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際網路上,曾經流傳過一句話,除了中彩票,人生最爽的事情莫過於當包租公婆。

為啥?
當上了包租公婆就代表著你真正的進入了躺平人生。
在中國人前二十年的經驗裡,房子絕對是最保險可靠的投資方式。
除了房子升值外,房子還代表了穩定的固定收入,讓你能過上天天收租、早上喝茶、中午搖扇、下午電競、晚上唱K的神仙生活。
這種情況在廣東最為明顯。

△來源:小紅書七居的秘密基地
拿當地財富排頭兵獵德村舉例,獵德村本來是廣州的一個城中村,廣州大建設時期拆遷改造,人均分得十套房。
還有另一條都市傳說,據說有個創業公司僱了個上海阿姨幹保潔,公司快倒閉了,從保潔阿姨那融資千萬。

南方如此,北邊也差不多。
《中國青年報》在2017年曾經報道過一對北京的張姓夫婦,從97年買第一套房開始,陸陸續續的在首都投資了五套房子,從東五環到東三環均有涉獵。房價上漲,租金上浮,老倆口不得不發出感慨,“養房子比養兒子靠譜”。
那時候幾乎所有的人相信,買房是財產增值的唯一渠道。“收租的收益也遠遠好於各種理財收益”。
正所謂流水的投資,鐵打的房。
然而到了最近幾年,過去的經驗好像不靈了,事情正在起變化。
有佛山的網友發帖說,2019年自己投資了套房產,總價48萬。
結果沒想到4年之後,樓市浮動,當她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然晚矣。然而情勢不等人,網友也狠了心放血,最終以28萬的價格賣了出去。

房價的下跌,同時也帶來了出租難。
曾經的包租公,三室一廳,而到了當下,無人問津。

以北京為例,個人房源,也就是我們所說包租公房源,租金為114.44元每月每平方米。相對於2023年,下降了4.64%。從各區的細分情況來看。北京17個行政區裡,個人房源租金有上漲的,僅有4個區,其中最高的為平谷區,上浮3.71%。
而下跌的則有十三個區,跌幅最大的是昌平區,達到了14.7%。

根據《中國證券報》的報道,市場中租客也越來越強勢,議價能力越來越強,一位北京的房東就表示,之前房子在網上一掛就租出去了,“講價格也就下調個200塊”,而如今,有人來問價格,聊完之後希望“房租再下調個800塊”。

面對如此局勢,包租人er的日子開始不好過了嗎?
當客觀經濟環境發生了改變,曾經坐享時代紅利的他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咋整,折騰唄。
有的同學,選擇在股海沉浮,比如這位大靚同學,他家住二線城市,手裡有一套閒置住房。2023年時,他就虧了10萬把房子給倒騰出售,最後到手78萬,最後留10個W給自己當生活費,其他的錢全部充值股市,在支付寶陸續建倉幾個偏股基金和行業指數。這種幾乎是all in的搞法不建議咱普通人參考。

還有的朋友建議,應該大筆錢財投入黃金市場。當下國際形勢不明朗,所謂亂世黃金,定投肯定穩賺不賠。梭哈黃金,康莊大道。

有的朋友早在22年房價向上走的時候,就決定把房子賣了,投資黃金。

但是將繩子掛一棵樹上,危險未免太大。風一吹,樹就算不倒,也夠樹枝上的鳥喝一壺。
就拿許多人非常看好的金價,在這個月初的4號和5號,國際金價就大幅跌落,兩天分別下跌2.47%與2.84%。

那麼,還有其他流派嗎?
有更傾向於求個穩定的。
比如這位網友,北京居民,之前在北京當房東的時候,一套房一個月大概能賺6000元。去年果斷把房子賣了套現400多萬。2024年錢到手後,他沒有選擇股市、黃金等投資專案。拿了340萬在支付寶裡分別買了債基和餘額寶。
經過一個月的財富發酵,綜合到手了一萬出頭,相較於之前的6千,已經跑贏了房租。

當然也有人選擇更加穩健的道路,比如下面這位網友就覺得,“踏踏實實的存銀行”。
按當下銀行一年定期利率,大概在1.5%左右。雖然不多,但是穩中再穩,也是一種財富選擇。

舉兩個編輯部人脈的例子,可能更有說服力。
一位在北方省會的男性朋友,之前家裡拆遷分房,後來投資倒騰,陸陸續續入手6套房子,市中心老破小,到城郊的新城樓盤均有佈局。自住一套樓,其餘出租,早早當上了包租公。到了22年,這位哥就高位出手一套,賣了三百萬。

還有一位朋友,在沿海省份,女孩子,海龜碩士,國企上班,是標準的某乎天龍人設。家裡生意人,很早就給她在城區各個地段買了9套樓。在前些年樓市有變動的時候,她選擇了觀望,結果一觀望,就折了25%的價格。到了去年夏天,這位朋友終於狠心出手,賣了兩套,一套230萬,一套260萬,合起來將近小五百萬。

手裡有現錢了,自然需要理財,這兩位一個包租公一個包租婆,俗話說男女有別,兩人對於財富的思維也不同。
包租公選擇了雨露均霑,比如之前大A牛市,他就短暫的殺入,小賺一把。而後黃金也如法炮製,在金價震盪前脫手,梅開二度。去年又投資了美債,在三月有及時脫手,躲過了市場暴雷。幾次投資,都主打一個蜻蜓點水,快進快出。這種流派在我看來屬於高玩打法,需要精準的微操,雖然短期收益很高,但也挺有風險。
而包租婆就穩重多了,她把這五百萬,拆分成五大塊,30%買了股票,20%在支付寶買了債基,20%買了儲蓄險,20%買了黃金,另外10%放在餘額寶供自己靈活使用。這種操作就是典型的出肉裝,先提高自己抗風險能力。其他的大家可能都熟悉了,重點說一說債基。債基收益雖然不多,但是風險性很小,歷史年化收益在2%~5%,買了以後,等於給自己套了層護甲,防禦力咔咔往上漲,而且如今買債基也方便,開啟手機支付寶上就可以操作。
對此,我的這位朋友頗有心得的說到,不求大財,只求小賺,才應該是荒年玩法。

大咖也早就給過普通人答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經濟學獎哈里·馬科維茨曾經說過,“資產配置多元化,是投資的唯一免費午餐”。

△哈里·馬科維茨
可見資產避風險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合理化投資,均攤風險。風險被均攤了,穩定性也就上來了。
上帝為你關閉財富的一道門,就會為你開啟N道門。條條大路通羅馬嘛,只要有心,打個翻身仗不是難事兒。
在下一波財富風口到來前,有些人選擇繼續當冒險家,本著“風浪越大魚越貴”的信條,繼續航行。有些人則認為不如先苟著,讓錢紮紮實實的落在自己的口袋裡,徐徐圖之。
兩種做法沒有對錯,只能說,人的選擇要符合自己的情況,這樣才能保全自我,再圖奮進。
找到適合個人情況的資產配置思路,才是保佑我們平穩穿越週期的真正智慧。
就像電影《一九四二》裡有句臺詞說的那樣,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



設計/視覺:Lvv

↓甲亢哥的抽象中國行背後,是誰在充當幕後推手?↓
↓美國的賽博世界,越來越像“末法時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