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記得把尹哥設為星標⭐️ 哦~
“早上困,中午困,下午困,晚上一拿手機就不困”“熬最長的夜,敷最貴的面膜”“三點睡五點起,閻王誇我好身體”……成了不少年輕人/打工人的真實寫照,在這個“月亮不睡我不睡”的時代,熬夜彷彿成了一種新時尚。
然而,要詳細說道說道,你熬的夜和他熬的夜可能還真不一樣。「熬夜」可具體總結為三種類型:
第一,急性睡眠剝奪。從字面上也很好理解,比如今晚看一個好看的劇停不下來或者玩手機忘記了時間,一不小心到了凌晨1、2點才睡,這種偶爾熬夜的情況就屬於“一過性”的急性睡眠剝奪。這種熬夜情況還是蠻常見的,補救方法也很簡單,第二天及時補補覺並恢復正常作息即可。
第二,慢性睡眠不足。無論入睡點是幾點,但每晚只能睡個5-6小時,睡不夠“最佳睡眠時長”。長期睡不夠很傷身,此前開展的多項研究顯示,每天少睡1.5小時或者睡不足7小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認知功能類疾病的風險,甚至影響心理健康。
第三,晝夜節律失調,也是本篇文章中重點討論的部分。
每次寫熬夜相關的文章,後臺都會收到留言問:“雖然我凌晨5點睡,但第二天會睡到中午12點,也是睡夠了7小時”,這樣的熬夜會有影響嗎?一次可能還好,但長時間的“黑白顛倒”就屬於晝夜節律失調了。
在醫生、護士、司機、保安等等需要“三班倒”的工作種類或者某些習慣性熬夜的“夜貓子”裡,更易出現「晝夜節律失調」這一現象。但早在2007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把熬夜(包括晝夜節律打亂的輪班工作)定義為2A致癌物。
Nature上最新刊登的研究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揭示了“晝夜顛倒是如何一點一點吞噬掉你的健康的”。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等多機構聯合發表的文章顯示,晝夜節律紊亂會損害脂肪組織生成以及全身代謝穩態;如果熬夜的時候再來點高脂肪的小燒烤、大漢堡等“夜宵”犒勞一下自己,則會進一步加重代謝紊亂和疾病風險。

△ DOI: 10.1038/s41586-024-08131-3
晝夜節律是個“老生常談”的東西,但鮮有人能講明白。從細胞水平上來看,晝夜節律是由分子鐘決定的。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分子鐘是由轉錄啟用因子(BMAL1和CLOCK)和抑制因子(PER1-PER3、CRY1、CRY2、REV-ERBα和REV-ERBβ)組成的自動調節系統,在所有哺乳動物的細胞中均有表達。
在諸多細胞中,不得不提起的便是脂肪組織。脂肪組織中的脂質代謝受到分子鐘的嚴格調控,因而晝夜節律的紊亂就會導致脂質平衡受損,進而引發代謝紊亂。舉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在經常輪班的工人中,出現代謝性疾病的風險往往更高,這也是晝夜節律紊亂在其中“作惡”。
脂肪組織對於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它具有獨特的免疫環境。當然,脂肪組織免疫系統也存在晝夜節律,遵從正常的生物鐘,能夠幫助機體更好地抵禦病原體;但相反,如果晝夜節律被打亂,免疫平衡也很可能會“崩潰”。
那麼,脂肪組織中的“罪魁禍首”是誰?到底是哪個因子對晝夜節律尤為敏感呢?
這一問題引起了研究團隊的好奇,於是他們將目光鎖定在了脂肪組織免疫系統中的“主力軍”——「固有T細胞」上。固有T細胞是一種組織駐留淋巴細胞,在組織穩態中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可具體細分為γδ T細胞、恆定自然殺傷T細胞(iNKT細胞)和黏膜相關不變T細胞(MAIT細胞)。
透過對附睪脂肪組織(epiWAT)中固有T細胞進行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並將其與野生型小鼠肺部、脾臟、胸腺、皮膚和淋巴結的固有T細胞進行對比,研究者發現,與產生干擾素-γ(IFNγ)的1型固有T細胞相比,能夠產生白細胞介素-17(IL-17)的17型固有T細胞具有更高的“分子鐘得分”,即17型固有T細胞有著更為豐富的分子鐘基因。

