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任澤平團隊
10月12日,財政部召開新聞釋出會,主題為“加大財政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次釋出會,財政政策力度為近年少見,增量政策真金白銀,而且明確說規模較大,後續還有較大空間。由於需要走法定程式,近期公佈具體金額。
一些關鍵表述:“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這項政策是近年來出臺的支援化債力度最大措施”、“逆週期調節不僅以上四點,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
這次財政部的新聞釋出會,釋放六大積極訊號:一是總規模空間大,提高赤字規模和增量國債,由於需要走法定程式,近期公佈具體金額,規模比較大。二是專項債增量擴容,將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首次允許用於收購閒置土地和存量房,力度空前;三是更大力度化債,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四是推動房地產止跌回穩,包括但不限於專項債券、專項資金、稅收政策等工具;五是在民生方面加大支出,提振消費;六是發行特別國債支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緩解銀行淨息差壓力。
雖未提及具體增量數字,但是讓市場看到政策部門的誠意,體現財政部專業擔當。財政政策有決策流程,有些需要全國人大審批,比貨幣政策複雜,預計10月下旬公佈。這次釋出會在市場預期較高的情況下,釋放了一攬子增量政策方案,涉及投資、化債、收儲、房地產止跌回穩、銀行注資、民生等領域。
財政貨幣政策除了真金白銀投入,很重要的是“宣示效應”,傳遞強有力的決心和訊號,類似924央行新聞釋出會。
從926最高會議,到重要經濟部門密集召開新聞釋出會,公佈一攬子增量政策,決心很大,“宣示效應”明顯,拉開大規模刺激經濟、提振市場信心的序幕。
隨著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推出,期待中國經濟觸底復甦,房地產止跌回穩,股市繁榮發展,全球資金流入人民幣資產,一鼓作氣,士氣大振。
1 總基調:規模較大,真金白銀,後續還有較大空間,促進經濟回升向好
財政部部長明確提到:“圍繞穩增長、擴內需、化風險,財政部將在近期陸續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的增量政策舉措”。
增量政策主要是:
“一是加力支援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風險,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支援地方化解隱性債務,地方可以騰出更多精力和財力空間來促發展、保民生。
二是發行特別國債支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升這些銀行抵禦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三是疊加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專項資金、稅收政策等工具,支援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四是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援保障力度,國慶節前已向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下一步還將針對學生群體加大獎優助困力度,提升整體消費能力。
我再補充一點,逆週期調節絕不僅僅是以上的四點,這四點是目前已經進入決策程式的政策,我們還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
本次雖未提及具體刺激總金額,但預計力度較大,空間較大。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央行和財政部首次建立聯合工作組,加強央行國債買賣方面的緊密合作,繼續加強政策協同,不斷最佳化相關制度安排。
財政部許可權範圍內可動用資金約2.3萬億,預計四季度支出。目前我國財政規模為4.06萬億赤字規模+3.9萬億地方專項債+1萬億新增不列入赤字的超長期特別國債+1萬億去年四季度發行的特別國債,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為28.55萬億元。專項債上,1-9月發行新增專項債券3.6萬億元,待發額度加上已發未用的資金,今年後三個月各地共有2.3萬億元專項債券資金可用。
預計會上調赤字規模、增發國債、增發專項債。根據預算程式,調整赤字率和特別國債需要全國人大審批,預計10月下旬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將會宣佈,本次釋出會雖未透露具體金額,但明確“具體資金數量安排問題,經過法定程式後,會及時向社會公開”。
2 地方化債: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額度,力度為近年最大
財政部表示,“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這項政策是近年來出臺的支援化債力度最大措施”。這是一場及時雨,將大大減輕地方政府壓力,可以騰出更多資源支援經濟發展,鞏固基層“三保”。
自2014年《新預演算法》釋出以來,中央歷史上主導了三輪大規模地方政府化債行動,當前正處於第四輪。
第一輪化債(2015-2018年)財政部根據各省債務到期情況下達各省置換債上限額度,地方政府按額度發行置換債來置換存量政府債務,累計共發行約12.2萬億置換債。
第二輪化債(2019年)主要是在債務壓力較大的地方選擇建制縣作為隱性債務化解試點,發行1579億置換債置換隱性債務。
