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汽大眾迴歸到上汽乘用車,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將此番變動稱為“從安亭到安亭”。
兩個總部基地距離雖短,但上汽乘用車面臨的時局卻更顯緊繃。不僅有本土市場的內卷高壓,歐盟對上汽乘用車的打壓也在持續,內憂與外患的裹挾,俞經民要扮演“救火英雄”的角色。
似乎在上汽集團的一眾高管中,沒有人比俞經民更適合掌舵現今的上汽乘用車。
2013年—2021年,俞經民用7年的時間將上汽乘用車拉回市場主流地位,(2020年榮威品牌全年零售突破42萬輛,同比增長4%,成為少數實現正增長的自主品牌之一;同年,MG海外銷量超過23萬輛,蟬聯中國汽車單一品牌出口第一)。
2021年—2024年上半年,俞經民在上汽大眾時期,也拔高了上汽大眾在傳統燃油車市場佔有率。同時他也在上汽大眾學到了更多關於製造、生產的高標準化管理經驗。
肉眼可見的是,履新後的俞經民更忙了。“上汽集團開會時,我們被董事長(王曉秋)點名,告訴我們沒有適應期,馬上就上任。”俞經民告訴未來汽車Daily,在上汽大眾期間他每週都會去與經銷商,或媒體,或者與使用者溝通。但在過去的2-3個週末,“我都在安亭開會。”
市場淘汰賽進入白熱化,造車新勢力們迭代了老一套的生產製造標準,將一輛全新車型,從產品定義到上市壓縮到18個月。
手握充沛的技術儲備,比如“星雲”、“珠峰”和“星河”三大整車技術架構;同時還擁有“藍芯”混合動力總成、“綠芯”電驅總成、上汽魔方電池以及銀河大腦四個技術底座,上汽乘用車用18個月打造出一款全新產品並不困難。俞經民透露,上汽乘用車計劃明年實現聚合物固態電池上車。
但俞經民最主要的任務是,在沒有新產品提供增量的前提下,完成今年既定的20萬銷量目標。
俞經民需要在營銷層面努力。細分到品牌,上汽榮威要把“技術品擦亮”,“榮威在DMH超級混動技術上的底子都在。我和經銷商溝通時就說,店面硬體可以降成本,但軟體是不能降的,團隊可以有出有進,但線上直播、影片等都要做加法。”
上汽MG名爵則持續打磨轎跑的標籤,“哪怕十萬塊,買一個最好的轎跑不好嗎。這個月的市場是200萬臺左右。”俞經民說。
關於沉寂許久的飛凡品牌,上汽乘用車計劃把榮威和飛凡進行融合。
“我們將把工作重點放在榮威、飛凡營銷服務機構的融合上,進一步發展榮威、飛凡的產品型譜。”俞經民透露。
以下為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接受未來汽車日報Daily等媒體的問答實錄(有刪改):
A:我心目中榮威和大眾在路線及思考上是很相似的,靠譜且不炫技,不謀而合。
我的思考是:市場進入到了淘汰賽,即將迎來大風大浪的五年。2026年1月份,購置稅即將減半,2028年購置稅取消了。哪個品牌還會在?哪個團隊還會在,為什麼還在?這也是我和戰略合作伙伴以及經銷商去溝通的,需要我們一起來思考的。
面對中國崛起、邁向全球,我們應該怎麼做?是自殺性的內卷嗎?還是聯合?和誰聯合?和誰能夠一起走下去?我還需要繼續思考。
Q:你能從行業、市場的角度出發,談談“內卷”這個事情嗎?
A:如果只是“卷價格”,新車的跌價一定會讓二手車跌下去,用車成本還是一樣高。使用者貌似買入成本低,但其實用車成本還是一樣高。所以“卷價格”只是市場的拼殺,有些企業可能在成本上有優勢,他這個卷是為了搶市場份額。
“卷價值”其實不僅僅是針對中國市場了,而要放眼全球。
出海戰略我是集團裡第一個提出來的,2011年我在上汽集團海外經營籌備組做組長那時候就決定上汽通用乘車要出去,到今天賣到歐洲10輛車,有7輛都是上汽乘用車提供。
針對市場,我要考慮“近、中、遠”計劃。現在一輛全新的車從產品定義到上市需要18個月,我等不了18個月。今年我們的銷量目標是20萬臺,在中期,我要考慮如何達成這20萬的銷量目標。
近期怎麼考慮?首先要把我們的技術品牌擦亮,第二,營銷要回歸本質。營銷要回歸本質。過去的三五年裡,我們營銷的同事忙忙碌碌,但回想一下,是不是離使用者、離在座的各位遠了一點?
長期的話,則要考慮我們的技術儲備,以及產品如何快速落地。
A:其實“卷”對於搞技術的人來說,是一種激勵,所有搞技術的工程師在開發上都要加速前進。從0到設計雛形,到樣品製作、驗證,最後投資、生產、上市,18個月開發一輛新車,其實是非常艱難的。
從卷技術這個角度來談,上汽不怕內卷。上汽有7大技術底座,分為3+4。“3”是指三大整車技術底座,包括“星雲”純電專屬系列化平臺、“珠峰”機電一體化整車架構,以及面向未來的“星河”電氫一體化整車架構。“4”大關鍵系統技術底座,有“藍芯”混合動力總成、“綠芯”電驅總成、上汽魔方電池以及銀河大腦。
在質量方面,上汽的體系架構非常完善,上汽大眾有一句話叫“質量是上汽大眾的生命”,這句話在上汽乘用車同樣適用,兩個品牌是一脈相承的。
Q:很多車企都在卷續航,上汽乘用車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A:上汽乘用車有“DMH超級混動系統”,能做到油耗破2進1,續航達到2000公里,全路況、全場景、全效能,寒冷天氣也正常使用,讓混動系統的壽命有保障。
其次,上汽乘用車還提出“超級安芯承諾”。我們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個不分新老車主都提供三電質保的品牌。最後,上汽乘用車計劃明年實現聚合物固態電池上車。
Q:上汽乘用車推出零自燃保障這個承諾,背後有什麼技術優勢支撐?
A:電池是在高能量環節下重要的控制體,電池所有的風險都來自熱失控,無論是充電引起的還是碰撞導致的,這是核心。在電芯生產過程中,任何雜質,甚至呼吸產生的溼度,都會影響電芯質量。
我們透過BMS電芯控制器對電芯進行監控,對每一個電芯的取樣是毫秒級的,所有電芯溫度、電量、電壓輸出等等,存在任何異常都會被監控,保證每個電芯溫度保持在10-20度,這是技術問題。
另外,結構安全也非常重要。我們透過嚴格的計算、模擬、碰撞試驗,充分驗證與準備。冷卻方面,我們運用製冷和液冷技術,以保證每個電芯的冷卻都是均勻的,不會過載。
綜上所述,我們才有這個信心去提出“超級安心承諾”,確實給客戶帶來了極大的價值,因為一個電動車三分之一的成本就在電池上。
A:榮威和飛凡一直在融合的路上。目前我們將把工作重點放在榮威、飛凡營銷服務機構的融合上,進一步發展榮威、飛凡的產品型譜。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