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真叫盧俊
上海這座城市,強的是什麼
有人說,上海是當之無愧的金融之城
目前上證交易所股票市值排名全球第三位
無論是持牌金融機構總數,還是外資金融機構數量和佔比,上海均是全國第一
(根據公開資訊整理)
也有人說,上海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商業之都
這裡的商業繁華程度超乎現象,放在全球都是佼佼者,幾乎所有品牌開啟內地市場的首店,上海總是為最優先順序
關於上海,有各種各樣的名號,經濟多元化發展有目共睹
去年,上海的GDP創下歷史新高,達到5.4萬億,成為全國第一個GDP突破5萬億的城市
放眼全國,其他城市恐怕在短時間內都難以趕超
而根據上海統計局資料
2024年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近4萬億元,是這座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一直以來,都有傳出上海工廠和製造業外遷的新聞
前幾年,工業產值和增加值被深圳和蘇州反超後,上海也在發力追趕
2023年,上海在《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中,提了一個數字
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要達到25%以上
我查閱了近兩年資料

(資料來源:上海統計局)
距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但是今年,上海一系列的動作已經表明了態度和速度
其中最為重磅的兩個:
豐田雷克薩斯超級工廠落地金山,預計年產10萬輛
臨港特斯拉儲能工廠正式投產,預計年產1萬臺Megapack…
這些超級工廠的快速落地,也就意味著上海正在開啟一場關於製造業保衛戰
01
沒想到開年上海最大招商引資專案,落地金山
雷克薩斯為什麼會選擇金山,讓我們從地塊本身開始看起
其實很早之前就有傳出金山和豐田之間要合作的緋聞,但一直都沒有得到證實
終於,在2月5日,豐田官網宣佈並證實了此訊息:
“豐田決定在上海市金山區成立LEXUS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公司。”
官宣之後,人們紛紛猜測這座雷克薩斯超級工廠會選址在哪裡
有媒體扒出,答案可能就藏在去年11月金山區政府的這份公示檔案裡
去年11月,金山區政府曾公示過一份檔案,涉及金山工業區某塊產業用地的規劃調整

(來源:網路)
編制的動因即為“擬引入新能源汽車和尖端電池產業專案。”
在地圖上簡單畫了下,地塊大且方正

(雷克薩斯意向選址,未確定,僅供參考)
修編後的規劃,將原先多個小地塊合併成為一整塊,總面積達到約113公頃
交通方面離金山鐵路的金山園區站很近,相對便利
而對位元斯拉在臨港的第一個超級工廠面積約為86公頃,要大出不少,可見金山區引進這個汽車超級工廠的誠意
雷克薩斯為什麼會選擇金山,除了這裡工業土地資源豐富,用地成本更低之外
離不開這些年金山區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全力推進
在2022年,金山區依託現有汽車研發資源,成立了金山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聯盟,一共有33家相關企業加入該聯盟

豐田以100%獨資模式設立,也使其成為繼特斯拉之後第二家在上海獨資建廠的外資汽車企業
未來,金山有望成為上海除了臨港、嘉定之外的第三個汽車產業小鎮

我們可以拿兩組資料來看看
汽車產業對嘉定、臨港兩個區域的GDP貢獻
據公開資料,過去汽車產業為嘉定貢獻了70%產值、60%銷售、50%GDP、40%就業、30%稅收
臨港更是用了短短5年時間走完了其他區域汽車發展二十年的路,在2023年,臨港的智慧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3000億,成為臨港產業的重要支柱

這些年的金山也在力求轉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雷克薩斯的引進就是重要一步
參考嘉定和臨港,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望成為金山工業發展的引擎
畢竟,金山距離浙江很近,未來還會有連結長三角的高鐵線路接入,優越的地理位置,可以聯動整個浙江的資源
此時的雷克薩斯,也急待一場轉型
根據官網統計了下雷克薩斯在華的銷量,從2021年該品牌在華的銷量就顯現出增長疲態

未來,豐田雷克薩斯工廠在金山計劃投資50億元、年產10萬量、創造1000個新就業崗位

(圖源:網路)
目前,中國是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單一市場,產量和銷量均超過1200萬輛,居全球第一
而對於豐田這個百年汽車品牌,截至2023年,豐田純電動汽車在全球市場的銷量約為10.4萬輛,僅佔其總銷量的不到1%
一個尋找轉型的豪車品牌遇上了同樣在尋找轉型的金山
兩者一拍即合,決定大幹一場
金山一直以來想要的工業轉型,背後也是上海的“南北轉型”戰略,這次是真的來了
02
比金山速度更快的是臨港
不到十年,特斯拉兩個超級工廠落地臨港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難以超越的成就
把時間撥回2019年,臨港為了爭取特斯拉,給了極大優惠
比如當初特斯拉拿下86萬平方米的土地只花了不到10億
摺合下來每平米單價僅1千多元,這在土地寸土寸金的上海,幾乎是半買半相送
最關鍵的是,當年上海按照國家部署,加快取消汽車製造行業外資股比及整車廠合資數量等的限制
因此,特斯拉得以獨資建廠,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專案
這兩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也是步步提高

