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今年最大的政策懸念,終於落地。
01
10萬億化債,來了。
日前,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這是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舉措,這裡的“最大”,限於“化債”層面。
其目的,旨在以時間換空間,讓地方政府能夠輕裝上陣,騰出空間發展經濟、刺激消費、保障民生。
不過,這裡的“10萬億”力度雖然挺大,但與此前市場傳聞的“10萬億大刺激”,有諸多不同之處。
最大的不同是,這一次專門用於地方政府化債,而沒有提及住房、生育、消費等方面的補貼。
換言之,新一輪化債主要是解決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壓力,讓地方有更多可支配財力。
既能緩解懸在頭頂的債務之刃,還能進一步保障工資發放、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啟用經濟。
其實,不是政策不及預期,而是此前的“小作文”喊得太響。
其次,這一次化債,靠的是地方政府自己,而不是讓上面全部兜底。
此番擴張的是地方債務限額,而非透過發行特別國債或者增發國債來置換。
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誰最終來兜底,誰來承擔最後的化債責任。
這是防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要求,也是防範地方隱性債務再次擴張的必然選擇。
否則“崽借爺錢不心疼”,誰欠得多反而最受益,顯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官方明確:將不新增隱性債務作為“鐵的紀律”。

根據要求,對未納入預算安排的政府支出事項和投資專案,一律不得實施,堅決堵住地方違法違規舉債的途徑。
02
為何是10萬億化債?
任何政策都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基於內外大環境的變化而形成。
先看外部,特朗普捲土重來,全球將迎來一波劇烈的“特朗普衝擊”。
與8年前上臺不同的是,這一次特朗普集總統、參眾兩院、最高法院為一體,堪稱“最有權勢的總統”,政令幾乎再無制約。
特朗普的政策主張可以用幾句話來簡單概括:對內減稅,對外加稅,加大刺激,支援傳統能源,限制非法移民……

其中,對外加徵關稅是最大的“特朗普衝擊”之一。特朗普聲稱對全球主要國家集體加徵關稅,但對我國的額度或將高達60%。
這套組合拳勢必推高美國通脹,從而限制美聯儲降息空間,降息時間更短而力度更弱,對各國的貨幣空間帶來掣肘。
加徵關稅是“傷敵1000,自損800”,但60%的關稅無論落地幾何,對出口的衝擊都在所難免。
因此,當外貿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消費、投資的重要性再次凸顯,而財政的主要發力點正在於內需。
再看內部,無論是今年要完成年度經濟目標,還是為明年“十四五”收官打下更好基礎,無不需要強刺激的引爆效應。
今年年初制定的GDP增長目標是5%,而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速是4.8%,而要完成全年經濟目標,財政政策顯然需要更大發力。

而明年又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雖然“十四五”規劃並未制定GDP目標,但歷次五年規劃,經濟增長都是第一位的。
更關鍵的是,今年釋出的重要會議“決定”,提出要用5年時間完成改革任務,這些改革任務涉及方方面面,經濟也是其中的一環。
因此,無論是為了緩解短期風險、實現年度GDP目標,還是應對日益複雜嚴峻的國際挑戰,財政發力都不能再拖。
03
新一輪10萬億化債,哪些地方最受益?
據財政部資料,目前我國政府全口徑債務總額為85萬億元,其中,國債30萬億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40.7萬億元,隱性債務14.3萬億元,政府負債率為67.5%。
與國際相比,我國不存在整體債務風險,仍有“較大的舉債空間”。
這意味著,從全國層面看,財政刺激不會侷限於此,更不會就此停步,未來仍有想象空間。
然而,不同省市經濟發展水平、財力、地方債務規模不同,決定了不同的債務風險級別。
根據銀河證券梳理,考慮地方債+城投有息債務,全國債務風險較高的省份多數集中在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貴州、青海、甘肅、吉林等地面臨較大的化債壓力。

今年年初,市場上出現一份12省份嚴控新建政府投資專案的通知,這些涉及的省份多數位於西部和北方,多數都是債務風險較高的地方。
與之對比,廣東、上海、北京、福建等地債務壓力相對較小,這些地方基本都是經濟大省和財政淨貢獻大省,其中廣東早在2021年就已率先完成隱性債務“清零”。
其實由此不難看出,哪些地方是“以債謀發展”的模式,而哪些地方對債務驅動的依賴度最低。
所以,新一輪10萬億大化債,對於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可謂及時雨,先解決眼前的債務困局,從而有了更大謀發展的空間。
不過,隨著 “嚴防新增債務風險”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的剛性約束,再想回到過去那種靠著債務瘋狂擴張的日子已經不可能了。
財政紀律一旦全面從嚴,所有的無效投資、低效投資以及過度投資,都將迎來最嚴監管。
我們已經看到,有地方的地鐵專案被叫停,有地方的輕軌、有軌電車被拆除,還有地方的大基建全面受限。
而在新的國際變局之下,科技創新和擴大內需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之凸顯。
這種背景下,關乎大國博弈的高新產業投資,關乎基礎民生和居民消費的投入,勢必將會繼續擴張。
備註:封面圖為生成圖片
▼
選城市,就是選未來
國民經略創始人 凱風 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