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業磨蹭,是我們群裡集體吐槽的最多的

像閨蜜小韓說的這種情況,幾乎家家都有。

但是最近她跟我說,孩子有了特別大的變化,作業完成的特別快。

那我趕緊就追問她,孩子是用了什麼方法,提高寫作業效率的?

要說孩子為寫作業的事,閨蜜沒少跟孩子拉扯,我真好奇這次是看了什麼書讓孩子開悟了。

出於職業習慣,我也趕緊把這本書找來學習了一下。

看完之後,我真是有特別強烈的慾望,想給你們推薦(其實看到1/3我已經先給閨蜜們推薦了一圈)
要說我這幾年我推薦的書(和課程)少之又少,為什麼呢?
說句不好聽的話,大部分我都覺得是蹭個熱度、或者製造焦慮,能真正帶來改變的,鳳毛麟角。
而這套書,它帶給我的亮點,不僅不水,很多還是我幹這個行業這麼多年,都沒有想到過的思路。
包括推薦給閨蜜們之後,她們也給我反饋,說孩子真的會用這些方法。

那這個書其實一共有三本,除了教孩子善用時間的,還有如何提高學習力和如何調控情緒。

每本都讓我和閨蜜很有共鳴,那接下來我就說說它到底好在哪兒。
-
直擊痛點,完全可以對號入座
-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先解決情緒
-
時刻反思,讓問題解決得更容易
-
錯的不是工具,而是怎麼使用工具
👉 直擊痛點,完全可以對號入座
這套書我從前言開始,就覺得作者好像是在我家裝了攝像頭,你看他描述這一天,跟我和孩子幾乎一模一樣。

甚至連我怎麼想的,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閨蜜說連老公都沒這麼懂她)

光是這兩頁前言,我就能感覺到,寫書的人一定是從真實的角度、有深入的觀察,才會戳到這麼接地氣兒的痛點。
而且作者不僅懂大人,還更懂孩子,像芊芊小時候為了多看會兒動畫片,偷偷拉進度條,簡直跟書裡畫的如出一轍


類似這樣能畫出孩子日常狀態和內心想法的小漫畫,在書裡隨處可見,閨蜜說簡直就是畫的她家孩子。

👉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先解決情緒
這本書對於孩子情緒的接納,貫穿始終。
接納情緒,蕞重要的是什麼?我給你舉個例子,一對比你就明白。
前段時間閨蜜說孩子上初一,數學遇到很大困難,最後幾道大題經常全空白,一筆都不寫,她們兩口子都特著急。

但是你看書裡,並沒有否定孩子的“我不會”“我沒思路”,只是描述這是自我效能感低的情緒表現。

即便孩子真的是因為懶而不寫,書裡也不會說這就是壞孩子,而是說大家都有各種各樣的懶,但懶的結果都不太好。

接納情緒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如果你總是一上來就說教批評,那孩子對你啟動的心理機制,永遠是防禦機制。
那防禦機制會帶來什麼?就是反抗和叛逆,你越說什麼我越不幹什麼。
而如果咱們先接納孩子的情緒,把問題看做是每個人都有的正常情況,那孩子接收到的就不是挫敗感。

這時她卸下心理防備,就會啟動配合的心理機制,可能反而不覺得這是什麼難題,她就有空間去改善了。
包括我們經常抱怨孩子的學習難點,其實很多不在學習本身上,而是在情緒和心理上。
這在我看《會學習的孩子》這本書時,感受特別深。
因為讓我意外的是,書裡講的學習工具其實並不多,反而2/3內容都是關於情緒對學習的影響。

孩子學會接納和調控自己的情緒,他的心態就能對,那學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比如上面說的閨蜜家孩子一做幾何題就沒思路,講完了就把答案一抄,是不是很像左邊這個小人兒?