第三輪化債(2020年12月-2022年6月)建制縣隱性債務化解試點擴容至26個省市,併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償還存量債務,累計發行1.13萬億特殊再融資債,多省份宣佈超額完成隱債化解任務,北京、廣東實現全域隱性債務清零。
第四輪化債(2023年至今),2022年下半年一些地方出現債務風險隱患,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制定一攬子化債方案,財政部2023年安排超過2.2萬億元、2024年安排1.2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額度,支援地方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和清理拖欠企業賬款。

本次為“近年來出臺的支援化債力度最大措施”,近期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前三輪化債行動中力度最大的一輪是2015年-2018年4年間總計發行12.2萬億元置換債。本輪化債規模力度較大,2023年和2024年已下達的3.4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額度,未來有望再下達較大規模的債務額度。
根據財政部資料,2023年末全國納入政府債務資訊平臺的隱性債務比2018年摸底數減少了50%。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2018年末,我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達30.9萬億元。預計將解決地方政府大部分的隱性債務。
近年地方政府出現巨大的收支缺口,以罰沒等為代表的非稅收入異常高增。在稅收收入下滑的背景下,1-8月,全國非稅收入高達2.67萬億,同比增長達11.7%。近一段時期,經常有媒體報導,不少企業反應,有的地方政府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現象上升,甚至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執法,已經有媒體曝光“遠洋捕撈”的不良現象,破壞地方營商環境,打擊民營經濟信心。而且,不少地方政府欠薪已經是普遍現象,大量中小企業被地方政府拖欠工程款,導致裁員降薪潮出現。更為嚴重的是,市場信心受到打擊,企業缺少安全感,民間投資負增長,“躺平”文化流行。
我們此前建議推出4-5萬億元的特別國債,緩解地方政府的財政困難,減輕被拖欠企業的負擔。與此同時,制定全國一致的一攬子化債方案,讓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各擔其責;出臺法規和行政措施,建立地方政府資產交易機制,讓地方政府以資產化解存量債務。最終,完成三中全會的改革,編制各級政府的資產負債表,發揮地方人大的作用,控制新債務的產生。
如果按照最高會議的佈置,“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為。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按照發改委提出的,“更多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及時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地方進行提醒,必要時進行督查。”則將極大地提振民營經濟信心,增加企業家安全感,改善地方營商環境。後續期待具體的落實,對於罰沒收入異常增長的典型案例進行問責。
應該說,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十分及時,如果能落實好,其政策效果,堪比10萬億經濟刺激政策,民營經濟的春天有望再次到來。如果民營經濟信心提振,當前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可以起到乘數放大效應,政府投資就能夠帶動更大的民間投資,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3專項債:擴範圍、強機制、嚴管理,首次允許用於收購閒置土地和存量房
今年專項債發行力度不小,但發行節奏偏慢,主因範圍受限、機制不全、管理不善。2024年安排新增專項債券3.9萬億元,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年,但前7個月發行進度偏慢,進度僅約45.5%,低於過去五年平均水平。一是專項債對底層專案收益率有一定要求,很多新基建收益率無法保證,導致缺專案;二是有的專案需要地方配套資金,在財政資金緊張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缺少配套能力;三是專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例如多頭監管,專案遇到堵點時容易停滯、已到賬的資金空轉等。
針對上述問題,本次會議財政部明確擴範圍,明確提出“擴大專項債使用範圍”,這將有利於專項債落地,轉化為實物投資。
“用好專項債券支援收購土地儲備和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合理支援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專項債可用於收購土地儲備還是首次。2024年1-8月全國土地購置費累計2.64萬億元,後3個月地方專項債可用資金2.3萬億元的體量對於土地交易市場而言是舉足輕重的,既能增強對土地供給的調控能力,將顯著緩解地方政府和房地產企業的流動性和債務壓力。
