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發40億獎金,娃哈哈工資上漲23%,這才是最高階的“內卷”

這兩年時間在大環境並不太樂觀的情況下,各行各業都在內卷。

內卷的結果一定是整個社會生態和經濟生態都遭到破壞,最終大家都會被反噬。
反內卷已經到了不得不進行的關鍵時刻。
1
最幾天看到幾個訊息,挺讓我感觸的。
第1個事情,長城汽車將拿出40億給員工發年終獎。
大家都以為長城汽車完蛋了,沒想到他們活得挺好的。
1月22日,在長城汽車年會上,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將拿出40億元來獎勵長城汽車的員工。
而截至目前,長城汽車大約有8.2萬名員工,這麼算下來,平均每名員工獎金將達到5萬元左右。
在很多單位都紛紛取消或者縮減年終獎的情況下,長城汽車能拿出這麼多錢來給員工發放年終獎,這確實有點讓大家意想不到。
要知道2024年汽車行業可是捲上天的,很多企業的利潤都不斷被壓縮。
截至目前,我國汽車工業領域的利潤率只有4%左右,大多數汽車企業都處於虧損狀態。
面對這種背景,很多汽車企業都節衣縮食。
那為什麼長城能夠拿出40億鉅款來給員工發放獎金呢?
主要是2024年長城汽車的業績表現還算亮眼。
儘管2024年長城汽車的銷量增長不樂觀,但憑藉他們在皮卡車、越野車等領域的固有優勢以及出口的快速增長,他們整個2024年的利潤仍然是比較高的。
根據長城汽車公佈的業績快報,2024年長城汽車共銷售新車約123.33萬輛,略高於2023年的122.99萬輛,幾乎沒什麼增長。
但是長城汽車的歸母淨利潤預計將達到124億至130億元之間,同比增加76.60%到85.14%。
看到長城汽車這個利潤資料,估計很多企業都意想不到,這也是他們敢拿出40億給員工發放獎金的底氣所在。
當然至於這40億長城汽車怎麼分配,到底是高管多拿一點還是普通員工多拿一點,我們不知道具體的方案。
但能拿出40億元給員工發放獎金,至少說明魏家軍還算是個爺們。
第2個事情,去年娃哈哈一線員工工資漲了23%。
根據一些媒體報道,2024年娃哈哈共給一線員工發薪24億元,比去年多發了4個億,同比增長20%。
其中生產端一線工人工資人均增長23%,營銷端一線銷售人員工資人均增長31%。
而這兩類員工型別佔整個娃哈集團員工數量的比重超過93%,這意味著幾乎所有的基層員工工資都出現了較快幅度的上漲。
當然除了大幅提高一線員工的工資之外,娃哈哈還給員工提供住房等福利。
一直以來娃哈哈都拿出一大筆資金建造內部的福利房,按照娃哈哈的公租房政策,員工工作滿一年之後表現優異的就可以分到公租房。
這些公租房租金遠低於市場價格,而且水電都由公司統一負責,跟白送其實沒有多大的區別。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娃哈哈集團已經累計為員工建造了數千套公寓,累計為已婚骨幹員工福利分房2000多套。
當然如果員工不願意在公司建造的房子裡面居住,想到外面買房,娃娃也會有相應的購房補貼。
截至目前,娃哈哈集團為骨幹員工累計發放的購房補貼5000多萬元。
總結娃哈哈的這些福利,簡單來說就是工資有希望,住房有保障。
這不就是普通員工最關心的兩個問題嗎?