但是在看了書中的Grit精神(堅毅)後,她也試著做出一些改變,比如看到幾何題時,即使沒有思路,也會根據題目條件,先做些沒有目的的推導。

後來有一次意外“碰”出了答案,一下學幾何的信心大增。

有了一次成功的經驗,孩子就願意多去練這類題。

閨蜜說現在孩子做幾何題不慌不怕了,還總結了不少小套路,這條路走不通就換一條。

所以你看,情緒問題解決了,你甚至都不需要使用什麼工具,孩子自己就去找方法了

👉 時刻反思,讓問題解決得更容易
我另一個蕞大的不同感受是,其他書一上來都是教孩子該怎麼做,但是這套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教孩子反思。
而且這個反思,不是說建立在孩子犯錯的情況下才要反思,那等於又把孩子放在對立面了,沒有真正接納他。
書裡的反思是積極反思,也就是不在錯誤本身上糾纏,而是要從錯誤中找出解決方法。

比如孩子說自己數學題總算錯、單詞也記不住,這只是對自己的否定。

而積極反思,是找出哪一步的計算原理沒搞懂、哪一個單詞是總搞混的。

而且反思這件事,不一定是有錯誤的時候才做,成功的反思可以帶來積極的情緒。

失敗和成功的經驗,都能變成自己的能力。

甚至,不光事後反思,還可以提前反思。
因為想讓孩子堅持一件事看到成果,是需要時間的;但是先讓他去想,如果不做會損失什麼,這是馬上就能想到的。

這種提前反思,也會比咱們提要求,對孩子的觸動更大,他會更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
當孩子養成反思的習慣後,就可能像我閨蜜這樣,得到意外的驚喜了。

👉 錯的不是工具,而是怎麼使用工具
之前我看的很多同類書,會讓我覺得含金量不高,甚至比較水,因為它的套路就是“用小故事丟擲問題+羅列解決方法”。
形式上看著還能接受,但執行起來會發現它們並沒有真正懂孩子的心理。
但這套書對工具進行了重新的解構。
1. 應用工具時的難點
比如番茄時鐘、2分鐘法則、to do list等等,幾乎每本時間管理的書都會提到。
就說“四象限法則”吧,它能一直流傳,一定有它經典的道理,是比其他模型更有效的。

但我閨蜜給孩子用四象限的時候,就發現孩子根本分不清什麼是緊急什麼是重要,在孩子看來,吃飯是不緊急不重要的,玩是我現在最想幹的,玩就是緊急且重要的。

所以在《善用時間的孩子》這本書,這些工具重新以孩子的角度出發,真的能被孩子用起來。
比如書中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分成想要和必須,這兩種孩子更好理解的說法。

那麼他在排序的時候,就知道要先完成“必須”做的,才能做“想要”做的。

這時再加入“緊急”這個時間維度,孩子的四象限就順利搭建好了。
再比如,孩子可以完成一個番茄鍾,但是接下來會看動畫片獎勵自己,結果一看就停不下來了。

那書裡也會根據孩子的特點,提前避雷。

2. 尊重孩子的差異
即使在我們閨蜜群裡,時不時也會有把孩子拿來比較的情況(非炫耀哈)。

但是,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甲之砒霜,乙之蜜糖,並沒有唯一好的方法,只有更合適的方法。
這本書並不是給孩子一個萬金油工具,讓孩子成為工具的奴隸;而是教孩子不斷去了解自己的特點,再結合自己的情況去使用工具。
就像我閨蜜討論的,到底是回家先寫作業,還是先休息,是孩子面對困難時的不同態度,並沒有對錯之分。
那對於愛挑戰的孩子,可以用書中吃青蛙的方法,來做計劃,先把難的啃下來,越做越輕鬆。

而對漸入佳境的孩子,就可以用峰終定律,先做簡單的抄寫,然後挑戰數學,之後用誦讀作業過渡一下,再挑戰下一個困難的。

3. 在學習工具前,先透過小測試讓孩子瞭解自己
書中有一點特別好,就是即便知道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並不會直接點出來,而是透過各種測試,讓孩子自己意識到。

