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免疫逃逸有解了!研究表明:VDAC2缺失觸發腫瘤細胞死亡和炎症重程式設計,助力癌症療法!

在《Nature》期刊發表的這篇文章中,美國的科研團隊探討了電壓依賴性陰離子通道2(VDAC2)在腫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研究表明,VDAC2作為一種免疫訊號依賴的檢查點,限制了干擾素-γ(IFNγ)介導的腫瘤破壞和腫瘤微環境的炎症重程式設計。透過靶向腫瘤細胞中的VDAC2,研究人員發現可以增強IFNγ誘導的細胞死亡和cGAS-STING訊號通路的啟用,從而顯著改善抗腫瘤效果和免疫治療反應。研究還揭示了BAK是VDAC2缺失效應的介導者,IFNγ刺激增加了BIM、BID和BAK的表達,而VDAC2缺失則導致了不受控制的BAK啟用和線粒體損傷。最終,線粒體DNA異常釋放到細胞質中,激活了強大的cGAS-STING訊號和I型干擾素反應。重要的是,STING訊號成分的共缺失減弱了VDAC2耗竭的治療效果,表明靶向VDAC2可以將CD8 T細胞和IFNγ介導的適應性免疫與腫瘤內在的先天免疫樣反應相結合。研究結果揭示了VDAC2作為克服腫瘤免疫逃逸的雙重作用靶點,並強調了協調破壞和炎症腫瘤以實現有效癌症免疫治療的重要性。
01
研究背景
儘管免疫療法如過繼細胞療法(ACT)和免疫檢查點阻斷(ICB)在癌症治療中顯示出顯著的臨床益處,但大多數實體瘤患者並未獲得持續的臨床反應。CD8 T細胞在癌症免疫迴圈和免疫治療效果中起重要作用,主要透過釋放細胞毒性顆粒和產生促炎細胞因子,特別是干擾素γ(IFNγ)。IFNγ透過增加腫瘤抗原呈遞和化學趨化因子產生來調節腫瘤微環境(TME),從而有助於腫瘤控制。然而,許多癌症透過不明機制逃避免疫監視,尤其是對IFNγ和CD8 T細胞誘導的細胞毒性作用的抵抗。因此,研究如何克服腫瘤對IFNγ和CD8 T細胞的抵抗機制,以增強抗腫瘤效果和最大化免疫治療反應,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腫瘤微環境的特徵是癌細胞與免疫細胞之間的營養競爭和代謝通訊,這也促進了腫瘤的免疫逃逸。儘管針對代謝相關過程如線粒體複合物I的電子流動或自噬的治療可以重新啟用抗腫瘤免疫和ICB,但我們對腫瘤細胞中介免疫逃逸的分子或通路的系統理解仍然不足。透過CRISPR–Cas9基因篩選,研究確定了電壓依賴性陰離子通道2(VDAC2)作為一種免疫訊號依賴的檢查點,限制了IFNγ介導的腫瘤破壞和腫瘤微環境的炎症重程式設計。靶向VDAC2可以增強IFNγ誘導的細胞死亡和cGAS–STING啟用,顯著改善抗腫瘤效果和免疫治療反應。
02
研究發現
研究揭示了電壓依賴性陰離子通道2(VDAC2)在腫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透過體內和體外CRISPR-Cas9基因篩選,研究人員發現VDAC2作為一種免疫訊號依賴的檢查點,限制了干擾素-γ(IFNγ)介導的腫瘤破壞和腫瘤微環境的炎症重程式設計。靶向VDAC2可以增強IFNγ誘導的腫瘤細胞死亡和cGAS-STING訊號通路的啟用,從而顯著改善抗腫瘤效果和免疫治療反應。
研究還發現,VDAC2缺失透過BAK蛋白介導了IFNγ刺激下的線粒體損傷,導致線粒體DNA異常釋放到細胞質中,激活了cGAS-STING訊號通路和I型干擾素反應。重要的是,STING訊號通路的共缺失減弱了VDAC2缺失在腫瘤細胞中的治療效果,表明靶向VDAC2可以整合CD8 T細胞和IFNγ介導的適應性免疫與腫瘤內在的先天免疫樣反應。
03
臨床意義
增強免疫治療效果:VDAC2的缺失增加了腫瘤細胞對CD8 T細胞和IFNγ的敏感性,透過啟用cGAS-STING訊號通路,提升了抗腫瘤免疫反應。這表明,透過靶向VDAC2可以增強現有免疫治療(如ICB和ACT)的療效。   克服免疫逃逸:研究表明,VDAC2的缺失可以克服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這對於提高免疫治療的成功率,尤其是對那些對傳統治療耐藥的腫瘤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促進腫瘤微環境的炎症重塑:VDAC2缺失引發了腫瘤微環境的炎症重程式設計,增加了腫瘤內CD8 T細胞的積累和效應功能。這種重塑可能進一步增強免疫系統對腫瘤的識別和攻擊能力。   聯合治療策略的潛力:研究還指出,VDAC2與其他分子(如PTPN2)的聯合靶向可能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為開發新的聯合治療策略提供了基礎。   總體而言,這項研究揭示了VDAC2作為癌症治療靶點的潛力,透過促進腫瘤細胞死亡和炎症反應,增強免疫系統的抗腫瘤能力。這為未來的癌症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04
實驗策略
1. CRISPR-Cas9基因篩選: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技術對代謝相關基因進行體內和體外的基因篩選。透過靶向3017個代謝相關基因,他們確定VDAC2是一個免疫訊號依賴的檢查點,抑制了干擾素-γ(IFNγ)介導的腫瘤破壞和腫瘤微環境的炎症重塑。
