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主”中國遊戲公司要撤資?美國遊戲圈集體慌了!

「 點選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 」

圖片來源:豆包AIGC

2月21日,特朗普簽署《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備忘錄提出將在關鍵技術等領域加強對來自中國的投資審查。此外,備忘錄第2節第k條提到,將審查是否暫停或終止1984年《美中所得稅協定》,雙邊稅收協定的宗旨是透過避免雙重徵稅,若未來暫停甚至中止,將對中美兩國相互投資、貿易、人員流動造成重大影響。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未來中美未來的雙向投資可謂前途叵測,美方限制中國公司對美投資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在GameLook看來,至少在遊戲圈、中國遊戲公司從歐美撤出投資(尤其是美國)、近期已經引發了歐美遊戲業的高度關注,甚至有美國媒體發文喊出“傷害美國遊戲業”的驚人言論,可見,少了歐美遊戲業少了“中國金主”,最先喊痛的反而是美國人。

美國媒體Gamebeat發文“網易出售海外遊戲資產、傷害美國遊戲業”

最近,網易《漫威爭鋒》裁撤西雅圖開發團隊的事情在國外引發了大量關注,尤其是歐美遊戲圈,眾多知名遊戲媒體都下場報道了此事。雖然後續網易提供了官方宣告,表示受裁員影響的只是《漫威爭鋒》的西雅圖團隊,而該團隊屬於“《漫威爭鋒》全球支援團隊”中一部分,更通俗地說,有點類似於外包團隊。
根據國外知情人士透露的資訊,該團隊的人數也不到十人,但這次裁員的訊息依舊在歐美遊戲圈產生了不小的波瀾,其實除了《漫威爭鋒》是一個爆款盈利專案,裁員有違玩家認知之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它觸碰到了歐美遊戲從業者敏感的神經——中國公司在美國遊戲市場投資的團隊,連盈利專案都會裁員,這是否意味著中國資本即將大規模從美國撤離?
中國資本出現撤離跡象,歐美遊戲圈慌了
美國科技媒體Venturebeat近日撰寫了一篇名為“網易出售海外遊戲資產,將對美國遊戲市場產生不利影響”的報道。文章提到,在上週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DICE 2025遊戲峰會上,“關於中國遊戲公司撤資的討論隨處可見。”
熟悉遊戲市場投資的讀者都清楚,遊戲行業作為一個垂直程度高、專案研發週期長的行業,在資本市場上戰略投資遠多於財務投資,因此當中國遊戲公司有從美國遊戲行業撤資的跡象時,基本就等於中國資本要撤離美國遊戲行業。
而歐美遊戲圈之所以會對“中國資本可能撤離”這件事反映如此大,其實是因為歐美遊戲市場從2023年開始就處於持續低谷當中,海外遊戲招聘圈資深人士Amir Satvat表示,過去兩年半期間,遊戲業已公佈的裁員人數就超過了3.4萬人。過去30個月以來,遊戲行業的裁員人數一直高於招聘人數。
而在此情況下,以騰訊網易為首的中國遊戲公司,其實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持續進行海外遊戲市場的戰略投資,就以TGA為例,作為以PC主機平臺單機遊戲為主流的頒獎慶典,TGA上中國遊戲開發團隊的存在感不強,但是中國資本的存在感其實很強。去年TGA年度遊戲開發商拉瑞安,騰訊擁有其30%的股份,而去年TGA上所有獎項的提名候選遊戲中,有25%都來自中國資本投資。
圖源:B站Up主“小Lin說”
可以說,近兩年如果沒有中國資本續命,歐美遊戲行業和從業者的處境可能會更加險峻,當地遊戲行業從業者的工作機會將更少。因此如今當中國資本有可能撤離美國遊戲市場時,就引發了美國遊戲圈的擔憂。
美國之外、中國遊戲公司並未放棄海外擴張計劃
