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堅決對“反教育”的應試教育說不!

AI時代的到來,令人猝不及防,經濟和就業市場已經發生劇烈的變革。與AI時代相伴的,還有學齡兒童快速減少,“學歷貶值”和“學業過剩”正在加速,我國社會、經濟、科技、人才、教育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在這場變革中,科技企業站在最前列,教育系統與學校遠遠落在了後面。殘酷的事實擺在我們所有人面前:在AI時代,應試教育所訓練出來的核心能力的價值將大大降低甚至歸零。
這促使我們下定決心,堅決對“反教育”的應試教育說不!
這也許是教育變革的真正契機。應試教育這個環環相扣、貌似堅不可摧的龐然大物,已經接近尾聲,如100多年前的科舉制度那樣。為此,我們必須要做必要的準備,在價值理念、學校制度、升學和評價制度、教學教法等各個方面深入研究,設計預案,開展實驗,迎接鉅變。
它首先是一場觀念的革命,是一種抉擇。要回到教育的第一性原則,回答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好的教育、什麼是AI時代的好教育。
我們認為,面向AI時代的教育,應該是生活本位和能力本位,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
應該是培養勤勞善良、有責任心、有正義感,能夠自食其力並服務社會的合格公民的教育;
應該是培養具有自我發展能力、創新精神的終身成長者的教育。
為此,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保護兒童權利。保障兒童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底線。要嚴禁歧視學業後進學生、傷害兒童健康、佔用兒童休息時間等問題,要切實加強對校園霸凌等侵犯兒童權利問題的查處。要讓兒童更多地迴歸日常生活,保證足夠的睡眠和玩樂,同時更多地參加戶外活動,親近自然。要警惕AI技術的不當使用侵犯兒童合法權利,影響兒童健康成長。
2、發展“人”的能力。AI越發達,“人”特有的素質和能力就越珍貴。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AI時代教育的“利器”。要保護和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兒童的獨立審辯能力,提高兒童的溝通、表達、協作等社會情感能力。要堅決扭轉學生“唯升學”、學校“唯升格”、教師“唯升職”的“三唯升”傾向,營造與AI時代匹配的“迴歸育人”的教育生態。

3、迴歸正常辦學。“減負”與未來的教育發展邏輯是完全一致的。需要制定為學生、教師、學校減負的剛性制度。需要大幅度減少學習內容,例如將義務教育國家課程課時縮減三分之一。需要大幅度增加體育活動時間,讓學生在校內每天參加兩小時體育鍛煉,有半小時自由活動時間。需要大幅度降低評價烈度,培養學生興趣,例如中小學學業成績實行“五分制”評價。需要把課後時間還給學生,呵護和培養學生興趣,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自主發展。
4、實施小班教學。在少子化和城鎮化背景下,需要按照城鄉一體發展、學住融合等理念制定城鄉學校規劃,提高師生比,降低中小學校校額、班額標準,推行“小班小校”建設,開展個性化教育、因材施教。
5、遏制掐尖招生。摒棄應試教育以分數為唯一標準的評價、選拔制度。尊重學生成長規律,嚴禁提前教學、超前教育,清理各地高中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名舉辦“少年班”進行新型掐尖,嚴格落實“陽光招生”、公平招生。
6、鼓勵多樣化辦學。調整重點高中發展戰略,推進普通高中教育均衡發展、多樣化辦學。制定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發展國家規劃。實行公辦學校特許制度,推動以委託管理、診斷-規劃-授權-評估方式促進薄弱學校提升,豐富學校設定標準,制定創新型小微學校設定標準和管理辦法,探索多樣化辦學形式。進一步開放教育,鼓勵創新性小規模學校的發展,允許並支援在家上學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7、倡導多元成才。消除對職業教育的歧視,取消高中階段學籍分類,取消職校、技校的職業標籤,給學生多元成才選擇。將綜合高中確定為高中階段學校的獨立型別,制定綜合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職業技能標準並推動課程教學建設,設立專門針對綜合高中學生的考試招生辦法。提高職業教育“長學制”貫通教育比例,實行職業院校註冊入學、申請入學。高中後職業教育不再簡單強調高等性和學歷性,而以學歷證書和執業資格證書並舉,提供學制靈活、門檻更低、費用更低的職業教育與技能人才培養方式。
8、深化高考制度改革。高考制度改革是基礎教育的“牽牛鼻子”改革,必須把高考制度改革作為最重要的評價制度改革,形成全社會的改革共識與合力。高水平大學招生要實行多元評價,擴大學生選擇高水平大學的權利。要建立與普通高考平等的職教高考制度。
AI時代的挑戰已經迫在眉睫,而應試教育積弊深重,其改變既需要痛下決心,也需要長期堅韌不拔的努力。教育是關乎當前和未來世代的百年大計,我們倡議,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每一個家長、每一個人都看清楚應試教育已經、正在和即將對一代代孩子們的傷害,大家一起努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能適應AI時代挑戰的人本教育環境、健康成長空間!
21世紀教育論壇

(文章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