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壓鑄產業鏈企業彙總

導語
一體化壓鑄產業鏈主要由上游免熱處理鋁合金材料供應商及大型壓鑄機供應商、中游第三方壓鑄廠、下游整車廠組成
一體化壓鑄產業鏈主要由上游免熱處理鋁合金材料供應商及大型壓鑄機供應商、中游第三方壓鑄廠、下游整車廠組成:
上游:材料供應商
目前市場上擁有免加熱合金材料技術的廠商較少,市場集中度較高,主要供應份額由美國鋁業與德國萊茵菲爾德佔據,國內廠商正努力尋求國產替代,主要參與者包括立中集團、華人運通與上海交大、湖北新金洋、廣東鴻圖等。
美國鋁業(帥翼馳):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鋁業開發的EZCAST™系列合金就已具備免熱處理特性,併成功應用於奧迪A8的全鋁車身結構件上,後經過10餘年最佳化改進,EZCAST™系列合金已可滿足不同客戶對零件機械效能的定製化需求。2020年3月,帥翼馳與美國鋁業簽訂中國獨家鋁合金新材料專利和專有技術授權許可協議,並完成免加熱壓鑄鋁合金材料試產。2021年10月,帥翼馳作為聯合合作伙伴,幫助蔚來汽車成功開發出可用於製造大型壓鑄件的免熱處理材料,未來將應用於蔚來第二代平臺車型上。
德國萊茵菲爾德:德國萊茵菲爾德開發的壓鑄鋁合金材料Magsimal-39 、Castasil-37均可省去壓鑄後的熱處理工藝,且具有高韌性特點。目前Magsimal-39 與Castasil-37已成為歐洲壓鑄結構件最常用的鋁合金材料。
立中集團:公司從2014年開始致力於免熱處理鋁合金材料的研發,並於2020年獲得發明專利授權(LDHM-02),專利號為:ZL2020100184617,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取得免熱處理鋁合金專利證書的企業。目前公司免熱處理鋁合金材料已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量產,
華人運通高合與上海交大:2021年12月,華人運通高合汽車宣佈與上海交通大學輕合金國家工程中心達成戰略合作,並已在技術開發層面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全球首發的TechCastTM超大鑄件用低碳鋁合金,將在高合汽車後續車型上大批次採用。據高合汽車表示,該材料效能指標優異,流動性高於同級別材料15%以上,強塑積高30%以上,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目前採用TechCastTM鋁合金材料的一體化壓鑄後地板產品已成功下線。
湖北新金洋:2022年1月,公司釋出公告稱其在高強韌免熱處理壓鑄鋁合金的研發上取得重要突破。公司表示透過合金成分最佳化設計、原材料精細化預處理、熔體精煉純淨化和變質處理等全流程把控,該材料抗拉強度達到280MPa、屈服強度達到130MPa、延伸率為13%,各項效能指標優良。目前該材料在公司內部已完成多批次的穩定性驗證,並交付客戶小批次生產試用。
廣東鴻圖:2022年1月,公司透過與中鋁蘇州研究院合作研發的高強韌免熱處理鋁合金材料成功下線6800T新能源汽車超大型一體化鋁合金後地板。
發展趨勢展望:初期與先發佈局廠商實現合作繫結的材料供應商將具備較強需求粘性。與特斯拉受益於Space X在材料學的深厚積累不同,大多數車企在合金材料領域實力薄弱,研發一體化壓鑄專用鋁合金需依託專業第三方的技術支援。一體化壓鑄的技術方案及模具需根據使用材料特性的不同進行針對性設計,因此對實現產品成功下線的佈局廠商而言,研發/試產時的材料合作商具有較大需求粘性。我們認為具有先發合作優勢的一體化壓鑄材料供應商,將隨著一體化壓鑄滲透率不斷提升,實現對廣闊市場的收割。
