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獨家|2025年第一季度彭博中國債券承銷排行榜

2025年第一季度彭博中國債券承銷排行榜
2025年第一季度彭博中國債券承銷排行榜新鮮出爐,為您帶來最新的市場趨勢追蹤。如需獲取報告,請在彭博終端載入LEAG“報告”標籤頁,您可看到所有彭博全球和中國排行榜及排行標準。
2025年第一季度榜單亮點
  • 在彭博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債券排行榜中,中國銀行(市場份額5.918%)、中信銀行(5.675%)和興業銀行(5.297%)憑藉亮眼表現位居前三。中信證券、原國泰君安證券、招商銀行、中信建投證券、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則分列四到十位。
  • 中國企業債與公司債排行榜中,中信證券(13.450%)、中信建投(9.988%)和原國泰君安證券(8.053%)穩中有升,蟬聯前三名。中金公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原海通證券、中國平安、廣發證券則分列四到十位。
  • 中國NAFMII債券排行榜中,中信銀行(8.286%)拔得頭籌,興業銀行(7.238%)、中國銀行(6.574%)位居第二名與第三名。招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浦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北京銀行分列四到十位。
  • 離岸人民幣債券(除存單)排行榜中,東方匯理銀行(12.248%)、滙豐銀行(7.117%)、渣打銀行(5.021%)以卓越表現位列前三名。中國銀行、興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美國銀行、高盛公司、交通銀行、中金公司分列四到十位。
  • 中國離岸債券(除點心債)排行榜中,原國泰君安證券(4.688%)摘得桂冠,中金公司(4.568%)、中信銀行(4.227%)緊隨其後。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行、原海通證券、中國民生銀行、中信證券、興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分列四到十位。
  • 中國離岸債券 – 全部貨幣排行榜中,中金公司(4.777%)、中國民生銀行(4.373%)、原國泰君安證券(4.128%)包攬前三名。中國銀行、中信銀行、中信證券、原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興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分列四到十位。
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債券市場回顧
受中國在岸債市融資成本優勢推動,2024年熊貓債發行總規模突破2000億大關,高達2082.5億元。而2025年第一季度,截至3月31 日,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的熊貓債規模達到416億元,發行規模趨於穩定,與同期相比減少38.28%。
熊貓債2020年至2025年季度發行情況
受新一輪關稅政策引發的中美貿易博弈及匯率變化影響,中國較長期國債收益率(尤其是備受關注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處於低位。2025年1月,境外投資者所持中國國債佔有率進一步降至5.93%。儘管在2月,境外投資者的中國國債持有量錄得六個月來首度增長,但增幅僅為10億元人民幣。中國央行可能希望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推向2%至2.3%區間的上端,以便為進一步降息重建政策空間,但短期來看,中美國債收益率差擴大可能依然不利於中國國債吸引外資流入。
 整體來看,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境內信用債發行量約為3.77萬億元,發行規模與2024年同期相比下降約12.61%。目前市場整體融資成本相對較低,信用債市場面臨發行期限的結構性調整,使得長期債券持續作為市場的一大關注點。同時,值得注意的是,3月14日,滬深交易所相繼釋出公告,開始開展債務重組類置換業務,這將進一步推動信用債市場的信用風險管理,促進透過市場化、法治化、多元化方式化解公司債券信用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2020至2025年中國境內信用債市場發行情況
此外,商業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量穩步增長,2025年一季度發行量約為8.3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1.97%。同業存單持續受到銀行和境外投資者的追捧,主要是由於其與期限相同的國債相比,收益率相對較高,同時信用風險有限且交易流動性充足。
2019至2024年中國境內同業存單發行情況
地方政府債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發行量約2.6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約78.26%,其中,一般債發行約0.38萬億元,而專項債發行約2.28萬億元,化債仍是主要議題。2024年11月初,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新增債務限額全部安排為專項債務限額,一次報批,分三年實施,2024年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由29.52萬億元增加到35.52萬億元。此外,財政部長藍佛安在人大常委會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從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加上本次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政策方面,國務院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用作新型城鎮化、新基建等行業的專案資本金;財政部承諾加快推進地方政府法定債務和隱性債務合併監管;而逆週期調節背景下的央企加槓桿或推動城投逐步“退場”。
2022至2025年中國地方政府債券季度發行情況
離岸債市方面,競爭愈發焦灼,原國泰君安證券(市場份額4.688%)、中金公司(4.568%)、中信銀行(4.227%)分別包攬2025年第一季度彭博中國離岸債券(不含點心債)排行榜前三名。在離岸人民幣債券(除存單)排行榜中,東方匯理銀行(12.248%)、滙豐銀行(7.117%)、渣打銀行(5.021%)憑藉亮眼表現位居前三名。在中國離岸債券 – 全部貨幣排行榜中,中金公司(4.777%)、中國民生銀行(4.373%)、原國泰君安證券(4.128%)憑藉亮眼表現分列前三位。
欲知排行榜詳情,請在彭博終端執行LEAG <GO>,獲取中國資本市場排行榜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
如您還不是終端使用者,歡迎點選文末“閱讀原文”聯絡我們預約演示。
2025年第一季度中資企業離岸債券(除存單)發行量超過4014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約35.36%。其中,功夫債發行超過300億美元(約為2192億人民幣)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長顯著,超122.20%,點心債發行量達1757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降約7.91%。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市場被避險情緒籠罩,亞洲非美元投資者面臨的匯率風險上升,隨著投資者重新評估風險,發行量激增的勢頭可能在二季度出現逆轉。
2022至2025年中資企業離岸債券季度發行情況
本文作者:
彭博行業研究信用策略師Jason Lee
彭博固定收益資料分析師Xi Wang
預約彭博終端演示
即時資料 獨家資訊 研究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