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我分享了我們研發的一套針對語文閱讀理解的提分公式,並且做成了思維導圖。
就像下面這樣,針對“修辭手法”,我把語文裡用到的12種修辭手法都整理了出來,並且附上相應的案例。
這樣孩子在做語文閱讀理解題目時,就能知道該如何從修辭手法角度去解析問題了。
不僅僅是“修辭手法”,我們還整理了“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都是語文閱讀理解中最常見的答題公式。
有了這些公式的幫忙,就能覆蓋絕大部分語文閱讀理解的題型。
因此,文章發出來後,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很有用,紛紛表揚我這個小創意。
只可惜的是,
我的內容卻被系統封殺了……
這段時間,後臺連續收到很多違規資訊,說我內容不是原創,導致我的文章被極大的限流,很多人都看不到了!

可是,這裡面每個文字都是我自己敲出來的,每張思維導圖也都是自己吭哧吭哧製作的,耗費了好多的心血,怎麼就不是原創呢?
我知道,系統的後臺程式,應該是出了很大的bug!
而我則不幸成為了那個受害者……
文章被限流,雖然會給自己添堵,但卻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我答應幫大家的一些承諾,卻做不到了……
02
記得之前有個媽媽卻發了我一個問題。

她說,她孩子前段時間語文考試,老師考了這麼一道題目:
說請用一句話概括《西遊記》的故事。
這個問題她覺得很簡單啊,孩子也回答的簡潔明瞭。
她孩子是這麼回答的:
《西遊記》講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這個答案出來後,孩子覺得沒問題,爸爸媽媽覺得也沒問題,可是到老師那裡,卻出了問題……
因為滿分10分,老師只給了5分,扣了一半的分數!
因為老師說,從故事整體來講,除了人物、事件,還要給出故事的發展過程和結果才夠完整。
因此,最完美的答案應該是: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
後來我就答應她,我說我會整理一張關於“閱讀理解大體結構”的思維導圖,教孩子如何回答這類閱讀理解的題目。

於是,我連夜製作了一張思維導圖,叫做《閱讀理解答題結構》,把常見的閱讀理解題型做了拆解,教孩子如何回答每一類的題目。

並且第二天就推送了!
結果過了幾天,那位媽媽又給我發來訊息。她說她沒有看到我的推送……

而那一刻我才發現,自己果真被限流了,我的讀者根本收不到這篇文章的推送!
我雖然已經幫孩子做好了提高閱讀理解的解決方案,可是因為系統問題,我卻沒法把這份方案送到家長手裡,我也沒法兌現自己的承諾……
03
當自己知道被限流後,說不難受是假的。
因為我們為了幫助孩子回答好閱讀理解題目,真的是研究了好久好久。
我們整理了4份思維導圖,每張圖都有詳細的答題公式、答題結構,甚至還把課本里的案例摘錄下來,結合課本上的案例教孩子該如何回答。
比如下面這個就是針對閱讀理解中的“表現手法”,我拆解了每一種表現手法,並告訴孩子針對相應的手法,該怎麼答題,還拿課本中的《少年閏土》的課文做案例進行拆解。

別看就4張思維導圖,但是裡面涵蓋了將近50種常見的閱讀理解答題公式和結構,都是我們採訪海淀語文名師,一個字一個字摘錄整理出來的,製作起來特別費事。
我自認製作這套資料非常用心,對孩子的幫助也很大,雖是敝帚自珍,但我也想能夠分享給更多的家長、孩子看到。
所以,今天我把這份資料再分享一下。
希望我們這點心血和小創新,能夠給孩子起到一點幫助!
04
為什麼想到製作這份閱讀理解的思維導圖呢?
這還是源於之前老同學給我發的一份女兒的作業。
就是下面這個講解“玄奘之路”的短文閱讀理解。

他以為孩子已經回答的足夠好了,每道題都答出來了,還洋洋灑灑寫了好多文字。
但萬萬沒想到:
這篇文章有3道題,合計16分,他以為很完美的答案,孩子竟然被扣了5.5分之多。
如果換算成百分制的話,得分只有65分!
那次考試著實把同學驚到了,他給我發了這麼一句話:

