Fiorelady

永定因土樓被人熟識,而永定絕不僅僅只有土樓…與土樓共生的是自然閒適的山居生活;崇文重教的客家文化;家常又讓人上癮的客家美食,都值得來此一趟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藤茉

和「土樓之王」近距離接觸
高北土樓群
坐落在高北村的高北土樓群是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的永定客家土樓“三群兩樓”中的一“群"。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環球旅行Y檔案

土樓群裡有“土樓之王”承啟樓,及五雲樓、世澤樓等土樓,形制、大小皆不相同,是最不能錯過的土樓群之一!
承啟樓
承啟樓是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主角椿家的原型1628年始建,規模巨大,號稱為“土樓王”,傳聞曾經有個小賊去承啟樓偷東西,結果迷路,三天三夜也沒逃出來。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Fiorelady

承啟樓屬於典型的圓樓,高四層,樓四圈,大圈套小圈,小圈再套祖堂,形成四個環環相套的同心樓,壯觀非常。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Fiorelady

樓內上上下下有400間房間,最多曾居住過80餘戶人家,有約600多人,全是同族人,如一座“家族之,這種平等的聚居方式,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範例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tin_tin

僑福樓
一座小巧精緻的圓形土樓,坐落在承啟樓西側,高3層,內通廊式,廳堂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是上世紀的新型莊園和最新土樓的代表。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tin_tin

土樓因出了11個博士而聞名於世,又被稱為“博士樓”客家人的崇文重教可見一斑。
世澤樓
世澤樓始建於建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1929年毀於戰火,1931年按原狀重建。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快快樂樂小肥鴨

土樓呈方形,高4層,每層38開間。一、二層不開窗。一、四層為內通廊式,二、三層四面各有兩間伸至迴廊外邊,不能相通。二層以上不設廳堂。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嘟嘟超人遊記

有意思的是它緊鄰承啟樓,兩樓相距不過十餘米一方一圓的屋頂,形成了“一線天”式的景觀,極具觀賞性。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小范哥環遊記

五雲樓
五雲樓俗稱“不倒樓”,形制為長方形,土樓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已有600多年曆史。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環球旅行Y檔案

該樓牆面傾斜1.5米,保持了100年卻未倒,是一處奇觀。目前五雲樓正在大規模維護中,無法入內參觀‌,只能欣賞外觀。
一次看遍所有土樓型別
洪坑土樓群

洪坑土樓群位於永定東南部的湖坑鎮洪坑村,是永定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洪坑村有600多年的歷史,由林氏族人開基,現存數十座儲存完好的土樓,其中7座被列入“世遺”,包括圓形土樓、方形土樓、府第式土樓等各種型別。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我在人間撿故事

振成樓
振成樓,建成於1912年,俗稱“八卦樓”, 是福建土樓中西結合的典型,有“土樓王子”,“東方建築明珠”的美譽。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林煦育

振成樓是客家圓樓的精品之一,外形似一頂古代官帽,整體坐北朝南,主樓按易經八卦設計,分成八卦。卦構之間設有防火牆,並設拱門,門關自成院落,門開院落相通。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不安分的阿may

圓形土樓分為內外兩環,外環樓是四層的架樑式土木結構,內環樓是二層磚木結構的西洋式建築,形成了“外土內洋,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我在人間撿故事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小黑

樓內有二層環形樓臺,內環正中為中心大廳,廳前設廊,以4根近7米長的大石柱支撐,構造精美。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林煦育

福裕樓
永定土樓群中為數不多的五鳳樓造型,土樓臨水背山,高達七層,氣勢逼人,是府第式土樓的傑出代表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小范哥環遊記

府第式土樓是土樓中的一種獨特型別,通常採用“三堂二橫”式結構,也稱為“三堂屋”。
主要體現在中軸線上有三座樓房,前低後高,間隔天井,天井兩邊為廂房。前座樓設前廳,中座樓設中廳或大廳,後座為主樓,設正堂。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林煦育

奎聚樓
奎聚樓是宮殿式結構的方形大土樓,建成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距今已有160多年曆史。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我在人間撿故事

土樓整體依山勢而建,中廳高,兩廂低,層次感強烈,因而有“小布達拉宮”的美譽。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我在人間撿故事

如升樓
《大魚海棠》中靈婆所在的樓的原型,整體小巧玲瓏,是永定眾多土樓中最小的圓土樓,俗稱米升樓,因樓小,遊客稱之為“袖珍土樓”。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Rr-Angela🐳

幾乎無商業化,中國最美土樓群
初溪土樓群
初溪土樓群位於永定下洋鎮初溪村,為徐氏家族聚居地,其內共有36座土樓,自明代至現代,歷經數百年建成。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我在人間撿故事

福建世遺土樓中最古老和最年輕的均在初溪,有“中國最美麗的土樓群”之稱,極具客家人文色彩。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涼方方✨

集慶樓
初溪土樓群,樓名中間都帶有一個“慶”字,意在從已毀壞的祖樓“和慶樓”起,代代相傳,以示人丁興旺,萬事如意。
集慶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19年建成,距今已580餘年歷史,為永定現存圓樓中年代最久遠、樓梯最多、結構最特殊的一座圓樓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藤茉

土樓由兩個環圓形組成。外環按底層每戶從一樓到四樓各自安裝樓梯,各層通道用木板隔開,七十二道樓梯把全樓分割成七十二個獨立的單元。
外圈頂層外牆設定了9個瞭望臺及多個樓梯。受到外來侵犯時,只要關起大門,便可迅速上樓攻擊來犯之敵。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PappleZ