(根據公開資訊整理)
進入上海第一年,特斯拉就喊出50萬量目標,在2021年基本實現
2022至2024年,特斯拉上海工廠年交付量穩定在70萬量以上
佔特斯拉全球前三季度交付半數以上,是特斯拉全球產能最高的整車超級工廠
大家知道,一年生產90萬輛左右的特斯拉為臨港帶來的是什麼嗎
我這裡也找到一組官方資料
在去年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中,上海官方公佈了一個數據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極短時間內就實現了零部件本地化率達到95%以上
帶動了上游360家供應商、10萬個就業崗位、以及7000億元累計訂單
並幫助了60家中國供應商進入特斯拉全球供應商體系
可以這樣說,特斯拉在臨港造超級工廠
不僅僅是帶動這個新區的經濟發展,也助力上海和長三角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處於領頭羊地位
不過,臨港建設超級工廠的步伐還沒有停止
就在昨天上午
特斯拉在上海又一個超級工廠,正式投產了
這次不是造車,而是儲能,面積達到約20萬方
首臺超大型商用電化學儲能系統Megapack從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成功下線
而和當初特斯拉汽車超級工廠一樣
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也為自己設立了目標
工廠規劃年產1萬臺特斯拉儲能系統Megapack
至此,臨港擁有2大特斯拉超級工廠

1個是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絕對領頭羊
另1個則是發力可持續能源產業的最有力競爭者
和當初特斯拉汽車超級工廠能帶動臨港乃至上海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量起飛那樣
這個特斯拉儲能工廠將成為上海佈局可持續能源產業鏈的重要引擎
03
各行各業的超級工廠,已在上海生根落地
以上說的都是汽車超級工廠,畢竟在上海的工業總產值裡,汽車的份量和地位很高
就拿2024年來說,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3.94萬億元,其中按照行業分,汽車製造業為最高,達到約7035億元
但是上海的製造業是百花齊放的,可以說是集齊了全國最先進的製造業在這裡開花結果
全國十大造船廠之一的江南造船廠,就座落在上海寶山
作為國產飛機制造中心的上海,早已成為中國商飛總部所在地,率先拿下國產大飛機總裝製造中心

(圖源:網路)
全球最大的積體電路製造廠商之一中芯國際總部,位於上海張江,是晶片行業的超級工廠
還有,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ABB在康橋設立了超級工廠
當然上汽集團、上海寶鋼、上海石化、殼牌等大型石油公司等傳統制造業工廠,也是上海工業的重要力量
這幾年上海還在發力全面建造智慧工廠
以下是來自加冕研究院整理的一個數據

(來源:加冕研究院)
據統計,上海已累計建成177個市級智慧工廠
主要為電子資訊、生命健康、汽車、高階裝備、先進材料和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
其中浦東新區的資料相對領先全市
各種高階製造業工廠,共同構築了一個製造業強市,上海
04
但另一面,也是上海真的著急了
其實,這些超級工廠背後都指向了上海發力製造業的態度
堅決的態度背後,我們還能捕捉到另一種情緒,叫做:著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這個數字,2024年全國各大主要城市的汽車產量陸續出爐後
上海,已經痛失“汽車第三城”的身位
根據上海市統計局歷年官方資料顯示

(來源:上海市統計局)
這兩年上海的汽車銷量可以用震盪來形容
上海市汽車產量連續下跌,去年產量低至180萬輛左右,為近8年來最低
而相反的,深圳強勢崛起,2024汽車產量達到293.93萬量
深圳超越廣州和重慶,成為全國“汽車第一城”,且同時還是全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
也正因為這樣,上海退出了汽車前三產量城市的競爭
上汽集團作為上海最大的汽車企業,去年銷量和產量雙雙下滑約20%以上,可見去年上海汽車市場的不景氣程度
還有,不僅丟失掉汽車第三城,四年前,上海還丟掉了“工業第一城”
作為製造業第一大國,工業的頭把交椅,一直是我國各城市競爭的目標
而競爭了這麼多年,深圳,上海,蘇州總是遙遙領先
2000-2021年這二十多年的時間,上海是我國當之無愧的“工業第一城”

(來源:各地統計局)
直到2022年,上海被深圳超越,且在這兩年和蘇州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2024年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第一的位置,依然是深圳保持領先,預計有望成為第一個工業5萬億城市
蘇州約4.7萬億緊隨,上海約3.94萬億
種種資料可以看到,上海要在工業方面追趕
必須將高階製造產業發展放在重要位置
因此,去年上海政府的工作報告也提出:將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
在2023年釋出的《上海市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裡,提出打造4個萬億級別的產業叢集

(來源:上海政府官網)
四大萬億產業包括:電子資訊、生命健康、汽車、高階裝備
所以我們看到上海開年的一系列動作,圍繞著製造業大做文章
不論是汽車超級工廠,還是其他行業的工廠新建、擴建
根本原因,都是為了拿下背後這場製造業的保衛戰而做出的努力
– END –
CEO企業家微信群

掃碼申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