財政部提出,“將健全完善專項債專案資產臺賬,確保政府負債和專案資產平衡,深入探索專項債提前償還,研究建立健全償債備用金制度”。關鍵打通在建專案“綠色通道”,推動專案謀劃儲備和建設實施的有效銜接,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一是完善專項債券“借用管還”全生命週期管理,落實專案主管部門和專案單位責任。二是健全完善專項債券專案資產臺賬,分類管理專案資產,確保政府負債和專案資產平衡。三是探索專項債券提前償還,研究建立健全償債備付金制度,保障專項債券償還來源。

4 房地產:加速收儲,最佳化稅費,疊加運用多項工具促進止跌回穩,
財政部提到,“疊加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專項資金、稅收政策等工具,支援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本次財政政策從供給端、需求端雙管齊下,後續發力可期。
專項債收購閒置土地和存量房,最佳化供給端,有望加速收儲力度和速度。專項債收購土地儲備,此舉可提升其使用效率,合理調控土地供應量,維護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用於收購存量房用作保障房,不僅能為保交樓提供流動性支援,還能增加政府可用於社會保障的房源;同時減少新建、最佳化存量,鼓勵地方政府和市場主體更多地消化已有的商品房資源,穩定房價。
最佳化房地產稅收政策,有利於減輕稅費,進一步釋放購房需求。會議提到“及時最佳化完善相關稅收政策,正在抓緊研究明確和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相銜接的增值稅政策”。目前,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存在多種類稅收差異,如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契稅等。若在此方面作出調整,降低非普通住宅的各類交易費用,可能釋放市場上部分改善房需求,支撐房地產市場。
何立峰副總理在近期調研中指出,“房地產市場是當前宏觀經濟的一個風向標,做好房地產工作對於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至關重要,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抓好保交房、穩房市等工作。”
近期救樓市政策力度空前,抓住視窗期,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國慶期間,新房認購回暖,二手房成交明顯改善,政策效果初顯。10月12日,多家銀行官宣自10月25日起分批調降存量房貸利率至LPR-30BP,緩解居民房貸壓力。
建議組建5萬億以上的大型住房銀行收儲,利率要低、期限要長、規模要大、分配要公平。收儲庫存商品房用於保障房,一舉多得,緩解地方財政壓力,打通開發商現金流,避免居民爛尾樓,為民眾提供保障房。
5 民生:加大民生和人口領域支出力度
增強特定群體的經濟安全感和消費潛力。財政部發佈會提出“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援保障力度,國慶節前已向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下一步還將針對學生群體加大獎優助困力度,提升整體消費能力”。
2024年中央財政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超10萬億元,下達就業補助資金667億元,下一步將對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關鍵領域增加投資。
高度關注人口問題。財政部提出“順應我國人口發展變化形勢和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進一步加大相關領域的支出力度,更好惠及民生。”當前我國老齡化、少子化嚴峻,一方面養老產業設施亟待加強,另一方面要提高生育補貼,促進生育率回升,降低養育成本,預計後續相關領域支出將加大。
6 發行特別國債支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
財政部提到,“將發行特別國債支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同時財政部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其中包括建立國有金融機構的資本補充和動態調整機制。本次政策也是9月24日新聞釋出會上國家計劃對6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的具體落地。
目前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經營整體穩健,但淨息差長期下滑且貸款增速快於資本補充速度。截至2024年6月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平均為12.3%,超過我國商業銀行管理辦法8.5%的要求。但仍有必要補充資本,截至6月末國大型商業銀行淨息差連續11個季度下滑,降至1.46%,為歷史最低水平。淨息差下滑,盈利困難,會制約銀行信貸派生能力。為了更好為財政發力提供配套資金,有必要補充資本,進一步提升資本充足率。
發行特別國債等渠道籌集資金增資六大行,有助於緩解淨息差壓力,釋放寬信用空間。歷史上共有三次國有大行注資:1998年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注資2700億元、2003-2008年財政部透過匯金公司以外匯儲備注資790億美元、2010後銀行自身透過IPO、配股、定增等方式注資。發行特別國債融資成本可控,且規模可觀,預計將緩釋大型國有行資金壓力,提升銀行經營穩定性和信貸投放能力。


7 強有力的決心和訊號:財政貨幣政策“宣示效應”明顯,拉開大規模刺激經濟、提振市場信心的序幕
財政貨幣政策除了真金白銀投入,很重要的是“宣示效應”,傳遞強有力的決心和訊號,類似924央行新聞釋出會。
