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促進資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關注公眾號並設為🌟標,獲取AI治理全球最佳實踐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促進資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發改資料〔2024〕183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資料管理部門、教育管理部門、財政廳(局)、金融監管局、證監局:
資料產業是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對資料資源進行產品或服務開發,並推動其流通應用所形成的新興產業,包括資料採集匯聚、計算儲存、流通交易、開發利用、安全治理和資料基礎設施建設等。發展資料產業是深化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構建以資料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的重要舉措,是推進國家大資料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支撐。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促進資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促進資料產業發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面向資料採集匯聚、計算儲存、流通交易、開發利用、安全治理和資料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激勵政策、最佳化產業佈局、培育競爭主體、促進技術創新、健全產業生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資料企業成長,為培育全國一體化資料市場、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供有力支撐。到2029年,資料產業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15%,資料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資料技術創新能力躋身世界先進行列,資料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大幅提升,催生一批數智應用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湧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資料企業,資料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區域聚集和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加強資料產業規劃佈局

(一)最佳化產業發展結構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資料領域核心技術突破、資源體系構建和資料基礎設施建設等,組織實施一批補短板、強基礎、利長遠的重大工程,實現資料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把握資料產業變革趨勢,面向資料採集、儲存、治理、分析、流通、應用等關鍵環節,加快培育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推動各類業態協同發展,提高資料產業生態塑造能力。

(二)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

鼓勵有條件的行業龍頭企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設立資料業務獨立經營主體,支援資料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促進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大力培育創新型中小資料企業,支援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引導龍頭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資料、演算法、算力等資源使用便利。加強產學研用協作,打造資料產業創新聯合體,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
(三)推動資料產業區域聚集
發揮資料流動不受地理區位限制的優勢,支援有條件的地方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建設資料產業集聚區,為資料企業用數、用雲、用能、用地和人才引進等提供便利政策。加強分類指導,圍繞資源匯聚、技術創新、應用牽引、算力支撐等方向,引導各地逐步形成協同互補、特色發展的格局。

三、培育多元經營主體

(一)培育資料資源企業

支援企業依法依規對其合法獲取的資料進行開發利用,培育一批貼近業務需求的行業性資料資源企業。鼓勵企業間按照市場化方式授權使用資料、共同分享收益,推動企業跨行業發展。

(二)做強資料技術企業

支援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培育一批面向資料採集匯聚、計算儲存、流通交易、開發利用的技術創新型企業,重點支援原創性引領性資料科技創新發展。

(三)扶持資料服務企業

支援企業面向資料流通交易提供專業化服務,重點圍繞業務諮詢、交易撮合、合規服務、金融服務等方面,培育一批資料服務企業,發展資料流通交易新模式新業態。

(四)做優資料應用企業

支援企業面向“智改數轉”、新興產業和全域數字化轉型需要,創新應用模式,更好發揮資料要素價值,賦能產業發展,培育一批深刻理解行業特徵、高度匹配產業需求的資料應用企業。

(五)發展資料安全企業

支援企業面向資料大範圍、高速度、高通量流通的發展趨勢,研發智慧化資料安全產品,大力發展資料可信流通技術,培育一批滿足高水平動態安全需求的新型資料安全企業。

(六)壯大資料基礎設施企業

支援企業面向資料安全可信交換、高效流通利用,創新基礎設施服務解決方案。聚焦一體化算力、公有云、低程式碼平臺,以及可信資料空間等資料流通利用基礎設施,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資料基礎設施企業。

四、加快資料技術創新

(一)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大力推動雲邊端計算技術協同發展,支援雲原生等技術模式創新,形成適應資料規模匯聚、即時分析和智慧應用的計算服務能力。加強新型儲存技術研發,支撐規模化、即時性跨域資料儲存和流動,提高智慧儲存使用佔比。面向人工智慧發展,提升資料採集、治理、應用的智慧化水平。強化資料標註、資料合成等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可信資料空間、區塊鏈、隱私計算、匿名化等可信流通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二)增強創新支撐能力

支援建設資料領域科學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加大對資料領域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原創性技術創新的支援力度。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援資料產業領軍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等建立創新聯合體,最佳化產學研協作機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落地。完善開源治理生態,支援建設資料技術開源平臺和社群,引導激勵企業深度參與社群運營。

五、提高資料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一)擴大資料資源供給

推進“一數一源”,加強公共資料治理,加大共享開放力度,鼓勵開展公共資料授權運營。保護企業對其依法合規享有或獲取、持有的資料的合法權益,支援企業按照市場規則開發利用資料。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在落實資料分類分級保護制度要求和保障各方合法權益的前提下開放資料,支援企業、研究機構和行業組織開展合作,共同建設城市可信資料空間、行業可信資料空間,促進資料可信互動、高效協同和融合利用,推動跨行業跨領域資料互通共享。支援在保護個人資訊權益的前提下,加強個人資料開發利用。

(二)推動應用創新和產業融合

推動政府部門、行業龍頭企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開放場景,激發資料應用創新活力。支援企業圍繞工業製造、現代農業、商貿流通、金融服務、綠色低碳等行業領域,打造一批“資料要素×”典型場景,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服務產業轉型升級。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鼓勵企業參與政務資料應用創新,助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促進資料資源、應用場景、資料企業、資料產業集聚。支援企業面向人工智慧應用創新,開發高質量資料集,大力發展“資料即服務”“知識即服務”“模型即服務”等新業態。