上游:裝置供應商
國內壓鑄機供應商快速響應一體化壓鑄技術,紛紛釋出大型壓鑄機產品,訂單份額優於海外廠商,主要包括力勁集團(IDRA)、海天金屬、伊之密等。海外壓鑄機大廠相對保守,佈局進度落後,僅瑞典布勒擁有大型壓鑄機產品。
力勁集團(IDRA):2008年,公司成功併購世界頂級壓鑄機制造商義大利IDRA,成為全球壓鑄機行業領導者;2017年11月,力勁集團子公司IDRA釋出全球首款5500T壓鑄機,開啟大型壓鑄機先河;2021年4月,力勁集團釋出9000T巨型壓鑄機;預計公司新一代12000T壓鑄機將在1-2年內下線。
海天金屬:2021年4月,公司HDC8800T壓鑄機亮相市場,並於12月實現首次交付,該壓鑄裝置可實現新能源汽車在內的車身、底盤等大型結構的一體化。
伊之密:2022年3月,公司首臺7000T超重型壓鑄機研發完畢並實現裝配,目前正按計劃進行除錯、試模等工作。2022年6月,公司首發LEAP系列超大型壓鑄機7000T,並與一汽鑄造建立9000T壓鑄整體解決方案的戰略合作關係。
瑞士布勒:2020年12月,布勒釋出鎖模力為6100T的Carat 610壓鑄機。2021年7月,布勒在上海國際壓鑄展上釋出全球最大9200T超大型兩模板壓鑄機。
發展趨勢展望:供不應求將長期存在,看好國內龍頭髮展。根據特斯拉專利資料,Giga Press壓鑄機的節拍範圍為60-120秒,假設裝置有效工作時間為70%,一臺裝置每天可生產504-1008件,以每年350個工作日計算,預計單臺壓鑄機的年產能為17.6-35.2萬件(取中值26.4萬件/年)。根據我們測算,2025年全球一體化壓鑄技術應用車型銷量將達568萬輛,假設2025年可實現一體化壓鑄的部件包括後地板、前機艙及中地板,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為60%,產品平均良率為85%,測算出2025年全球一體化壓鑄機存量需超126臺。結合各大型壓鑄機供應商產能規劃及已出貨情況,預計一體化壓鑄裝置供不應求的局面將長期存在。我們認為國內壓鑄裝置龍頭廠商在一體化壓鑄領域具有技術先發優勢和地域優勢,未來將盡享行業高增紅利。
中游:壓鑄零部件廠
國內壓鑄零部件廠商紛紛搶佔一體化結構件市場高地,包括文燦股份、拓普集團、愛柯迪、旭升股份、廣東鴻圖、美利信、泉峰汽車、瑞立集團、
華朔科技等在內的諸多廠商均已開啟相關產線搭建或規劃。
文燦股份:公司於2021年5月向力勁集團採購7套大型壓鑄單元,其中2套6000T、3套4500T、1套3500T、1套2800T,均為意德拉X-PRESS系列兩板式壓鑄機,用於研發及生產車身結構件、一體化電池盒托盤、電機殼、變速箱殼體等,目前上述壓鑄機均已在南通生產基地完成安裝除錯,全部具備量產條件,其中6000T一體化後底板已於2021年11月完成試產下線,計劃2022年8月正式量產交付;2021年8月,公司再次向力勁集團採購2套9000T超級智慧壓鑄單元,分別部署於天津生產基地與南通生產基地,其中天津基地於2022年4月成功試產下線9000T一體化後地板,南通基地於2022年6月成功試產下線9000T一體化後地板。根據公司2022年規劃,年內將向力勁集團再次採購9套X-PRESS系列大型兩板壓鑄機,其中2套7000T、2套4500T、3套3500T、2套2800T。