從最高會議,到重要經濟部門密集召開新聞釋出會,公佈一攬子增量政策,決心很大,“宣示效應”明顯,拉開大規模刺激經濟、提振市場信心的序幕。
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釋出會,“一行一局一會”推出總量、地產和資本市場政策組合包,貨幣政策集中放大招,降準降息力度較大,大力支援資本市場,順應形勢和民眾呼籲,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全力以赴抓經濟。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呼之欲出,力度為近年空前。本次最高級別會議傳遞八大重磅訊號:一是總基調上非常積極,強調加力加量;二是財政與貨幣政策強調加大力度;三是房地產強調促進止跌回穩;四是大力提振資本市場;五是調整消費結構,促進招商引資;六是推出促生育配套政策和完善養老產業;七是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八是兜底民生,就業優先,保大學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10月8日,國家發改委在新聞釋出會中提出“一攬子增量政策”的五大任務,其中第三大任務是:針對當前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助企幫扶力度,切實最佳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單位涉企行政執法行為,更多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不能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執法,不能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及時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地方進行提醒,必要時進行督查。加快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程序,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10月8日上午,國務院以“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強化政策協同提升實施效果”為主題,進行第十次專題學習。李強總理指出,要加強政策目標協同,確定目標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需要出發,自覺服從全域性、服務全域性。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各方面都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穩增長、穩預期的政策,慎重出臺有收縮和抑制效應的政策。要加強政策措施協同,注重系統整合、相互補位。實施政策要把握好時機、力度、節奏。大力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為,壓縮自由裁量空間。要進一步完善政策考核評價。
隨著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推出,期待中國經濟觸底復甦,房地產止跌回穩,股市繁榮發展,全球資金流入人民幣資產,一鼓作氣,士氣大振。
8 正心正念,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上天會眷顧我們的
近期觀點:8月16日明確提出“是該啟動新一輪經濟刺激了”,9月18日判斷“當前是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提振市場信心的關鍵時間視窗”,9月24日央行召開發佈會,牛市啟動,當天釋出“拉開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序幕”。在市場最低谷發聲,打氣,預判。
此前建言的政策,比如降息、大規模地方化債、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房地產放鬆限購、住房銀行收儲、消費補貼、提振資本市場、清理緊縮性政策和非稅收入等,得到驗證。參考9月18日《關於客觀認識當前經濟形勢、提振市場信心的思考》:“隨著房地產泡沫明顯去化、金融槓桿大幅下降、美聯儲開啟降息週期拐點等,為財政貨幣政策的調整提供了有利條件,當前是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提振市場信心措施的關鍵時間視窗。”
專注於宏觀研究20多年,十多年實戰投資。十年前,2014年預判“5000點不是夢”,也經歷了輿論壓力,但是2015年當市場即將到達5000點的時候,我提醒“海拔已高,風大慢走”。十年後,這一次雖然大方向看對,也再次經歷了輿論壓力。不過沒關係,和而不同,市場有不同看法很正常,理性討論,有容乃大。
除了提升專業認知,永遠不能忘了赤子之心。熱愛國家,熱愛這片土地,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些對社會進步有用的事。沒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國致富。正心正念,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上天會眷顧我們的。
最後,希望隨著大規模利好政策推出,中國經濟繁榮發展,股市長牛慢牛。宏觀上是資料,微觀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尤其前段時間到地方和企業調研,觸動很大,前段時間大家太難了,太需要振奮人心,一掃陰霾,希望中國經濟越來越好!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