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導遊和醫院曝更多細節!寶媽們提高自身免疫力是王道!

大S導遊曝光了他們一家人在日本旅遊的行程。
1月29日,導遊接到大S,此時大S已經出現了咳嗽症狀,並且伴有哮喘。
1月30日-31日,大S身體依舊感到不適,30日也一直沒有去醫院看診,直到31號晚上被日本的救護車接走,但是31日晚上後半夜,就被送回到了住所處。
2月1日,大S身體仍然不舒服,但堅持不耽誤行程,導遊陪伴大S一家人去日本鄉下游玩,隨後1號下午大S實在忍受不住,就去了小診所看病。
但是小診所未能診斷出來,於是在小診所開完轉診單之後去了一家大醫院,被診斷為“甲型流感”,隨後開了藥一行人就從鄉下回到城裡。
導遊後面提到,開完藥後他帶著大S回來,“患者並沒有立即去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結果,在半夜時分,患者的情況突然惡化,我們趕緊叫了救護車,將她送往醫院”,無奈憾事終究發生,大S在2月2日早上7點病逝。
醫院急診科記錄顯示:血氧飽和度已降至89%,但患者卻選擇出院。血氧飽和度的正常值通常在95%到100%之間。如果血氧飽和度低於90%,可能表明存在低氧血癥,建議及時就醫。是否需要住院治療取決於具體病情和醫生的評估,若血氧飽和度持續低於90%或伴隨嚴重症狀,如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等,通常需要住院治療。請務必遵循醫生的建議。
大家昨天都看了一天的新聞,唏噓不已,慨嘆人生無常。尤其是我們40歲左右的媽媽們,上有老,下有小,忙工作,忙家庭,很容易使得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各種病痛。咱們一定要愛自己,照顧好自己,從生活習慣和飲食入手,提高免疫力,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地活……
一、免疫力下滑的“中年危機”:40歲女性的健康真相
40歲後,女性免疫力下降的“幕後推手”往往藏在日常細節中:  
代謝減速:肌肉量每年減少1%,基礎代謝率下降,免疫細胞更新變緩。  
激素波動:雌激素水平波動,影響免疫調節功能(如T細胞活性)。  
慢性壓力:工作、家庭雙重壓力,長期高皮質醇抑制免疫系統。  
腸道失衡:40歲後腸道菌群多樣性降低,70%的免疫防線隨之動搖。  
訊號預警:反覆感冒、傷口癒合慢、易疲勞、口腔潰瘍頻發,都是免疫力“告急”的徵兆!
二、5個習慣:低成本啟用“免疫戰鬥力”
1. 科學運動:每週3次“代謝重啟計劃”
抗阻訓練(關鍵!):啞鈴深蹲、彈力帶划船(每週2次),增肌提升抗體合成效率。  
有氧穿插:快走、游泳(每週150分鐘),促進血液迴圈,清除炎症因子。  
碎片化微運動:刷牙時踮腳尖、等電梯時靠牆靜蹲,積少成多。  
2. 飲食公式:抗炎+高蛋白+腸道友好
抗炎早餐:燕麥+奇亞籽+藍莓+核桃(抑制慢性炎症)。  
高蛋白午餐:清蒸魚/豆腐+西蘭花+雜糧飯(維持免疫細胞原料)。  
輕晚餐:南瓜小米粥+涼拌菠菜(減輕腸道負擔)。  
關鍵細節:每餐吃夠一拳蔬菜、一掌心蛋白,食用油換橄欖油或亞麻籽油。
3. 睡眠修復:抓住“免疫黃金7小時”
22:30前入睡:深度睡眠促進褪黑素分泌,增強免疫細胞活性。  
睡前儀式:泡腳10分鐘(加生薑片)+ 聽輕音樂(降低皮質醇)。  
補覺策略:午休≤30分鐘,避免碎片化熬夜。  
資料支援:睡眠不足6小時的女性,免疫力下降風險增加50%。
4. 壓力管理:每天5分鐘“心理疫苗”
呼吸法:4-7-8呼吸(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快速減壓。  
正念練習:洗碗時專注水流觸感,打斷焦慮迴圈。  
情緒出口:每週與閨蜜吐槽1次,釋放負面情緒。  
科學依據:長期壓力會使免疫球蛋白IgA減少40%,增加感染風險。
5. 腸道養護:打造“免疫根據地”
補充益生菌:酸奶、泡菜、納豆(優選含乳雙歧桿菌的產品)。  
膳食纖維:每天1拳菌菇、半斤綠葉菜(餵養有益菌群)。  
避雷清單:少吃加工食品、反式脂肪(破壞腸道屏障)。  
專家提醒:腸道健康決定70%免疫力,40歲後需重點維護!
三、3類食物:吃出“抗病體質”
1. 免疫細胞“加油站”:優質蛋白
必吃清單:雞蛋、三文魚、雞胸肉、豆腐。  
懶人食譜:水煮蛋+豆漿(早餐)、香煎三文魚+蘆筍(午餐)。  
原理:蛋白質是抗體和免疫細胞的合成原料,40歲後需求增加20%。
2. 抗炎抗氧化“衛士”:彩虹色果蔬
紅色陣營:番茄(番茄紅素)、彩椒(維生素C)。  
紫色陣營:紫甘藍(花青素)、藍莓(抗氧化王者)。  
綠色陣營:西蘭花(蘿蔔硫素)、菠菜(葉酸)。  
搭配技巧:每天吃夠5種顏色,打成果蔬汁或做成沙拉。
3. 免疫調節“加速器”:鋅+維生素D
鋅來源:牡蠣、南瓜籽、牛肉(促進免疫細胞分裂)。  
維生素D:日曬10分鐘+富含D食物(香菇、蛋黃)。  
警告:40+女性普遍缺維生素D,缺乏者感染風險翻倍!
四、進階貼士:給忙碌媽媽的“免疫力加分項”
茶飲替代咖啡:綠茶(多酚抗炎)、玫瑰花茶(疏肝解鬱)。  
穴位按摩:每天按揉足三里、合谷穴各3分鐘,激發正氣。  
定期體檢:關注甲狀腺功能、維生素D水平(免疫力隱形指標)。  
結語:免疫力是“養”出來的。
40歲女性的免疫力逆襲,沒有捷徑,唯有將科學習慣融入生活細節。堅持3個月,你會發現:感冒少了、精力足了,連皮膚都透亮起來!記住,最好的“補藥”不是藥,而是你的每一天。
轉發提醒身邊姐妹,一起做健康“不倒翁”!🌸  
附:免疫力自測表。

以下是專為40歲左右女性設計的免疫力自測表,幫助快速評估當前免疫狀態,並提供針對性改善建議。建議收藏自測,每月追蹤變化!

【自測後行動指南】
1. 高風險者: 

   – 重點改善:睡眠(22:30前入睡)+ 每日10分鐘深呼吸(降低皮質醇)。 

   – 飲食調整:早餐增加1杯無糖酸奶+1把藍莓,午餐必吃深綠色蔬菜。 

2. 中低風險者: 

   – 每週增加2次抗阻訓練(如啞鈴深蹲),晚餐減少精製碳水。 
附:免疫力加分小技巧

– 每天曬太陽10分鐘(補充維生素D)。 

– 晨起空腹喝溫水+1勺奇亞籽(促進腸道蠕動)。 

– 睡前按摩足三里穴3分鐘(增強正氣)。 

祝大家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
此文為“英國養娃那些事兒”編輯作品
謝謝轉發分享和留言
https://www.ukkids.co.u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