拓普集團:2021年9月,公司與力勁集團簽署戰略協議採購21臺壓鑄單元,包括6臺7200T、10臺4500T、5臺2000T的壓鑄裝置,用於新能源汽車超大型結構件、如前機艙、後車體及電池殼體等產品的生產。2022年2月,公司7200T一體化超大壓鑄後艙成功量產下線,成為國內首個擁有超大型一體化鋁合金結構件量產技術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愛柯迪:2021年3月,公司智慧製造科技產業園專案正式開工建設,擬引入45臺壓鑄機,包括4臺4400T壓鑄機、2臺6100T壓鑄機和2臺8400T壓鑄機。根據專案的產品方案,新能源汽車車身部件的規格為40千克,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單元產品的規格為10千克,較公司現有的傳統中小件產品的規格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旭升股份:2021年6月,公司與海天金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規劃未來三年內向海天金屬訂購總價約2億元的壓鑄島裝置,機型覆蓋1300T-4500T、6600T(一臺)和8800T(一臺),並與海天金屬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共同開發應用於一體化壓鑄領域的超大型壓鑄機。
廣東鴻圖:2021年12月,公司宣佈此前採購的6800T壓鑄裝置正處於裝置安裝階段。2022年1月,公司6800T底盤一體化結構件正式下線,該底盤一體化結構件產品採用自主研發的高強韌免熱處理鋁合金材料,鑄件尺寸大小約1700X1500X700mm,澆注重量約100Kg,是目前最大的鋁合金高強韌壓鑄件之一。同時,公司與力勁集團、鴻勁鋁業、廣州型腔就12000T超級壓鑄單元研發專案舉行了簽約,並與力勁科技集團簽訂了8臺包括2臺12000T噸位機型在內的大型壓鑄島採購協議。
美利信:2021年4月,公司與海天金屬簽約HDC8800T壓鑄機,並於12月實現交付;2021年6月,公司與海天金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向海天金屬再次訂購2套6600T和2套8800T超大型壓鑄機,並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再次採購10臺6600T和8800T超大型壓鑄機。
泉峰汽車:2020年公司啟動安徽馬鞍山汽車零部件智慧製造專案建設,該專案計劃首批將增設 2700T 兩臺,3000T、4200T、4400T、6000T、8000T 各1臺大型壓鑄裝置。
瑞立集團:2021年4月,公司與力勁科技簽約3套(6800 T、8000 T和9000 T)超大型壓鑄單元。
華朔科技:2021年11月,公司向力勁集團訂購6800T、8000T超大型智慧壓鑄單元各1臺,2000T大型智慧壓鑄單元6臺,共計8臺智慧壓鑄裝備。
輝晗精密:2021年6月,公司與海天金屬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訂購4000T、4500T、6600T、8800T壓鑄島各一套,共同開拓汽車輕量化和一體化壓鑄市場。
寧波海威:2021年12月,公司首件6600T壓鑄單元結構件下線,為一體化電池包產品,並規劃在紹興生產基地的現有廠房內安裝6臺6600T和9000T的大型壓鑄裝置,主要用於新能源汽車超大型結構件包括前機艙、後車體及電池包箱體等產品的生產製造。
發展趨勢展望:短期整車廠與Tier1共同參與,中期Tier1主導,長期迴歸自建產線。一體化壓鑄屬於重資產、技術密集型行業。
短期來看,一體化壓鑄應用部件僅為後地板總成,整車廠自建產線的負擔不大,並可節省大量物流成本,保證供應量,對於高銷量車型具有一定價效比,供應格局將呈現外部採購模式與整車廠自建產線模式並存。
中期來看,一體化壓鑄部件有望延伸至前後車體底部結構、中地板、座椅骨架、車門/尾門框架等,整車廠若分別搭建產線將大幅加重資產結構,整車廠參與意願將降低;隨著一體化壓鑄技術的完善,產品良率亦有望進一步提升,Tier1將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率,預計第三方供應模式將成為市場主導。
