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見於《左傳——莊公十一年》】
1
自動駕駛,是指透過人工智慧、感測器和其他技術實現車輛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自主行駛的能力。
按照等級劃分,目前擁有的自動駕駛技術,分為L0—L5。
當前大部分廠商的汽車自動駕駛等級位於L1/L2。
燃油車風光了上百年,十年征程,電車領域和造車新勢力車企代言人巴不得每天都能變著花樣搞出一個新技術,打造“產品賣點”。
2022年12月30日,百度“蘿蔔快跑”首批獲准在京開展全無人自動駕駛測試。
2023年,武漢示範區擁有常態化執行自動駕駛車輛(含自動駕駛出租車和無人巴士)近500輛。
2024年,蘿蔔快跑在武漢大放異彩,各路媒體和車企都在追捧:
無人駕駛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蘿蔔快跑在武漢執行兩個月後,故障頻出,最終被上面緊急叫停。
2025年了,大家還聽說過哪家爆火的無人駕駛嗎?
車企不死心,換了一個新名詞:
智慧駕駛。

2
補充一個常識。
市面上所有的智慧駕駛,都不是“自動駕駛”,只是“輔助駕駛”。
但是車企在宣傳的時候,幾乎都無一例外地將智慧駕駛吹捧到了天上。
在新能源車企眼裡,今天的電車智駕,就是當初的蘋果觸屏智慧機,今天的燃油車,就是當初的諾基亞“老人機”。
新勢力必將全面取代舊勢力。
一路高歌猛進。
智駕技術牛B,大資料和探眼億級分析,自動泊車、智慧駕駛對新司機無比友好;
超級快充,5分鐘就能充滿400公里的里程;
50條減速帶一字排開,超牛B的底盤,減震效果全面吊打邁巴赫;
專業賽道拉練,百公里加速突破極限2秒;
大彩電、大連屏、豪華座椅、車載冰箱、超大空間甚至可以在車內吃火鍋。
新能源這麼吊,使得李老闆都忍不住感嘆:
“新能源汽車現在這麼牛B,我不能理解,那些買燃油車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餘大嘴直接喊出,“雖然我們售價50萬,但我們是500萬以內最好的車。”
電車一度封神。
失控,剎不住,碰撞起火,車門鎖死,電池的壽命和安全隱患,車機故障,隱藏式門把手的致命隱患,電池著火後難以撲滅。
一系列關於駕駛員安全的問題,輕描淡寫。
帕薩特的頭盔梗,被網友車友嘲諷了多少年?今天的新能源汽車,已經看不到多少上市之前的“碰撞測試”公佈於眾了。
清一色的都是賣點造神。
造神,捧神,毀神,殺神。
凡是可以稱為“神”的東西,最後都會有被反噬的那一天。

3
2024年4月26日,山西運城。
夏縣高速路上,一輛問界M7發生追尾事故,前機艙起火,車上3人不幸遇難,其中包括一個剛滿2週歲的孩子。
據中新經緯報道,從事故影片來看,問界M7的隱藏式車把手疑似並未彈出,有幾人在嘗試砸車窗。
2024年4月28日,問界宣告稱將為家屬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援。並表示,事發車型是入門非智駕版,未搭載華為高階智慧駕駛輔助系統。
搭載了高階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就能躲過這一劫?
碰撞就起火,起火僅在數分鐘內,起火就滅不掉。
冷知識,燃油車起火,是發動機艙慢慢燃燒,且普通的家用滅火器,可以及時滅火;而電車起火,是迅速爆燃,且滅火器滅不掉火。