樓內目前沒有人居住,設定了大型客家民俗博物館,共展出各個時代具有珍貴价值的文物。tips沿集慶樓往梯田或觀景臺走,能俯瞰整個土樓群。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夏書甜

初溪土樓群的商業化極低,很多土樓上依舊有原住民居住,例如繩慶樓、餘慶樓、共慶樓、善慶樓等,皆有人居住,樓裡生活氣息濃郁‌,可以進樓參觀,但切記不要打擾居民。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安吉大王

地毯式探訪100多座土樓
南溪土樓群
南溪土樓群位於永定區湖坑鎮南溪河兩岸,100多座土樓,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分佈在河流兩岸,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自馬蜂窩使用者@AZWayne

作為永定土樓的代表之一,南溪土樓群以數量大,種類繁多聞名,其中振福樓和衍香樓,更是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振福樓
振福樓是振成樓的“姐妹樓”,被譽為“土樓公主”其形制與振成樓一樣,是一座“外土內洋、中西合璧”的圓形土樓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我在人間撿故事

振福樓以中國傳統的《易經》八卦格局建造,由內外兩環同心圓建築組成,樓內設有廳堂,與前向弧形廂房、中門相連,中為天井。外大門、石砌圍牆圍合門坪,形成一個大院落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小炳88

衍香樓
一座造型別致的圓形土樓,主樓也按八卦構建,佈局協調,美觀實用,與別處圓樓大相徑庭。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我在人間撿故事

樓的內廳仿府第式建築有後堂、中堂、前堂,廳左右側有廂房。廳內及樓外圍牆、左右小門等雕刻精巧,牆壁上書畫精美,龍飛鳳舞。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我在人間撿故事

實在、家常,舌尖也是家的傳達
永定客家菜
由北方遷徙而來的客家人,將中原飲食文化與客家山區本土飲食習慣融會貫通,既保留了漢民族傳統的飲食特色,又增添了山野鄉間“粗、素”的原汁原味,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客家美食文化。

客家菜根據地域分六個流派,永定屬閩西,用料以肉類為主,水產品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講求酥軟香濃;注重火功,以燉、烤、煲、釀見長,尤以砂鍋菜聞名;造型古樸,鄉土風貌明顯。
牛肉丸
永定地處閩西山地,客家人習慣飼養黃牛和水牛,牛肉也成了客家人日常食用的肉類之一。
牛肉丸選用的都是農家散養的本地水牛,肉質緊實,製作上也傳承古法,堅持手工捶打,加以木薯粉或蕉芋粉,手擠捏成一粒粒拇指大的肉丸;

食用時,將牛肉丸放入盛有骨湯的砂鍋中,文火煮至肉丸蓬鬆脹大,加入少量胡椒、蔥花、味精等調味品,入口,湯味鮮濃,口感爽脆,回味無窮,食而不膩
永定牛肉丸製作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不僅是美食,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芋子包
客家人多居住於山區,芋子和番薯是主要食糧,芋頭該怎麼吃,永定的客家人有特別的技巧!
芋頭製成澱粉,混合著木薯澱粉,做成半透明的皮子,將筍丁肉末包裹其中,依次放入竹籠中,大火蒸制10分鐘,蒸出來的芋子包外皮色澤明亮,內餡鮮香味美,再裝盤淋上蔥油,撒上蔥花,一口好吃到流淚!

圖片來自@福建土樓永定景區

芋子包需趁熱吃,才能感受到軟糯爽滑的芋子皮,和鮮香融合的餡兒料,既有芋味之清香,也含肉之鮮醇!

圖片來自@龍巖吃貨團

永定筍
筍粄,永定的著名小吃,其製作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粄皮製作,另一部分是餡料的製作。
粄皮以薯粉為原料,用開水搓,配以適量煮熟的芋頭或番薯,製成薄圓粄塊,肉餡則以半肥豬肉及竹筍(毛竹筍、冬筍為好)為主,配上蝦米、魷魚絲、香菇、胡椒粉、鹽等;
然後用粄皮裹住肉餡,捏穩封口成半月形,放進開水鍋蒸煮,蒸熟或者水煮的筍粄,剔透光澤,一口下去,可以感受到表皮的Q彈與內餡的鮮美相結合,帶來獨特的口感體驗。

圖片來自@客家新聞網

牛肉兜湯
客家語中,"端"(本意是端在手上)發成"兜"(dou),端著吃的湯。

文旅龍巖

將新鮮牛肉切成薄片,加入食鹽、味精、醬油和香油等調料拌勻,然後加入適量的地瓜粉或木薯粉,用手抓勻直到地瓜粉深深漬進牛肉纖維內為止。
煮兜湯時使用滾水,將裹好粉的牛肉片放入翻滾的水裡,待水再次煮開後即可關火,以保持牛肉的脆嫩。湯中可以加入蛋花、蔥花等配料,增加風味。

文旅龍巖

牛肉兜湯吃起來,湯鮮肉滑,是客家民眾的家常湯,也是街頭巷尾的風味美食。

文旅龍巖

菜乾扣肉
其主要食材是五花肉和永定菜乾。經過炒制、煎炸、燉煮、蒸制等步驟後,五花肉汁水充盈,菜乾黝黑透亮,吃起來肥而不膩,軟爛醇香,是永定人逢年過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永定菜乾選用鮮嫩芥菜,經七蒸七曬精緻加工而成,色澤黑褐油亮,味道咸香馥郁,質地柔嫩甘美,是“閩西八大幹”之一!(閩西八大幹:閩西連城番薯幹、長汀豆腐乾、寧化老鼠幹、上杭蘿蔔乾、永定菜乾、武平豬肚幹、明溪肉脯幹、寧化辣椒幹)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