長期來看,整個下車體/白車身將實現完全一體化壓鑄,產線大幅簡化,整車廠為形成核心競爭力或提升產品自供比例;同時,隨著應用一體化技術的車型佔比提升,整車廠自建一體化壓鑄產線的規模效應將不弱於Tier1,供應格局將向整車廠自建產線模式傾斜。
下游:整車廠
除特斯拉外,蔚來、小鵬、理想、高合、沃爾沃、華為小康、大眾等車企已開啟一體化壓鑄佈局,吉利、一汽、東風、小米等有望隨後跟進,行業變革趨勢已現。據力勁集團披露,2022年公司將向六家中國車企交付適用於一體化壓鑄的大型壓鑄機,國內前瞻佈局一體化壓鑄勢頭正酣。
蔚來:2021年10月,蔚來正式宣佈成功驗證開發了可用於製造大型壓鑄件的免熱處理材料,該材料為蔚來與帥翼馳聯合開發,預計將應用在第二代平臺的車型上。2021年12月,蔚來在NIO Day上宣佈ET5的車身後地板相關部件將採用一體式鑄造成型,稱該技術將使整車抗扭剛度由31 kNm/deg增至34 kNm/deg,車身後部重量減少30%,並增加 11 升以上的後備箱空間。2022年6月,蔚來發布釋出首款大五座SUV ES7,該車採用了一體化鑄造全鋁後幅車架。
小鵬:2021年10月,小鵬提及武漢工程將加設一體化壓鑄工藝車間,引進一條以上超大型壓鑄島及自動化生產線。2022年1月,小鵬與廣東鴻途簽約12000T一體壓鑄單元,以及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前艙總成、一體化後地板總成和一體化電池托盤等關鍵和核心輕量化部件等專案。小鵬CEO何小鵬曾表示,公司將在 2023 年推出兩個全新車型平臺及其首款車型,分別是 C 級車平臺和 B 級車平臺,新平臺會使用超大型一體化壓鑄車身”。
高合:2022年2月,高合汽車與拓普集團聯合宣佈7200T巨型壓鑄機正向開發的一體化超大壓鑄車身後艙正式量產下線,壓鑄材料為高合汽車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研發的TechCastTM超大鑄件用低碳鋁合金。
華為小康:2022年1月,小康股份表示今年年底至明年上半年將實現一體化壓鑄車身,目前正處於全面研發階段。
沃爾沃:2022年2月,沃爾沃宣佈瑞典Torslanda工廠將引入鋁合金一體鑄造工藝、新的電池組裝廠以及全面翻新的塗裝和總裝車間,其中關鍵一項是使用8000T的巨型壓鑄機生產一體化後底板,預計專案投產時間為2025年。
大眾汽車:公司將在德國沃爾夫斯堡建立一座全新工廠,預計於2026年起生產基於大眾SSP平臺的Trinity純電動汽車,該車型將引入一體化壓鑄技術,提升生產效率。2022年5月,大眾汽車後車身一體式鋁壓鑄件樣件下線。該鋁壓鑄樣件採用4400噸壓鑄機生產,取代約30多個零部件,可以減重10kg,後期將用於Trinity純電動汽車的生產。
發展趨勢展望:特斯拉持續引領,新勢力積極跟進,傳統車企緩慢轉型。特斯拉是目前唯一一家可實現一體化壓鑄產品批次生產的車企,在材料、裝置、技術成熟度等方面均佔有顯著先發優勢,未來仍將引領一體化技術發展。預計新勢力將持續快速跟進特斯拉一體化壓鑄技術,傳統車企短期內將保持觀望態度,轉型將相對滯後,主要原因為新勢力車企追求創新,內部決策更靈活,應用新技術更為大膽;同時,新勢力車企在衝壓及焊接環節的固定資產投入相對較少,且不像傳統主機廠受固有人際關係束縛,轉型負擔更小。
推薦閱讀:
1、光刻機產業鏈圖詳解
2、算力相關產業鏈梳理
3、2024年,誰在退市名單上?
4、國內催收行業分析
5、中國獨角獸企業排行榜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