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夫妻連生六娃引發巨大爭議,這次真沒法共情!

作者:知否大叔

來源:知否大叔
ID:zhifoudashu

01

這兩天,在熱搜上看到了一條新聞。

陳先生和李女士都在深圳龍華一家公司上班,每月收入加在一起有1萬元左右。
夫妻膝下有兩個女兒,一個9歲,一個5歲,都是上學需要花錢的年紀。
本來生活已經足夠不易,而就在今年1月份,李女士懷孕了。
3月份,檢查出四胞胎。
四胞胎十分罕見,檢查醫生表示:
“李女士懷的是單絨四羊四胞胎,一個受精卵分裂成四個胚胎的機率約為七十萬分之一。”
夫妻倆得知後非常高興,就像中了一張超級大獎的彩票。
但是高興過後又覺得憂愁。
四胞胎生下來如何養,這是個大問題。
考慮到現實問題,醫生建議減胎。
陳先生的母親更是打來電話,憂愁地說:
“這麼多孩子怎麼養,我一個人也照顧不過來。”
但夫妻倆經過充分考慮後,還是決定生下四胞胎。
8月23日,四胞胎提前一個月降生。
都是女孩。
由於是早產兒,4個孩子需要在重症監護室治療一個月。
預計需要20萬元的費用。
雖然出院後可以在戶籍所在地社保報銷80%,但眼下陳先生夫婦怎麼也拿不出這筆錢。
然而,這還不算是最難的。
四胞胎出生後,為了能夠照顧6個孩子,李女士不得不辭掉工作。
家庭的經濟重擔,全落在了陳先生的肩上。
面對記者採訪,陳先生誠懇表示:
“我是一個打工族,收入方面比較微薄。
如果後面養孩子有大量的支出,對於我們家庭來說會比較困難。
希望社會能給予一些幫助,我真的是沒辦法了,生活壓力特別大。”
但令陳先生沒想到的是,這話說出來後,新聞下方一片罵聲。
“現在知道壓力大了,早點幹什麼去了?”
“充分考慮過的意思是出現養不起的情況就向社會求助,是這個意思吧?”
我覺得現在的網友看待問題還是挺客觀的。
你生幾胎是你的權利,別人沒有資格評價你,也沒有權利去評判你。
從某種程度上說,你這是響應國家號召,大家應該支援才對。
但錯就錯在,你在網上說你因為孩子多,生活困難,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
啊這…
真不是大家不共情,而是當下社會壓力大。
太多年輕人戀愛不敢談,婚不敢結。
有房的還貸辛苦,沒房的為了一個首付忙碌奔波,誰會共情一個有了兩個孩子還生四胞胎的人啊。

而且你都“充分考慮”過了,怎麼還向社會尋求幫助?

是生多胞胎的風險醫生沒有告訴你,還是說你的母親沒有說過自己一個人帶不來6個孩子?
合著孩子你生了,養孩子的錢大家出了,然後孩子長大了再來孝敬你是吧?
說句更不好聽的。
都已經有兩個女兒了,還不顧家庭情況要“四胞胎”,難免有想生個兒子的嫌疑。
想生孩子沒問題,但生完要對孩子負責,而不是讓別人對孩子負責。
02
這讓我想到上個月底發生的一件事。
山東膠州市,有一外賣小哥報警。
他稱,去某出租屋送外賣的時候,發現一名1歲左右的男嬰疑似被遺棄。
影片中,孩子獨自趴在床上,肋骨凸起,像是長時間營養不良導致,餓到皮包骨了。
更令人心疼的是,外賣小哥拍影片的時候,他不哭不鬧,直愣愣地看著對方。
似乎已經對生活麻木。
警方前去調查的時候,也被嚇了一大跳。

