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小夥伴提了個問題,還挺有意思的。他說看資料上半年,主動權益基金的規模是在縮水的
算算規模的話,上半年應該差不多規模縮減了五千億左右,這個數字是真不少了
從這個角度看上半年資金是一直外流的,也就是市場其實沒什麼增量資金,而且存量還在外流
我看了看他說的,又看了看相關的統計,情況確實是這樣的,長江證券這邊也做過相關的資料統計
按照長江證券的資料,主動權益的總規模在二季度減少了3102億元,回落至3.22萬億元
如果剔除下跌帶來規模被動縮水的影響,到今年二季度為止主動權益基金仍在被加速贖回
二季度淨贖回共計2401.76億元,其中新基金髮行232.62億,存量基金淨贖回2634.38億
這個贖回的規模,在2005年以後的單季度淨贖回,可以排到前三的位置了,僅次於2015Q3的8051億和2024Q1的2797億
這麼算下來的話,主動權益基金今年上半年被合計淨贖回的規模,差不多是5198.76億元
不過雖然上半年主動權益基金有5198.76億元被贖回,但是被動權益基金新增的確並不少
從Wind資料看,2024年上半年整個ETF市場規模新增4210.96億元,其中的3591億元是由股票型ETF貢獻的。

如果算上3591億元的被動權益基金增量,意味著權益基金上半年規模實際上減少了1607.75億元
這部分3500億被動權益基金的增量主要來自哪裡呢?從資料上看基本來自國家隊
截止到六月末的時候算總數的話,國家隊合計持有股票ETF市值為5838.66億元。
這個數字相比2023年底的1176.95億元可以說大幅增長,差不多增長了近4倍的樣子
可以說到上半年為止,市場上權益基金唯一的增量資金是國家隊,其他的資金都在流出
這也意味著從主動權益基金裡撤離的5198億元,並沒有多少流入被動型股票ETF這類權益基金
這個事情我們在之前的《超級買家來了》裡面講過,當時也說上半年市場唯一的增量資金就是國家隊了
不過我們認為這個位置抄底的國家隊,是一定可以賺錢出來的,而且還不會賺小錢
三季度這個流出的情況到8月份為止依然在延續
從統計資料看,8月份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30.90萬億元,相比7月份的31.49萬億縮水5829.61億元
如果我們按照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貨幣基金、QDII基金和債券基金幾個大類來看的話,會發現出現了不一樣的變化
這裡面股票基金8月份的規模是3.29萬億元,相比上個月增加74.48億元,今年規模增加了4589.41億元,推動規模增加的主力依然是國家隊
混合基金的規模還在持續縮水,8月份混合基金資產淨值在3.3萬億元,相比7月縮水1506.53億元,今年算整體規模的話下滑了-6522.15億元
貨幣基金規模8月份是13.39萬億元,相比7月份小幅增加133.1億元,相比2023年年底大增21152.72億元
QDII基金8月份的規模為5291.06億元,相比7月分小幅增加54.33億元,今年累計增加1121.24億元
這裡面最出人意料的是債券基金,之前規模持續上升的債券基金,在8月份居然出現下滑
債券基金8月份的資產淨值為6.55萬億,較上月下滑-4531.88億元,但相比去年年底規模仍然大幅上漲1.24萬億元

