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在家受傷,給了我2個重要的提醒 2025-04-20 07:57 大J小D 這裡是超實用的二條 每篇解決一個育兒小問題,當好媽媽,更當好自己~ 前段時間,家裡發生了一場“血腥事件” 小 D 做手工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手剪了很大一個口子,傷口很大,她過來找我時,身上已經沾滿了血。 我本來就暈血,看到這一幕,生理性反應瞬間襲來,眼淚止不住地流。當時家裡只有我們倆,我強忍著不適,幫她處理好了傷口幷包扎。 小D全程卻異常冷靜,我原以為她會大哭大鬧,沒想到在包紮的幾個瞬間,她竟對我說:“媽媽,不用了,我來吧。”她爸爸回來之後,又給她重新處理了一下傷口,就在那一瞬間,小D所有的情緒突然爆發,憋了許久的她哇哇大哭起來。 那一刻,我深受感動,突然明白,小D之所以強忍著保持平靜、堅強和懂事,是因為她知道我害怕,又暈血…… 這件事過後,有兩點讓我很受啟發。 第一,事情雖已過去,但情緒可能仍在。 我們常以為事情翻篇了,該處理的都處理好了,孩子當下也沒哭,可過段時間他們卻又將情緒表達了出來。在育兒過程中,這種情況十分常見,我們不能覺得事情結束了,就忽視孩子未處理和消化的情緒。 很多父母的焦慮抑鬱,以及孩子的心理壓力、抑鬱等問題,往往就是日常沒有處理和消化的情緒累積起來的。 這給了我很好的提醒。尤其像小D,如今她漸漸長大,很多時候已經懂得管理情緒。但管理情緒並不等同於壓抑情緒,身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排解這些情緒。 即便我們不清楚發生了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鼓勵孩子多與自己溝通表達,而不是一上來就以“你懂不懂事”“聽不聽話”來評判孩子。此外,我們還可以多帶孩子去戶外進行運動,幫助他們有意識地排解壓力。 第二點,我感觸更深。育兒其實就是一場雙人舞,當我們進的時候,孩子就會往後退,我甚至能想象,如果是小D爸爸在家,小D可能就會哭、撒嬌、害怕,表現出各種依賴。 但那天很不巧,她爸爸不在,而我又暈血,結果我退縮了。就在我退縮的時候,小D勇敢地向前邁了一步。 我們千萬別覺得孩子小,就是無能的,想著什麼都替他們多做一點。有時候,或許是我們過於“激進”,一直步步緊逼,孩子就只能不斷後退。 其實,我們進幾步後,也可以適當退幾步,如此進進退退,孩子就慢慢長大了。 之前也拍了影片,歡迎點這裡看👇🏻(溫馨提示:如果暫時不方便播放,記得戴上耳機或調低音量再看哦) 這些年寫了2000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問題我沒來得及回覆 歡迎點選下方標籤直達相關內容找到答案哦 話題索引 早教興趣班 親子溝通相處 親子閱讀 性格培養 管教引導 睡眠刷牙 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選擇 好好吃飯 內驅力培養 書單推薦 幼小銜接 婚姻關係 美容健身 資源總結 點選閱讀原文 按關鍵詞搜尋歷史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