那麼中國遊戲公司真的會逐漸取消在海外,尤其是在美國地區的投資計劃嗎?網易在給美國遊戲媒體GamesBeat 提供的宣告中表示他們並未動搖開拓海外市場的計劃。
“就海外業務而言,網易的全球擴張計劃並未動搖。我們在 2022 年提出的‘雙管齊下’策略(結合自研和投資開拓海外市場)仍在積極推進並取得積極成果。”
而對於網易去年已經裁撤的兩個美國遊戲工作室Worlds Untold和Jar of Sparks,網易表示:“作為我們投資戰略的一部分,我們在2023年底開始縮減兩家工作室的規模。這一決策完全基於商業評估,並未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需要強調的是,此次調整僅涉及我們海外工作室組合中的一小部分。我們在北美、英國、西班牙和日本的工作室仍在持續推進並最佳化其正在開發的遊戲專案。此外,我們將在未來分享更多背景資訊,以進一步闡明我們的策略與方向。”
如果說網易還因為自身國內總部處於業務調整期,對於海外工作室的耐心在變少,那麼騰訊在海外地區的投資則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僅在美國的投資力度就不小,除了全資收購了拳頭之外,騰訊還擁有Epic 40%的股份。去年11月,騰訊還剛剛以以12億美元(約合86億人民幣)的價格全額收購休閒遊戲公司EasyBrain(注,該收購是以騰訊在英國的全資子公司Miniclip出面收購的方式進行)。
可以說,中國遊戲公司其實並未放棄在歐美地區的投資、尤其是美國以外國家的投資,歐美遊戲圈對於中國資本退出當地市場的擔憂,目前來看還為時尚早。
寒潮中走出的中國遊戲團隊,值得更多關注
然而話又說回來,海外遊戲行業過去兩年在歷經裁員潮、融資難的困境,國內遊戲行業又何嘗不是正處於同樣的遊戲行業下行週期當中。
根據遊鯊的統計,2023年國內遊戲廠商社保繳納人數減少了1萬人,考慮到人員流動和跳槽的問題,實際2023年中國遊戲業裁員人數大於1萬人,2024年的裁員資料暫未統計公佈,但去年僅公開出來的大廠裁員訊息就有不少,包括完美世界、Funplus、網易等等都傳出過裁員訊息,甚至還有整個專案組直接被砍的情況。
也因此,國內遊戲行業一線從業者對於國內遊戲公司前往海外進行投資這件事,其實一直以來頗有微詞,因為無論如何,有充裕資金進行海外投資的國內大廠,其主要收入來源還是國內市場,結果最後用從國內市場賺到的錢去投資國外市場,便宜了國外就業者。
但如今情況似乎已經發生了改變,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去年國內開發團隊用實力證明了,哪怕是以前被認為中國開發者並不擅長的PC主機平臺,國內團隊都拿出了不少成功的作品。
最能突出展現這一點的自然是《黑神話:悟空》,哪怕拋開所有國產情懷的濾鏡,《黑神話:悟空》就算比不上《戰神5》、《艾爾登法環》等頂尖3A動作遊戲,它也完全稱得上全球範圍內品質優秀的3A級動作遊戲。而除了《黑神話:悟空》之外,騰訊的《三角洲行動》、網易的《漫威爭鋒》,都是由國內團隊擔當絕對主力進行開發的產品,它們也都在國外PC主機平臺上收穫了眾多喜愛與認可。
今年年初,Steam全球暢銷榜前10一度有6款中國遊戲(除了POE2和Warframe是騰訊海外子公司開發以外,其餘4款均為國內團隊開發)
而在人們逐漸對所謂國外明星開發者祛魅、意識到中國開發者同樣能製作出令全球玩家喜愛的遊戲產品的同時,國內遊戲開發者的用工成本還普遍低於國外,GameLook在之前的報道中曾經粗略估算過,以網易這種國內頭部大廠為例,國內遊戲開發者的平均用工成本都只有國外的50%-70%。
此前根據浙江省稅務局的文章,遊科財務負責人的說法稱:“《黑神話:悟空》開發總成本達3億元以上”,而這一數字傳到國外遊戲社群以後震驚了眾多國外遊戲同行和玩家,畢竟近年來國外3A遊戲開發成本不斷膨脹,“XX億美元”只是一個基礎單位。而《黑神話:悟空》的遊戲品質和內容體量,竟然只花費了3億人民幣(約合4200萬美元)。
因此GameLook認為,未來來自中國遊戲投資資金在未來會逐漸給國內團隊更多機會,尤其是在國內遊戲公司針對海外的一些戰略投資遲遲不見成效的情況下,畢竟相比國外那些明星製作人身上金光閃閃的履歷,國內團隊的成績都是憑藉自身實力,從千軍萬馬當中卷出來的。