孩子不需要自我檢討和被動接受,那改變的成功率就會更高。
即便測試中孩子得分很低,它也會告訴你,這都是正常的,不用擔心,我們還有很多方法來幫你練習。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學習,該有的樣子。
以上就是這套書帶給我的蕞驚喜的幾個感受👆
那這套書一共是三本,裡面的方法拿來就能用。

漫畫式的閱讀,我閨蜜們都是和孩子一塊兒看。

我是從頭到尾細細讀的,閨蜜們是更有針對性的跳著讀,都不影響我們收穫滿滿。

《善用時間的孩子》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實現自我管理,孩子不慌亂,咱們也卸下時間焦慮。

《會學習的孩子》並不是讓孩子埋頭做題,而是教會孩子學習力,因為比“學得好”更重要的是“學的久”。

《兒童情緒智慧書》不只是認知情緒,還學習如何調動積極情緒,這樣的自愈能力,孩子未來再難都能接住自己。

我特別推薦三本一起入,因為時間管理和學習力只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但其實底層邏輯,都取決於情緒調控能力。
另外,書籍本身的質量也很高,閨蜜說不輸繪本的品質。



關於《兒童成長力》系列工具書,接下來我再詳細給你們說下:
-
《善用時間的孩子》從認知時間到管理時間
-
《會學習的孩子》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擁有積極面對未知的能力
-
《兒童情緒智慧書》瞭解12種情緒,做情緒的小主人
👉 《善用時間的孩子》從認知時間到管理時間
這本書分三個章節,從建立時間的正確認知,到時間管理的具體操作,先理解再落地。

書中列舉了很多就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場景,先做孩子的嘴替;

接下來解決的方法也很有創意,比如不是直接列to do list,而是先學會寫“時間浪費清單”。

整本書讀下來,我沒有看到一絲絲的急促和焦慮,而是一直在幫孩子找到自己的節奏。
就像封面這句話說的,不是我們掌控孩子,而是把生活還給孩子。

👉 《會學習的孩子》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擁有積極面對未知的能力
這本書給我蕞大的感受就是,在學習中,情緒和心態比智力因素重要的多。
尤其是現在網路和AI的夾擊下,相對於知識積累,我會更看中孩子是否有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像孩子經常出現的“想贏怕輸”、“三分鐘熱度”、“我不行”、“枯燥乏味”,這本書從10個方面來深入剖析。

每一個小主題,會圍繞概念展開多角度的討論,包括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

再測試孩子是否具備相關的能力;

如果評分較低也沒關係,還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和練習,直接在書上就能寫。

我覺得這是一本孩子可以反覆拿來給自己充能的書。
👉 《兒童情緒智慧書》瞭解12種情緒,做情緒的小主人
和孩子都愛看的《頭腦特工隊》一樣,這本書列舉了常見的12種情緒。

每一個情緒小場景,都再現了孩子的親身經歷。

雖然我們都希望孩子積極樂觀,但是悲傷、憤怒、恐懼這些情緒也都會在。
書中教孩子如何正視負面情緒,也教孩子如何把負面情緒轉化成正面情緒。

在一個個漫畫場景中,“覺察-接納-認知-調節-行動”的情緒管理過程,就滲入孩子的腦子裡了。




另外,我
每週會在圈裡分享我最近的家居、收納、裝修(對,我又開始裝修了
)以及我的小日子。

感興趣的妞,可以長按識別👆加芊媽小助手,她會第一時間給大家同步我髮圈的內容~~
下面芊媽的服務號【芊媽的i陪娃小店】,可以接收到訂單查詢和一鍵聯絡客服等服務。(直接單擊👇)關注後,右下角可一鍵聯絡客服
🛒本週芊媽推薦好物
👉閨蜜兒子作業都在學校寫完了,選對書比嘮叨100句都管用(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我終於等來了與lulu*家面料同工藝的運動套裝,5年沒遇到面料版型都這麼可心的(點擊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點開芊媽的公號名片👇
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這樣我就不會因為只會寫乾貨,而把你們弄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