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競賽。
作者 I 吳瓊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上海招商迎來開門紅。
2月5日,豐田中國宣佈,已與上海市政府就共同助力中國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相關舉措達成合作意向。豐田決定在上海市金山區成立LEXUS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公司。至此,國產雷克薩斯終於要來了。
雷克薩斯大家並不陌生,起初是豐田旗下搶奪美國市場的豪車品牌。自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後迅速佔領市場。巔峰時期,雷克薩斯在華一年銷量曾超20萬輛。但一直以全進口形式銷售,直至這一次聯手上海。
如今,雷克薩斯工廠落戶金山區,僅一區之隔,就坐落在特斯拉超級工廠隔壁。
開年重磅招商
國產雷克薩斯,落戶上海
在此之前,豐田在國內與中國一汽、廣汽集團等透過合資合作,旗下雷克薩斯則一直保持進口銷售方式。但如今,豐田也將成為繼特斯拉之後,第二家在中國獨資建廠的外資車企。

來自雷克薩斯中國官網
據公告披露細節,新公司將依託上海市及長三角地區先進成熟的產業鏈基礎、物流網路、人才體系及市場規模,研發LEXUS雷克薩斯品牌純電動車型,計劃於2027年投產。
實際上,這次合作早有端倪。去年底就曾有媒體報道稱,豐田已經決定將在上海建一座全新的電動汽車生產工廠,主要生產雷克薩斯品牌車型。彼時雷克薩斯中國回應稱,不予評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豐田中國宣佈雷克薩斯中國執行副總經理李暉升任豐田中國總經理。這是豐田入華以來首次由非日本籍出任總經理,也是第一位華人總經理。
如今,豐田與上海合作正式官宣。據悉,合作將由上海輻射至長三角地區及更廣範圍,開展包括物流網路、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合作、氫能、智慧自動駕駛、電池回收再利用等領域先進技術應用等各類舉措,攜手打造在中國乃至全球範圍內具備影響力的碳中和引領典範專案。
當中另一個重點在於,新公司選址位於上海市金山區。而去年11月,金山區政府網站曾公示了一份檔案,對金山工業區某土地單元的規劃作出了調整,擬引入新能源汽車及尖端電池產業專案。
坐落在上海西南部,金山區面向杭州灣,位於長三角1小時經濟圈的地理中心位置。於外界而言,金山區並非上海傳統意義上的汽車工業基地,此前鮮有重磅汽車公司入駐設廠。但金山區也是上海市氫源供應與新材料產業重點基地,與豐田此次重點提到“氫能”不謀而合。
能否再現特斯拉超級工廠傳奇,拭目以待。
為何是上海?
先從雷克薩斯的焦慮說起。
眾所周知,雷克薩斯是豐田旗下的暢銷豪華品牌。1983年,為應對市場變化豐田決定推出一個全新的豪華車品牌,以搶奪美國豪車市場,並最終確定使用“LEXUS”作為品牌名稱。1989年,雷克薩斯首款車型LS 400正式在美國上市,迅速稱霸美國豪車市場。資料顯示,2000年—2010年,雷克薩斯連續11年成為美國銷量第一的豪車品牌。
雷克薩斯曾與本田旗下謳歌、日產旗下英菲尼迪,並稱為日系豪車“三巨頭”。其中,上世紀90年代,雷克薩斯以“凌志”之名進入中國市場,透過平行進口等非官方渠道,率先在珠三角地區形成規模,至今雷克薩斯在廣東地區的銷量都穩居全國前列。
2004年,雷克薩斯開始在國內佈局官方授權的銷售渠道,以進口車的方式進行銷售。巔峰時期,幾乎旗下熱銷車型都需加價銷售。但此後幾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一直在20萬輛以下徘徊。2024年,雷克薩斯累計在華銷量超18萬輛,同比僅微增0.3%,已經呈現出增長乏力之勢。
這背後,正是國產高階電動車品牌集體崛起。而反觀雷克薩斯卻在電動化領域動作緩慢。目前,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汽車共有12款,在售的純電車型僅有雷克薩斯RZ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則有RX 450h+以及NX 400h+兩款車型。

在此背景下,雷克薩斯成為豐田電動化轉型的“先鋒軍”。根據規劃,到2035年雷克薩斯將在歐洲、北美和中國實現純電動銷量100%的覆蓋。
那麼,為何選擇落戶上海?
作為我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上海在傳統汽車產業時期就已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並帶動了一系列成熟的產業配套落地生根。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上海憑藉上汽集團和特斯拉等整車企業,已經聚集了博世等上千家零部件企業,形成了完備的電動化供應鏈,成為全球汽車產業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同時,上海坐落於長三角地區中心地位,一家新能源整車廠可在 4 小時車程內解決所需配套零部件供應,產業叢集優勢明顯;此外,豐富的國際化汽車產業人才儲備、良好的營商投資環境,吸引了眾多外資企業落戶於此。前不久,雷諾也在上海組建了約150人的研發中心,開發專供歐洲市場的電動汽車。
據悉,上海將加快打造4個萬億級產業叢集,汽車產業是其中之一。上海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年即引入重磅專案,由此拉開上海2025年拼產業序幕。
開工第一件事,招商
城市產業競賽
如此一幕,不禁讓人想起當年上海招引特斯拉往事。
那是2018年,中國宣佈取消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外商投資限制,隨後上海便先試先行,向特斯拉丟擲橄欖枝。彼時,特斯拉正陷入困境,Model 3產能遲遲未達標,輔助駕駛事故、破產預言等負面訊息不斷。但考慮到特斯拉將帶來的產業效應,上海果斷抓住機會,引入特斯拉,並提供了土地支援和百億低息貸款。
最終,特斯拉落戶上海臨港,成為中國首家外商獨資整車製造企業。2018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取得土地、當年獲取施工許可證”;2019年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無疑是上海招商速度的一縷寫照。
2024年,上海超級工廠下線了第300萬輛整車,向海外市場出口了第100萬輛車,全年交付量超過91.6萬輛,佔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半壁江山。
龍頭帶來的產業聚集效應明顯。據悉,該工廠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過95%,在華簽約的本土一級供應商超過400家,帶動臨港及長三角地區形成了電池、汽車晶片、自動駕駛系統、汽車內飾、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全產業生態鏈。
時至今日,特斯拉被視作上海教科書式的招商案例,還有更多產業鏈企業趕來。2月11日,特斯拉將在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舉行投產儀式,並將在今年第一季度開始產能爬坡。同樣在臨港,這裡擁有的“風-光-氫-電-制-儲-用”完備產業鏈,將推動上海快速形成儲能產業發展和聚集。
事實上,這幾乎是各城市產業培育與發展的一致路徑:透過引進一個個標杆企業,帶動當地產業鏈、供應鏈、人才等各環節發展;透過多年培育出堅實的產業基礎,又將吸引一個個優質企業自發聚集,由此形成一個良性迴圈,不僅能帶動當地稅收與就業,更將從中裂變出一個個萬億產業。
眼下,各地面臨的招商壓力愈發迫切。隨著招商浪潮席捲全國,各地都在拼搶招商專案,競爭激烈,甚至出現招商內卷現象。一個地方的產業格局,決定了其未來數十年的發展命運。尤其是在產業迅速轉型升級的當下,更需抓住這波難得的彎道超車的機會。
2月5日,上海“新春第一會”召開。新年開啟,城市之間的產業競賽又拉開帷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