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57天
隨著4月2日特朗普準備宣佈普遍關稅政策的所謂美國經濟“解放日”的臨近,美國國會大批共和黨人正在緊急採取行動,試圖讓其所在州免受新一輪關稅衝擊。數十名共和黨議員私下表示,他們擔心新一輪關稅會推高美國消費者物價、重創農民並擾亂股市。為此,他們正與各行業團體協調,敦促政府給予關鍵地方產業豁免關稅。同時,他們也在謀劃在關稅生效後,推動特朗普政府撤銷對部分關鍵商品的關稅措施,尋求所謂“排除條款”。這種暗中運作反映出共和黨人對貿易戰升級的深切不安,也預示著特朗普及共和黨面臨的政治風險。

圖片來源於網路

曾助力特朗普勝選的美國農村地區,如今正遭受特朗普政府政策帶來的嚴峻經濟逆風。威斯康星州週二舉行的州最高法院法官關鍵選舉,該選舉將揭示這些政策對特朗普和共和黨造成的政治傷害究竟有多深。保守派支援的候選人布拉德·希梅爾(Brad Schimel)需要在該州農村地區複製特朗普2024年大選時的強勢表現才能當選。但當地選民正切身承受著白宮政策對其生計的衝擊——如農產品遭受的報復性關稅、農業部資金凍結等。威斯康星州共和黨正在這些社群大力開展競選宣傳活動。這場選戰將是明年中期選舉前最重要的風向標,因此受到了白宮的密切關注,特朗普上週四透過電視市政廳活動為希梅爾造勢,馬斯克不僅投入巨資,更在週日親自出席希梅爾的競選集會為其助選。

圖片來源於網路

由於特朗普政府不斷變化的貿易政策令華爾街不安,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正在創下自2022年春季以來最糟糕的季度表現。截至週一午盤,標普500指數比年初下跌逾5%,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年內跌幅超過11%,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比年初下跌2%。自特朗普上任以來,投資者在一連串反覆宣佈又撤銷的新關稅政策中難以穩住陣腳。與此同時,消費者支出放緩的經濟資料又重新引發了人們對經濟衰退的擔憂。美國股市下跌已完全抹去了特朗普在去年11月勝選後的短暫回升,當時投資者將希望寄託在減稅和去管制等親商政策上。

圖片來源於FT

據美聯社與NORC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的支援率有所下滑,僅40%的美國人支援其經濟政策,有60%的民眾對當前美國與他國的貿易談判表示“強烈或有些不滿”。儘管特朗普在移民議題上的支援率仍處高位,但其整體執政表現評分亦出現下降,約40%的美國成年人認可特朗普的執政方式,超半數表示不認同(而昨天《華府圈內》提到的CBS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整體支援率和不支援率都是50%)。關稅仍是選民的關注焦點,即便在共和黨基本盤中亦然,約70%的共和黨人支援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這一比例雖然較高,但仍低於其約90%的移民政策支援率。

圖片來源於AP
昨天《華府圈內》提到,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最新民調顯示,多數美國選民認為特朗普“過度關注”關稅問題,而應更注重降低物價。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勞工部將於週五釋出的月度就業報告可能成為一項關鍵指標——該資料常被用作衡量市場健康狀況的標尺。在報告發布前,經濟學家預測,3月就業人數增加14萬,較2月的15.1萬增幅略有下降。

圖片來源於網路

日前,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終身教授王曉峰(Xiaofeng Wang)突然失聯,其住所遭到聯邦調查局突然搜查,其電子郵箱賬戶、電話號碼和個人資料頁面已被校方悄然刪除。同時,校方還刪除了王曉峰妻子馬念麗(Nianli Ma)在該校圖書館技術部門任職的個人頁面。據美國大學教授協會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會提供的檔案顯示,校方已於3月28日解除王曉峰教授職務。據稱,王曉峰已接受新加坡某高校的教職,不再具備印第安納大學的受聘資格。聯邦調查局尚未作出任何解釋。
王曉峰是印第安納大學盧迪資訊學、計算與工程學院科研副院長、終身教授,同時是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和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是計算機安全領域最知名學者之一,在密碼學、系統安全和資料隱私(包括人類基因組資料保護)等多個領域合著過數十篇論文。

圖片來源於網路

近來事件頻發的里根國家機場上週四發生控制塔內鬥毆事件,警方已對一名航空管制員提起攻擊罪指控。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表示,他們已勒令讓一名管制員停職。

圖片來源於網路

法國一家法院3月31日作出判決,法國極右翼領導人勒龐挪用公款罪名成立,被判處4年監禁,其中2年實刑,5年內不得競選公職。馬斯克對此予以猛烈抨擊,指責“激進左翼在無法透過民主投票獲勝時,就濫用司法系統監禁對手”。近月來,馬斯克持續支援歐洲各地的極右翼勢力,同時白宮對歐洲民主制度的批評也日趨尖銳。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在被問及勒龐案時,援引了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言論,並重申特朗普政府反對“將任何人排除在政治程序之外”的立場。此前,羅馬尼亞最高法院以“受俄羅斯勢力操控”為由禁止極右翼分子卡林·喬治斯庫參選總統,他已被萬斯、馬斯克及MAGA陣營塑造為所謂“法律戰”的典型受害者。現在法國即將成為美國右翼的新攻擊目標。

圖片來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