△ IL-17+固有T細胞的分子鐘富集
而在三種17型固有T細胞γδ17、MAIT17和NKT17裡,γδ T細胞中含有的分子時鐘基因遠超其他,狠狠地抓住了研究者的眼球。
事實上,γδ T細胞是脂肪組織中IL-17A的主要來源,大約貢獻了75%。進一步的分析顯示,γδ17 T細胞產生IL-17A的過程受到分子時鐘的調節,並會在夜間達到峰值。
波動就波動唄,產生的IL-17A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對於脂肪組織來說,IL-17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細胞因子,在新生脂肪生成(DNL)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幫助脂肪組織保持平衡,影響機體制造和儲存脂肪的過程。
研究者發現,當他們使用重組IL-17A來處理棕色脂肪細胞,脂肪合成相關基因表達會有所增加,證實了IL-17具有調節脂肪合成的重要作用。相反,如果IL-17的產生過程受到影響,導致體內IL-17含量減少,脂肪合成以及脂質代謝將隨之受損。
到這兒,基本可以回答最初的問題——晝夜節律的紊亂將重點影響脂肪組織中γδ17 T細胞產生IL-17A的過程,導致輪班工作中免疫代謝相關疾病的高發。

△ γδ T細胞是脂肪組織IL-17A的主要來源,並維持脂肪組織DNL
正常情況下,晝夜節律是由光照介導的。在早上7點至晚上7點的日常光照下,脂肪γδ17 T細胞產生的IL-17的晝夜節律也是正常的;但研究者將光照“顛倒”至晚上7點至早上7點時,小鼠的能量消耗和代謝節律被完全打亂,脂肪γδ17 T細胞產生IL-17的過程也隨之反轉。
而如果這個時候再來一頓典型高脂飲食“小燒烤”的話,γδ17 T細胞中的IL-17A表達則會進一步被擾亂,IL-17A和RORγt表達的增加會讓小鼠更渴望食物,白天吃得更多,進而引起肥胖的發生。

△ 高脂肪飲食會破壞晝夜IL-17A的表達
綜上所述,脂肪組織中17型固有T細胞,尤其是γδ17 T細胞,具有豐富的分子鐘基因表達,其產生的IL-17A同樣對晝夜節律十分敏感。
而經常性地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或者輪班工作等“點到黑白”的作息將擾亂γδ17 T細胞產生IL-17A的過程,進一步導致免疫代謝紊亂,增加肥胖、代謝綜合徵等疾病的發病風險。如果這個時候再搭配上高脂飲食,將加速這一過程,給免疫功能和全身代謝健康帶來“double kill”。
這一發現給了輪班工作者一劑警示!如果你沒有辦法選擇輪不輪班的話,一定要記得規律飲食,千萬不要搞點夜宵qiaqia吧,否則這一頓頓“罪惡”的高脂肪食物將成為健康的殺手,等著你的將是代謝紊亂和諸多疾病。
撰文、編輯:Swagpp
參考資料:
[1] Douglas A, Stevens B, Rendas M, Kane H, Lynch E, Kunkemoeller B, Wessendorf-Rodriguez K, Day EA, Sutton C, Brennan M, O'Brien K, Kohlgruber AC, Prendeville H, Garza AE, O'Neill LAJ, Mills KHG, Metallo CM, Veiga-Fernandes H, Lynch L. Rhythmic IL-17 production by γδ T cells maintains adipose de novo lipogenesis. Nature. 2024 Oct 30. doi: 10.1038/s41586-024-08131-3.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478228.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