搭配了高階智駕系統,就能避免安全問題嗎?
2022年7月22日,中國臺灣桃園市中正北路,發生一起嚴重車禍,一輛白色特斯拉失控撞上隔離帶起火。
這輛車,是100多萬的特斯拉,搭配高階的智慧駕駛技術,車主,是賽車經驗豐富的臺灣知名明星,林志穎。
特斯拉撞上了隔離帶,瞬間起火,林志穎被卡在了座位上,滿臉是血。
萬幸,事故發生在白天,是中午11點的時候,馬路上有不少人,及時合力將林志穎父子從車內拉了出來。
林志穎僥倖撿回一條命。
看到了嗎,如賽車手一般的司機,100多萬的高階智慧駕駛技術,當電車發生碰撞事故時,瞬間爆燃逃命艱難。
這一直都是新能源電車的致命弊端。
所有的電車在大放異彩的開發佈會宣告產品賣點時,爆燃的問題,逃命的問題,閉口不談。
沃爾沃發明了安全帶,沃爾沃的緊急避讓“保命”功能,堪稱燃油車時代裡最牛B的技術,沒有之一。
但是沃爾沃此前很少以此為賣點宣傳,車企負責人說,“讓車主安心開車,安全回家,這是造車人最基本的使命。”
客觀現實,客觀分析。
中國的高速公路,限速120,中國的城區道路,上下班高峰期堵成屎。
這樣的基本前提下。
百公里加速2秒,超一千匹的馬力,50條減震帶的避震效果,車內可以吃火鍋,大連屏可以隨時看電影,你告訴我,這些玩意的真正意義,在哪裡?
當我們在賣一樣東西的時候,發了瘋的拼命宣傳它是如何如何好,可能會卡住喉嚨、可能會引起窒息,這些真正要命的問題,卻總是沉默不語。
這是潛在的風險地雷。
4
很多為小米鳴不平的人,都在說同一個話題:
車禍發生了,為什麼不找交警,找保險,偏偏要找雷軍,不就是想索賠更多的錢嗎?
特斯拉、問界、比亞迪、小米,都是時下最當紅的明星車企。
但是,沒有哪一家車企,營銷和捆綁,做到了雷軍和小米這個程度。
雷軍本人,微博2600萬粉絲,抖音4700萬粉絲,堪稱是超級大網紅。
本質上來說,雷軍就是小米,小米就是雷軍。
買小米汽車的人,多半也是雷軍的鐵桿粉絲。
舉個例子,你去董宇輝直播間買了個熱水壺,回家用了以後爆炸燃燒把廚房給燒沒了,你會不去向董宇輝討要說法嗎?
小米透過雷軍的人設,打造了這一超級網紅的粉絲經濟,現在粉絲死了,不找雷軍找誰?
不能說雷軍和小米,只享受粉絲經濟下的高光流量,到了流量反噬負面輿情發生以後,就說“與我無關”。
這不合邏輯,也不符情理。
碰撞自燃,這是每一家新能源車的致命短板,只是今天不幸,發生事故的是小米汽車。
而雷軍又是小米代言人,這個鍋,雷軍不背也得背。
此次的小米事件,我們更應該集體警醒的,是電池安全問題,是碰撞後如何成功逃生的問題。
大股東的造車夢想,為夢想而戰;老百姓的買車享受,平安回家。
這二者的考量,應當是在同一維度裡的共存,而不是此消彼長的對立割裂。
說真的,燒死了3個人,網上一堆人對著討說法的遇難者家屬喊打喊殺,著實讓我感到驚恐。
碰撞以後車子翻滾,司機死掉了,碰撞以後車子爆燃,司機被燒死了,這是兩碼事,說白了,兩種結果,就可能會出現兩個主體責任人。
也就是雷軍,才有這種獨特魅力。
但凡換了任何一個人,買了任何一家網紅產品,出了事死了人,你看看輿論。
絕對一片齊刷刷地說乾死無良資本家。
我們都是凡人,不必刻意造神,也不要神話任何一個產品,安心,好用,無害,就是最正確的訴求。
新的東西總要經歷時間考驗,超絕技術也總是要回歸到為人類服務的基本工具作用,脫離了這兩樣,都是不切實際的的幻想。
電車還沒平穩著地,我看見有老闆們,已經準備讓電車在天上飛了。
無比驚恐。
保險公司的保單拒接新能源汽車,跨海輪渡規定,電車嚴格控制數量,且必須放在船尾,某地開大會的時候,特斯拉禁止上高架。
你猜都是為啥?
你可以叱罵黃老爺和趙老闆們奸詐貪婪又卑劣,但是他們絕對不會比我們蠢。
公共事件的公議命題裡,離了安全和健康,其他的的,談再多都是扯淡。
速度和智慧,不是信仰,安全才是。

推薦閱讀:
《說說李嘉誠事件》
《說說長沙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