文章開頭那哥們的問題是,股票型基金份額的主要增量來自國家隊,混合型基金的主要流失來自於贖回
貨幣型基金的增長主要來自於低風險偏好和資產荒背景下,居民部門的現金管理需求
QDII基金這塊主要是來自於對海外配置的需求,有的不是因為被買太多都搞溢價了嘛
但按理說這債券行業不是一直處在上漲趨勢,資金也一直往債券這塊配置,為啥8月份債券基金突然就下滑了呢
個人覺得贖回債券基金的,應該是銀行這類機構投資者,原因是受到了視窗指導
記得8月份的時候,市場上曾經有個傳言說
“某行被視窗指導,要求行內SPV+公募投資規模不能超總資產規模的2.5%。個別省份的金融管理局要求公募基金納入SPV,公募、資管計劃等佔總資產規模達到2.5%是預警線、5%為重點預警線,按照季度進行監控。“
要知道銀行是不能買股票型基金,也不能買混合型基金,而且又不買貨幣基金,所以公募投資只能是債券基金
為啥這裡監管要限制銀行買債券基金呢?原因也很簡單,避免短債長投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以前我們在《衰退前夜》裡面寫過,矽谷銀行這類美國的中小銀行為了獲取更高收益,短債長投把大量資金配了長期美債
後面遇到客戶擠兌提取現金的時候,又遇到長期美債短期變現的流動性問題和美聯儲加息導致的鉅虧,最後扛不住就倒閉了
現在我們很多國內的中小銀行所處的情況,其實和當時美國矽谷銀行是有點類似的
最近一年多時間,由於人們的風險偏好急劇下降,貸款是越來越難放出去了
居民和企業部門不光不怎麼貸款擴張信用了,持續增加存款對抗未來不確定的同時,還在不停的還之前的貸款
這也意味著貸款的需求在持續下滑,存款多了貸款少了,意味著市面上對資金的需求也少了,所以我們看到利率也持續往下走
但銀行拿到存款以後不能放手裡啊,因為存款對銀行是負債,是要給儲戶利息的,那就要想其他辦法創造收益
中小銀行看到利率下行的趨勢,持續的押注降息,所以買入大量長期國債的同時,還在買入大量的債券基金
為了避免未來債券市場出現波動,這些中小銀行出現類似矽谷銀行的事件,監管限制了類如行內SPV(非標)與公募的投資比例
我們看到8月份債券基金的5000億鉅額贖回,很大機率是銀行這類機構的操作
事實上債券基金上配置資金的持續湧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現在市場上的資產荒
現在出現資產荒的原因,是以前我們信用擴張的工具主要是房地產
最近兩年這個工具持續收縮以後,信貸擴張這塊的需求減少了太多
以前擴張信用,就是透過降低利率和放鬆房地產,因為這會導致短期信貸需求的大幅上升
目前在沒有新的工具寬信用的背景下,其實是沒什麼方向可以帶動信貸需求的持續上升的
唯一可能的方向就是財政開始大規模刺激,比如開始大規模發行超長期國債增加債券供給
同時由政府投資,帶動信貸需求短期出現大規模上升,從而帶動整個經濟體的信用擴張
從這個角度看,在我們看到財政大規模刺激落地之前,債券市場的趨勢依然大機率還是會持續,財政刺激落地之後可能配置資金會轉場權益市場
這篇既然講到了債券,我們順便講一下很多人關心的美債,這可能也是未來兩年比較確定的趨勢
有意思的是,貌似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債券和銀行存款差不多,每年差不多2-3%的固定票息收益,到期還本付息
事實上債券的收益來源並不止是固定收益,還有上漲帶來的價差收益
過去兩三年時間國內資本市場大熊市,但債券市場卻走出了一波長牛
從2021年初到現在,差不多有三年多時間
除了短債這種波動小的品種之外,幾個主要的國債指數漲幅都在15%以上,中證30年國債指數更是漲幅超過40%
為啥國內的債券近兩年收益會這麼高?原因就是在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下,我們國內一直都在降息
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降息,1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從4.31%降到了3.35%。

利率一共也就講了不到1%,但是債券市場的收益率根據長短債不同,卻達到了10-40%
對於在這輪降息週期進入到債券市場的人來說,應該是規避了權益市場風險的同時,也吃到了債券市場的肉
未來類似的情況,大機率也會發生在美債市場,因為從2024年9月份開始,美國開始重新步入到降息週期
從美國30年國債期貨可以看出,過去三年多時間,美債基本從高位到低位暴跌40%多,基本上腰斬了