孩子只有四五斤。

這是一個令人無法想象的體重。
要知道,剛出生的孩子最少也有6斤.
而這個孩子,長到1歲卻只有四五斤。
算不上遺棄,因為警方在現場看到了孩子母親。
孩子母親的精神看上去有點不太正常,回答警方問題時磕磕巴巴的。
孩子父親在外地打工,平時很少回家,也不怎麼關心孩子的狀況。
“孩子媽媽說孩子要喝奶粉,我也給錢買奶粉了,但沒想到孩子會瘦成這樣。”
當被問起現在有什麼打算時,他平淡回答:
“現在不知道怎麼打算,也沒有能力養他.
希望孩子(短時間)能活下去,長時間他能夠好好的。”
一句不知道該怎麼辦,就試圖把為人父親的責任推得乾乾淨淨。
我實在沒有辦法硬著頭皮歌頌這對父母是偉大的。
難道家裡是第一天窮嗎,還是說生完才知道自己沒有能力養孩子?
如果都不是,那生孩子的意義又是什麼?
就像是張愛玲說的那樣:
“如果孩子的出生,是為了繼承自己的忙碌,恐慌,貧困,那麼不生,也是一種善良。”
03
還有前段時間,衝上熱搜的“第一次在嬰兒眼裡看到絕望”,更是擊碎了無數網友的心。
一個6個月大的女嬰,上身穿著一件單衣,下身空無一物,就這樣目光呆滯地躺在一個破舊絆桶裡。
嬰兒的眼神中,透露著絕望和麻木。
僅僅6個月大、連牙牙學語都不會的她,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露出這種絕望眼神?
不哭嚷,不鬧騰,但也不笑。

悲涼中透露著絕望。


據瞭解,孩子的父親樸老漢,今年70歲。
十幾年前,他跟患有癲癇的孩子母親結婚。
夫妻年齡相差30歲。
妻子時不時發病,發病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儘管如此,他們還是不停生孩子。
這名6歲女嬰是第4胎,上面有3個哥哥,大哥也不過7歲。
當被問到孩子身上為什麼這麼涼時,樸老漢說是因為她生下來就用涼水洗澡,從月子裡就洗冷水澡。
“冷比熱著好,不容易生病,可以節省開支。”
“孩子愛小便,我不喜歡給她穿褲子,這樣就不會尿溼衣服了。”
當被問到以後還生不生孩子的時候,樸老漢摸著下巴說:

“生。小孩子越多越好,孩子越多越輕鬆。”


“你孩子少了,衣食無法自理,要管家、要打工,就管不好了。”
這番言論,令人心碎。
70歲的爸,40歲癲癇的媽,一貧如洗的家。
膝下四個孩子還要繼續生下去,他們的未來,我不敢深想。
這讓我想到了那句經典的話:
“父母是這世界上最沒有門檻的職業,什麼妖魔鬼怪都能生孩子。”
04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窮人真的不配生孩子嗎?
並不是窮人不配生孩子,而是沒有條件的人建議不要生孩子。
什麼條件?
如果你連養活自己都困難,或者你的吃喝用度僅僅只是維持自己的生計就到極限了,那麼建議你別生孩子,不然孩子出生你給他吃什麼?
如果你整天忙著養家沒時間陪伴孩子,那你就沒辦法教孩子一些人生道理,也很難給孩子提供教育資源。

假如孩子以後走了歪路,又該怎麼辦?

還有那種生了一堆孩子又哭訴自己養不起,博同情、求捐款的,也屬於沒有條件的人。

這類人,我的建議是少生。
多大能力辦多大事,這不是在貶低任何人,而是生活中的智慧。
一杯水可以澆灌一株草,一桶水才能澆灌一片田。
但你只有一杯水,卻想把整片田澆滿,最後的結局可能是連一株草都養不好。
還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是自私的一種表現。
在我看來,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不是不負責任,其實恰恰相反.
很多年輕人正是因為太負責了,所以才不會在明知沒條件的情況下隨便生孩子。
生養一個孩子的成本早已不是以給口奶吃就是媽的時代了。
很多人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
作為成年人,更不想讓孩子一出生就繼承自己的忙碌、恐慌,所以他們選擇了不生。
生而不養不教,才是對生命的最不負責任。
我一貫的觀點是——
不想生,就不要生;
生了,就要為其負責。
孩子是為了感受愛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不是因為意外。
千萬不要在自己沒能力的時候,匆匆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
孩子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力,但我希望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雙向奔赴。
— E N D —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文章來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作者:知否大叔,80後自由寫作人。三觀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寬廣;沒見過你,但比誰都懂你。

你也“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