當普通一線員工解決了後顧之憂,大家自然全力以赴為企業而努力。
2
看完這兩個企業的做法之後,我覺得拼員工福利這才是企業最高階的“內卷”。
這種高階的內卷,無論對於企業還是對於整個社會都是積極的。
這兩年各行各業都在內卷,但內卷的終極手段幾乎一模一樣,就是不斷的壓縮價格。
所以我們看到各行各業價格都在不斷下降,從半導體行業再到光伏行業,從汽車行業再到普通的電商。
降價已經成為了這兩年繞不開的話題。
甚至有很多平臺都主動挑起價格戰,比如有很多電商平臺都經常推出大促銷,想要參與促銷你就必須降價,不降價就沒有流量。
還有很多平臺會對產品的價格進行監控對比,如果發現其他平臺的價格降下降了平臺會提醒商家降低。
另外在同一個平臺之內,如果透過大資料分析發現同類產品價格下降了,平臺會優先給予流量扶持,不降價的就沒有流量。
在這種背景之下,很多產品價格都一降再降。
除了電商的這種內卷之外,實體行業也在不斷的內卷,尤其是汽車行業內卷最為嚴重。
2024年,很多汽車廠家都經歷了多輪降價促銷活動。
在這種內卷之下很多汽車的價格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以前賣30多萬的降到20多萬,以前賣20多萬的降到10多萬。
這種極致的內卷,好像消費者是最大的受益者。
因為大家可以以更低的價格去買到想要的產品。
在當前收入並不太樂觀的情況下,這種內卷對消費者好像挺友好的。
但是大家別忘了整個經濟是一個生態,一旦某一個環節出問題了,最終所有環節都會受到影響。
雖然短期的內卷讓消費者嚐到了甜頭,但從長期來看,其實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會深受其害。
內卷的手段很單一,就是降低價格。
但對於企業來說,它的終極目標是追求利潤,光降價沒有利潤的活,我相信很多企業是不願意乾的。
3
那在大家都紛紛降價的背景下,怎麼保持利潤呢?
一些企業常見的做法無非就幾種。
第一、壓縮上游供應商價格。
在終端產品價格下降的情況下,很多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往往都是透過規模優勢對上游供應商進行壓價。
而這些上游供應商為了維持生存,又只能對原材料供應商進行壓價。
結果層層壓價,導致整個社會的利潤率都在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24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7%,另外去年同期下降4.4%。
這意味著,這兩年時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就下降了9%以上。
相當於以前能賺100塊錢,現在只能賺91塊錢了。
第二、降低產品品質。
內卷的結果一定是產品質量下降,這沒有任何質疑空間的。
因為終端廠家對上游供應商進行壓價之後,上游供應商為了維持利潤空間,只能採購一些劣質原材料和零部件。
結果層層偷工減料,勢必會對產品的品質產生很大的影響。
估計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最近幾年發現劣質偽劣產品突然有抬頭的原因。
第三、降低員工工資和福利待遇。
在極致內卷之下,現在很多企業都面臨很大的利潤增長壓力,甚至有很多企業都出現虧損了。
面對這種情況,企業為了維持生存只能“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的手段除了上面我們所提到的兩點之外,降低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也是很多企業常用的手段。
所以我們才看到2024年很多企業都祭出了降薪裁員的大招。
雖然很多企業不願意公佈,甚至到處亂闢謠,但卻更改不了事實。
比如前兩天香港TVB就釋出了一篇報道,報道內容提到,內地打工仔預期年終獎已經連續兩年下降。
2024年內地打工仔年終獎均值只有6091元,相對2023年下降超過12%。
另外從很多網友反饋的實際情況來看,2024年很多單位都直接把年終獎取消了,即便沒有取消的年終獎也明顯縮水。
對於這種員工福利待遇的縮水,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內部的原因。
但我覺得內卷絕對要記“一等功”。
沒有無羞無臊的內卷,就沒有各行各業價格的大幅壓縮,利潤的下降。
沒有利潤的下降,員工的福利待遇各方面就不會跟著下降,甚至有可能上漲。
當前整個社會仍然是以打工仔為主,目前90%以上的就業人員都是打工仔。
如果這些打工仔的工資下降了,消費能力下降了,那內需增長就會很緩慢。
面對內需增長乏力,如果外貿不能持續保持過去十幾年那樣高速增長,甚至面對外部的各種限制出現增長放緩,那整個經濟是很被動的。
如此一來,很多企業就會面臨更大的業績增長壓力,最後又只能不斷地透過降價來內卷。
這種做法已經陷入了價格內卷死亡螺旋當中。
而想要阻斷這種死亡螺旋,我覺得各大企業應該停止價格內卷。
更應該做的是拼員工的福利,拼員工的工資。
我國有14億人口,有近8億勞動者,如果這8億勞動者每年的工資都能夠保持較快的增長,消費能力自然就跟著上漲。
到時龐大的內需自然釋放出來,最終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所以從長遠來看,拼員工的福利,拼員工的工資才是企業最高階的內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