上一次美債跌這麼狠,還是40年前大滯脹的時候,暴跌的原因主要是美聯儲暴力加息
短短一年時間老美就把利率從接近0加到了5.5%,跟40年前大滯脹時代如出一轍。

加息時候美債持續暴跌,如果進入到降息週期,自然也就會持續出現上漲
債券價格和利率成反比,這是簡單的數學公式,這裡面的原理也非常簡單
現在是2024年,
你買了一張100元,10年期,利率5%的美國國債,
持有到期的收益=100*10(年)*5%(票面利率)=50美元,
加上本金100,一共能拿到本息150美元。
假如2027年,
美國國債利率降低到1%,
一張100元,10年期,利率1%的美國國債,
持有到期的收益=100*10(年)*1%(票面利率)=10美元,
加上本金100,一共能拿到本息110美元。
這時候早期買入5%利率的國債,因為利差的存在一定會被資金追捧,在市場上直接賣出就可以獲利
達成上述假設以後,一來一回大概能賺多少呢,從數學上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
150美元-110美元=40美元
40美元/100美元本金=40%。
3年差不多賺了40%,摺合年化15%
現在的情況是,目前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幾乎都在4%以上,只要買入這部分收益就會鎖定,除非美國政府違約
目前美國政府違約的可能性基本為零,一方面是因為持有美元債的七成是美國國內老百姓和富人
另一方面還有個美元霸權存在,違約等於說打碎了美國費盡力氣建立起來的美元信用
而且4%+的票面無風險利率只是保底的收益,主要是為我們提供相對高的安全邊際
更大一塊是來自老美開啟降息週期以後,降息帶來美債價格上漲以後的價差收益
如果美聯儲把利率從5%降到4%,理論上美債價格的漲幅大概會有8%
從過往老美的降息週期看,在兩年左右的降息週期裡面,從5%出頭降到3%是正常的路徑,在這種情況下債券的價格漲幅大概會有18%左右
如果降息比較激進的話,最終降到了1%附近,那麼兩年的漲幅可能會接近四成
也就是因為過往的路徑存在,所以每一輪老美開啟降息週期以後,只要降息趨勢相對持續,美債市場都走出了大牛市。

目前美債疊加了4%以上的高票息,美聯儲過去兩年暴力加息帶來的大熊市底部,以及老美的降息週期,等於說各種Buff已經集齊了
如果你追求相對穩健收益的話,那麼在降息週期初期,美債基金限購額度耗盡之前,就是配置美債最後的黃金視窗期
隨著老美進入降息週期,越來越多的人配置美債,國內美債基金的限購會越來越嚴格
所以如果追求相對穩健的收益,就可以選擇儘量在美債的視窗關閉之前買夠足夠的倉位
美債這個事情到這裡講完了,我們這裡也講一下最近開始發車的美債組合–飯糰全球債
只要掃下面二維碼,就可以找到“飯糰全球債”一鍵配置(記得掃碼領券可以抵扣相關費用)

比較遺憾的是,這段時間伴隨著美聯儲開始降息,單日限額變得越來越緊了
原來每天配置個幾萬問題不大,現在限額下來的話,一天額度也就只有八千了。
美債如果再漲,可能又會迎來一波搶購潮,額度可能還會進一步收緊
市場永遠都是這樣,跌了沒人關注,漲了都會來追。現在額度變得越來越緊張,有需要還是早點完成配置比較好
該說的都說完了,文章的結尾我們講下具體的跟車步驟,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一、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跳轉介面後,然後點選【飯糰全球債】,點選立即購買

點選立即購買之後,會進入到購買介面,可以選擇【開啟定投】或者【100元起購】,前者是定投後者是直接購買

最後輸入具體金額,勾選【我已閱讀】,再點選立即支付,完成支付即可。

這裡提醒一下,上面的介面是京東金融。京東金融和京東是一個帳號,只要在京東買過東西,就可以在京東金融上一鍵佈局

點選關注下方賬號,獲取最有用財經資訊和投資趣聞,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驚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