六、發展資料流通交易

(一)促進資料合規流通交易

建立健全資料交易規則,鼓勵探索多元化資料流通交易方式,最佳化資料交易機構佈局,支援資料交易機構、資料流通交易平臺互認互通。支援企業貼近市場需求,開發資料產品和服務,實現資料合規高效流通。構建資料跨境便利化服務體系,強化資料跨境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推動資料跨境安全有序流動。

(二)大力發展第三方服務

培育資料經紀、資料諮詢服務機構,提升產品發現、市場拓展等服務能力。加快發展合規認證、安全審計、質量評價、資產評估、爭議仲裁、風險評估、教育培訓等專業服務機構。健全資料資源價值評估服務體系,為高質量開展企業資料資源入表提供有力支撐。鼓勵創新資料保險、資料信託等金融服務產品。建立健全第三方服務機構的行業標準和規範,提升專業服務水平。

七、強化基礎設施支撐

(一)推動資料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面向資料高效流通利用,統籌推進國家資料基礎設施佈局建設,構建泛在可及、智慧敏捷、協同高效的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支援企業結合應用場景,推進安全可信的資料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資料基礎設施相關標準研製,逐步形成可推廣複用的技術方案和實施規範,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二)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

發展通算、智算、超算等多元化算力資源,支援企業參與算力全產業鏈生態建設,構建一體化高質量算力供給體系。加強大頻寬、低時延、高可靠的資料傳輸技術應用,加快算網融合、併網排程、儲能散熱等關鍵技術創新。支援採用彈性頻寬、任務式服務、資料快遞等方式,降低網路使用成本。

八、提高資料領域動態安全保障能力

(一)創新資料安全產品服務

推動基礎設施安全、資料安全、應用安全協同發展,加強身份認證、資料加密、安全傳輸、合規檢測等技術創新,培育壯大適應資料流通特徵和人工智慧應用的安全服務業態。支援企業創新資料分類分級、隱私保護、安全監測、應急處置等資料安全產品和服務。

(二)加強動態資料安全保障

擴大可信流通技術應用範圍,增強資料可信、可控、可計量開發利用能力。建立健全資料安全風險識別、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相關規範,落實資料流通利用全過程相關主體的安全責任。健全資料分類分級標準,加強對涉及國家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資料的保護。

九、最佳化產業發展環境

(一)加強制度標準建設

加快建立資料產權歸屬認定、市場交易、權益分配、利益保護制度,鼓勵探索資料產品、軟體和服務計價新模式。健全資料領域監管制度機制,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資料產業執行監測。落實《國家資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加快推動資料資源、資料技術、資料流通利用、資料基礎設施等標準規範研製。加強國際國內資料標準銜接,積極參與國際資料治理規則制定。

(二)加大財政金融支援

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等相關資金,對符合條件的資料產業專案予以支援。鼓勵“投早投小”,充分發揮現有政府投資基金作用,支援有條件的地方設立資料產業投資引導子基金,培育資料領域專業性投資機構,推動資料產業高質量發展。鼓勵地方建立資料企業培育庫,加強投融資合作對接。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符合資料企業發展特徵的金融產品。

(三)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面向產教融合,加快資料領域學科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交叉學科人才。堅持需求導向,發揮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和引領作用,推進政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構建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相互支撐的資料領域學科專業建設體系,支援高校、科研機構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大力培養領軍科學家。立足產業發展,重點培養資料採集、治理、分析及合規建設等方面的專業人才、複合型人才,打造高水平資料人才隊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立首席資料官。突出創新引領,加大引智引才工作力度,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資料人才,支援資料領域人才出國(境)培訓交流。
各級發展改革、資料、教育、財政、金融監管、證監等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把促進資料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推進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的重要舉措,認真組織實施,狠抓貫徹落實,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附件:資料技術和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資料局
教育部
財政部
金融監管總局
中國證監會
2024年12月28日
附件  
資料技術和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資料採集。推動基於5G、物聯網等技術的資料即時採集方式創新,支援高精度資料採集、合規採集、自動識別採集等採集技術創新,提升資料採集自動化智慧化水平。
資料儲存。加快發展高頻寬、高容量、高效能儲存器,推動湖倉池一體、資料編織、資料壓縮等技術創新。支援面向資料分類分級管理使用需求,提供全棧資料儲存產品和解決方案。
資料治理。推動資料清洗、質量檢測、資料加工、資料標註、資料整合等技術和業態發展,創新資料開發治理一體化模式,支援人工智慧技術在自動化資料處理、資料標註、模型構建、預測分析等領域的應用。
資料分析。大力發展雲計算、邊緣計算,推進商業智慧、資料引擎、資料融合、資料視覺化、大資料平臺等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支援機器學習、預訓練大模型、深度合成服務演算法等迭代創新。加速向量資料庫、多模態資料分析等即時檢索分析技術突破。
資料交易。發展資料流通交易市場,培育資料經紀、資料託管等新業態,提高第三方服務機構專業服務能力。
資料應用。深化產業發展、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資料應用,培育“資料即服務”等資料智慧應用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支援大模型應用創新發展。大力支援重點行業高質量資料集建設。
資料安全。支援資料加密、防勒索、容災備份、資料冗餘等技術產品推廣應用,加強量子加密、多因子身份認證、端到端加密、零信任安全等技術創新,加快突破可信資料空間、區塊鏈、隱私計算、匿名化等資料可信流通技術,發展資料安全監測預警、資料合規檢測、人工智慧資料安全等服務業態。
。。。。。。

全部AI及資料中譯本及資訊請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