同學是一個標準的理工男,對於孩子數學,他毫不擔心,自己完全能搞定,但就是語文,他突然覺得有一種無力感!
因為他跟我說過一句話,他說:
書沒給孩子少讀,課文裡的詩詞、文章也都背了,可為啥閱讀理解總是答不好呢……
看到好多爸爸媽媽有這樣的困擾,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我就一直在琢磨,語文的閱讀理解,該怎麼幫孩子提高呢?
05
前段時間回國的時候,我有幸拜訪了一位名師。
他就是竇昕老師,畢業於北師大文學院,是著名的高思教育的創始人之一,而且是大語文體系開創者,也是豆神大語文的創始人。

竇老師跟我說了一句話,讓我如夢初醒。
竇老師說:
“其實啊,三年級以後的語文,考的是知識的遷移能力,考試重點不再是課本上的拼音和字詞,只不過把課本知識微妙地換了個形式。”
他告訴我,就像學數學,孩子得掌握一些基礎公式,題目才能解得出來。而對於語文,也是一樣的道理,語文也有“基礎公式”,孩子得掌握這些公式才能答題。
可是它的難點在於,教材裡並沒有很明顯地展示這些“公式”,孩子對“公式”的掌握情況,就決定了她們閱讀理解的能力。
竇老師一邊說,我就拿著小本子一邊吭哧吭哧地記筆記。
等他把這些公式講完後,幾個小時都過去了,而我的小本子上都密密麻麻寫滿了!
後來我回去後,又多做了兩件事情。
一方面,我把竇老師的筆記整理出來,整理成思維導圖,方便孩子參照。
另一方面,我就按照竇老師教的那個方法,去輔導孩子的閱讀,看看有沒有效果。
06
我學到的第一個公式,叫做“修辭手法”。
比如對於這樣的題目:
請賞析課文《荷花》中的這句話:"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這句話在表達上有什麼妙處?
我一開始用這個題目去考女兒,果然女兒完全沒方向,想了半天,撓撓頭,跟我說答不出來。
因此這時候就得套公式,而這個公式就是“修辭手法”。
孩子可以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
-
這段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
又是怎麼運用這個修辭手法的?
-
進而表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於是,我按照這個角度讓孩子去思考。
在我的引導下,女兒漸漸有了靈感,她開始說: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把荷葉比作碧綠的大圓盤,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顏色青翠、形態圓潤的特點。
透過"挨挨擠擠"一詞,既表現出荷葉生長茂密的狀態,又暗示了池塘的勃勃生機。
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夏日荷塘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當妹妹洋洋灑灑說出那麼多內容時,我不禁有點驚喜。
真沒想到,透過“修辭手法”這個公式的點撥,孩子對於句子的理解竟然有了這麼多的體會!
於是,我把“修辭手法”的公式都整理了出來,做了一張思維導圖。
我把常用的12種修辭手法都整理了出來,有比喻、擬人、排比等等,這樣用圖片的形式,方便孩子參照。

而且我不僅僅是整理名字那麼簡單,我還把它的定義、作用都做了拆解,並且加上了經典案例。
比方說,“比喻”的修辭手法,它的定義是“用本質不同但有相似性的事物打比方”,作用是“化抽象為具體,增加形象性”。
而例句呢,我把語文課本里面的經典文字摘錄出來,比如《桂林山水》、《觀潮》等等,讓孩子在這些例句中體會“比喻”的含義。

有了這樣的拆解,孩子一下子就能理解什麼是“比喻”了!
07
我學到的第二個公式,叫做“表現手法”。
我本來以為掌握“修辭手法”就足夠了,但沒想到,當我看到下面這道題時,我又傻眼了。
就是這道題:
請賞析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中的這句話:"海水的顏色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相互交錯著。"
這句話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題目問這句話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啥表達效果,而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女兒時,不出所料,她又答不出來了。
這時候就需要套第二個公式,叫做“表現手法”。
-
這句話用了啥表現手法?
-
是如何進行描述的?
-
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如果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去思考,我們就可以這麼回答:
這句話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
透過"深藍""淡青""淺綠"三種顏色的海水相互比較,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西沙群島海水色彩的層次變化。
顏色由深到淺的對比,既表現出海底地形的深淺差異,又勾畫出海水如同調色盤般絢麗多彩的特點。
這種鮮明的色彩對比,讓讀者直觀感受到西沙群島海域的獨特魅力,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海疆的熱愛與讚美。
你看,只要掌握“表現手法”這個公式,那麼孩子回答這種題目就有了更多的靈感。
可具體有哪些“表現手法”呢?
於是接下來,我把“表現手法”整理出了一張思維導圖。
把15種表現手法,比如對比、象徵、借情抒情、抑揚結合等等,都整理了進去。