就比如最近頻繁被官媒提及的“文創三巨頭”:《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哪吒》導演餃子、《黑神話:悟空》製作人馮驥,他們身上都表現出同樣的立長志、守匠心的特質。
資本可能迴流中國的另一方面重要原因,則是在中美科技競爭的背景下,遊戲行業作為科技行業的下游戲產業也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地緣政治因素的風險。
上個月,拜登政府在任期的最後幾天內,將騰訊列入“中國軍工企業”,騰訊則立刻回應否定;同樣是上個月,受TikTok在美禁令的影響,字節跳動旗下游戲公司沐瞳科技有多款在美國運營的遊戲都暫停運營並下架;去年年底騰訊又被美國司法部下屬反壟斷部門以擔憂“交叉任命董事”為由,逼迫騰訊將兩名由其任命的Epic Games董事從該公司撤出,在加上本月特朗普簽署的針對中國的《美國優先投資政策》……
事實上這幾年,美國多次以危害國家安全、資料安全、反壟斷等各種名義,對中國出海的遊戲產品抑或是中資相關在遊戲市場的投資經營活動進行了阻撓。前天網易裁撤《漫威爭鋒》西雅圖團隊在國外玩家社群引起熱議時,就有國外玩家提到這是美國加徵關稅的負面影響,是“特朗普政府間接導致了美國國內遊戲行業從業者失業”。
就算拋開中美科技競爭的宏大敘事,僅從遊戲公司商業評估的角度考慮,當更高的用人成本換來的是並不一定高於國內開發者的產效,還可能因為美國主管部門產生一系列潛在的成本,國內遊戲公司在進行美國遊戲行業投資業務時,也必定會更加審慎。
最後從國外遊戲圈對待中國遊戲行業的態度來看,去年《黑神話:悟空》在TGA評獎週期的遭遇應該已經讓很多國內玩家認清了現實,除了有失偏頗的部分國外遊戲媒體之外,社群中也有一些玩家和主播認為,《黑神話:悟空》能夠獲得年度遊戲提名完全是“靠著中國玩家人數眾多的人海戰術”。
所以為什麼在評價《黑神話:悟空》的全球影響力時,中國玩家不算玩家、中國銷量不算銷量,而到了需要尋找金主投資的時候,中國資本就算資本了呢?你不能只在本國遊戲產業需要國外資本投資的時候,呼籲全球遊戲行業去地緣化。
當然,GameLook肯定希望遊戲作為給人帶去快樂的事物,應該更加純粹、拋開地緣因素的影響。遊戲行業全球化長遠來說肯定是利大於弊的,對廠商來說能夠有更加廣袤的市場,能提升自己的綜合影響力,對玩家來說也能擁有更加豐富的遊戲產品選擇。
但是全球化並非意味著國內遊戲公司一味地奔赴海外建立工作室開闢戰線,國內團隊製作的產品收穫海外市場認可同樣能夠提升全球影響力,而且現在有越來越明顯的跡象表明,國內開發者能夠做到這一點。
因此是時候讓一切迴歸遊戲產品本身,當去年歐美大廠頻繁翻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遊戲行業飽受DEI困擾時,至少國內遊戲開發者始終站在玩家立場,有更強的服務玩家意識。上個月《幻獸帕魯》開發商宣佈進軍遊戲發行業務時,就有一位國外玩家在官推下勸說他們不要試圖投資西方開發商,尤其是美國工作室,因為這些團隊受DEI影響嚴重,希望他們能多支援亞洲和北歐的開發者。
玩家會用腳投票,選擇那些真正從玩家遊戲體驗出發的遊戲開發團隊所製作的產品。同樣地,那些在遊戲行業打拼多年,始終對行業前景、個人職業理想抱有堅定信念的國內遊戲人,也理應得到更多注視。
····· End ·····

GameLook每日遊戲產業報道
全球視野 / 深度有料
爆料 / 交流 / 合作:請加主編微信 igamelook
廣告投放 : 請加 微信:Amyly588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訂閱微信公眾號
····· 更多內容請訪問 www.gamelook.com.cn·····
Copyright © GameLook® since 2009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