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專項債擬為4.4萬億元創新高

2025.03.05
作者 | 第一財經 陳益刊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在備受關注的積極財政政策方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指政府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專案發行的、以公益性專案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專項收入作為還本付息資金來源的政府債券。專項債券列入政府性基金賬本,不計入財政赤字。
衡量積極財政政策力度,除了觀察財政赤字率指標外,另一大關鍵指標,正是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的規模,規模越大反映政府投資力度越大,發揮投資撬動作用,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專項債券是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
近些年為應對經濟下行,新增專項債額度總體呈現快速攀升,從2015年的約1000億元增至2022年的36500億元。2022年由於還動用了5000多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當年實際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首次突破4萬億元。2023年新增專項債額度提高至3.8萬億元,最終全年實際發行規模逼近4萬億元。2024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比上年預算數增加1000億元,同比增長約2.6%,而算上動用2023年結轉額度,2024年地方實際發行新增專項債券約4萬億元。而2025年新增專項債券額度定為4.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除了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增加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和用作資本金範圍也大幅擴圍,且發債流程進一步最佳化,以提高發債效率。
去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公開了《關於最佳化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的意見》,對專項債首次採取領域“負面清單”管理,未納入“負面清單”的專案均可申請專項債券資金。這使得專項債投向領域大幅擴張,包括可用作土地儲備、收購存量住房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以應對此前規定領域的可投專案減少問題。
專項債可用作專案資本金領域從此前10多個擴大至22個,且用作資本金上限比例從此前25%提高至30%。這有利於進一步發揮專項債撬動投資效應,支援新興產業等發展。
而為了改變此前專項債發行進度慢問題,提高專項債專案發行效率,儘早發揮債券資金使用效益,國務院推出了10省份(以及雄安新區)試點專項債券專案“自審自發”,並建立“常態化申報、按季度稽核”機制,以推動地方儘快發債。
根據公開資料,今年前兩個月地方政府發行新增專項債券約6000億元。
微信編輯 | 龍王
推薦閱讀

超越DeepSeek!騰訊元寶登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