同樣的,每種表現手法,我都做了拆解,它的定義是什麼?作用是什麼?
我還針對每個表現手法,結合課本里的案例,做了一個經典案例的分析。
比如針對“對比”這個表現手法,它是“透過比較突顯事物特徵”,一個經典案例是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對比,展現了封建制度對人的摧殘。

08
我學到的第三個公式,叫做“表達方式”。
當學完“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後,我以為已經很全面了,但沒想到後面又看了一道題,讓我傻眼了。
就是下面這道:
請賞析課文《燕子》中的這句話:"一身烏黑的羽毛,一對輕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小燕子。"
這句話在描寫上有什麼精妙之處?
它結合《燕子》這篇課文,問孩子針對燕子的描寫有啥精妙的地方?
我把這個問題問女兒,果不其然,她完全沒有方向,無論是從“修辭手法”,還是從“表現手法”去考慮,都得不到答案。
而這個時候,就需要第三個公式了,就是“表達方式”。
當我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去提點孩子時,她就有了方向。
孩子可以像下面這麼回答:
這句話運用了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的表達方式。
透過"烏黑的羽毛""輕快有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三個典型特徵,從顏色、形態、動態三個維度生動勾勒出燕子的外形特點。
"湊成"一詞將靜態特徵轉化為動態組合過程,使描寫充滿畫面感。
比喻手法"剪刀似的尾巴"與"輕快有力"的動作描寫相呼應,既突出燕子尾翼的獨特形態,又暗示其飛行時的敏捷姿態,字裡行間流露出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你看,當孩子瞭解“表達方式”這個公式後,對這類題目,就有了解題的方向。
而常見的表達方式有6個,我就整理了思維導圖。
把這常見的6種方式都梳理一遍,包括記敘、描寫、說明等等。

不僅僅是講述每種“表達方式”的含義,我還結合語文教材,選取課本里的經典案例,結合案例讓孩子真真切切地體會“表達方式”的作用,讓孩子學會如何描述。
比如針對《將相和》,這裡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那該如何表述這個過程。

09
剛才只是介紹了三個閱讀理解公式,但孩子僅僅瞭解公式還不夠,怎麼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應用這個公式呢?
這就需要孩子能掌握閱讀理解的答題結構了。
這就是我們整理的閱讀理解答題結構,我們把常見的閱讀理解題型都做了拆解,分成了7大分類。

比如針對“中心思想題”,如果題目要求孩子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孩子就可以套用這樣的結構。

比如針對“詞語理解題”,如果文章裡問孩子某個詞語的含義,那麼我們就可以套用這個結構告訴孩子回答技巧。

再比如針對“句子賞析題”,如果題目讓孩子賞析某個句子,孩子就可以套用這樣的回答結構。

10
上面這些就是我從竇老師那學到的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公式,分別是“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以及“閱讀理解答題結構”。
這4個公式對我家孩子是很有幫助的,每當我考驗女兒對某段文字的理解時,她就能balabala結合上面4個公式,給我說出好多。
尤其是她的邏輯結構會很清晰:
-
這句話用了什麼描述方法?
-
具體怎麼描述的?
-
抒發了作者什麼感情?
按照這樣的結構講下去,孩子的語言表述能力會更強,思維更縝密,當然對於閱讀理解這種答題更是信手拈來。
我也把這份思維導圖分享給你們!
一共有4個檔案,都是高畫質的pdf,最後一個檔案,叫做《閱讀理解題型答題結構》就是這次我們新開發的檔案,打印出來就可以看了。

你們點個贊和在看,後臺回覆“大語文”就可以領取了!

能夠開發這套思維導圖,也是很感謝竇老師的幫忙,竇老師開發的豆神大語文我們都體驗過,講得確實很好,對於語文校內提分和校外拓展很有幫助。
我專門建立了豆神大語文的學習群,將在群內分享特別實用的語文學習技巧和資料,還會邀請豆神大語文的名師來給大家講講各年級語文的學習規劃,以及提分技巧。
感興趣掃描下方二維碼入群:

今天我會組織豆神大語文的小王者直播課的活動。
這套課程重點拆解了大語文的三大板塊:閱讀理解、寫作和文史基礎,對於語文提分提別有效果,感興趣可以預約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