2. 基因相互作用篩選:研究人員進行了全基因組尺度的基因相互作用篩選,以識別VDAC2缺失誘導效應的介導因子。他們發現BAK(Bcl-2相關的X蛋白)是VDAC2缺失效應的關鍵介導因子。
3. 功能驗證實驗:透過轉導Cas9表達的B16-OVA黑色素瘤細胞和MC38-OVA腫瘤細胞,研究人員驗證了VDAC2缺失如何增強腫瘤細胞對CD8 T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的敏感性。此外,他們在免疫健全和免疫缺陷小鼠模型中進行了體內實驗,進一步驗證了VDAC2缺失對腫瘤生長的影響。
4. 訊號通路分析:透過轉錄組分析和ATAC-seq(轉座酶可及染色質測序)分析,研究人員揭示了VDAC2缺失如何影響IFNγ訊號傳導以及cGAS-STING訊號通路的啟用,導致I型干擾素響應增加。
5. 細胞死亡和炎症反應測定:透過LDH釋放、即時成像和細胞死亡標誌物的檢測,研究人員測定了IFNγ誘導的細胞死亡和VDAC2缺失導致的炎症反應。
6. 小鼠腫瘤模型:為了評估VDAC2在腫瘤發展的影響,研究人員使用了多種小鼠模型,包括皮下和肺轉移模型,研究VDAC2缺失對腫瘤生長和免疫治療反應的影響。
05
資料解讀
圖1:VDAC2缺失使腫瘤對IFNγ誘導的細胞死亡和免疫治療更加敏感
Figure 1 探討了VDAC2缺失對腫瘤細胞在IFNγ誘導下的死亡敏感性及其對免疫治療的影響。A. 為了研究VDAC2缺失對腫瘤細胞死亡的影響,對VDAC2缺失的腫瘤細胞進行了IFNγ處理,透過細胞存活率分析,結果顯示VDAC2缺失的腫瘤細胞在IFNγ處理後存活率顯著降低。B. 為了驗證VDAC2缺失是否增強了腫瘤對免疫治療的敏感性,在小鼠模型中進行了免疫治療實驗,結果表明VDAC2缺失的小鼠腫瘤體積顯著減小,顯示出對免疫治療的增強反應。結論:VDAC2缺失能夠增強腫瘤細胞對IFNγ誘導的細胞死亡的敏感性,並提高腫瘤對免疫治療的響應效果。
圖2:VDAC2缺失引發的腫瘤微環境炎症重程式設計需要IFNγ
Figure 2 A. 為了探討VDAC2缺失對腫瘤微環境中炎症因子的影響,對VDAC2缺失的小鼠模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IFNγ的表達顯著增加。B. 為了驗證IFNγ在VDAC2缺失引起的炎症重程式設計中的作用,使用IFNγ中和抗體處理小鼠,結果表明,IFNγ中和後,炎症因子的表達水平顯著下降。C. 為了進一步確認IFNγ的作用,在VDAC2缺失的小鼠中敲除IFNγ基因,結果顯示,敲除IFNγ後,炎症因子表達恢復至正常水平。結論:VDAC2缺失引發的腫瘤微環境炎症重程式設計依賴於IFNγ的存在。
圖3:VDAC2缺失促進IFNγ誘導的線粒體DNA釋放和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啟用
Figure 3 研究了VDAC2缺失對IFNγ誘導的線粒體DNA釋放和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啟用的影響。A. 為了研究VDAC2在IFNγ誘導的線粒體DNA釋放中的作用,對VDAC2敲除細胞和對照細胞進行了IFNγ處理,並使用qPCR分析線粒體DNA的釋放情況。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VDAC2敲除細胞中線粒體DNA釋放顯著增加。B. 為了驗證VDAC2缺失是否影響STING的啟用,對VDAC2敲除細胞和對照細胞進行了IFNγ處理,並透過免疫印跡分析STING訊號通路的啟用狀態。結果表明,VDAC2敲除細胞中STING訊號通路的啟用顯著增強。結論:VDAC2缺失能夠促進IFNγ誘導的線粒體DNA釋放,並增強STING訊號通路的啟用。
圖4:BAK在VDAC2缺失條件下介導對IFNγ的響應效應
Figure 4 探討了在干擾素γ(IFNγ)刺激下,BAK在VDAC2缺失條件下的作用機制。A. 為了研究VDAC2缺失對細胞凋亡的影響,使用免疫印跡分析了在IFNγ處理後,VDAC2缺失細胞中BAK的活化情況。結果顯示,VDAC2缺失導致BAK的活化增加。B. 為了驗證BAK在VDAC2缺失條件下對細胞凋亡的影響,在VDAC2缺失細胞中敲除BAK,使用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凋亡率。結果表明,BAK的敲除顯著降低了VDAC2缺失引起的細胞凋亡。C. 為了進一步確認BAK在VDAC2缺失條件下的作用,在VDAC2缺失細胞中過表達BAK,並使用免疫印跡分析檢測BAK的活化。結果顯示,過表達BAK進一步增強了VDAC2缺失引起的BAK活化。結論:BAK在VDAC2缺失條件下介導了對IFNγ的響應效應,VDAC2缺失透過增加BAK的活化促進細胞凋亡,而BAK的敲除可以減弱這一效應。
06
主要結論
這項研究揭示了電壓依賴性陰離子通道 2 (VDAC2) 在腫瘤免疫逃逸中的關鍵調節作用。研究表明,VDAC2 缺失能夠增強幹擾素-γ (IFNγ) 誘導的腫瘤細胞死亡,並激活 cGAS-STING 通路,顯著改善抗腫瘤效果和免疫治療反應。透過基因相互作用篩選,研究發現 BAK 是介導 VDAC2 缺失效應的關鍵因子。IFNγ 刺激增加了 BIM、BID 和 BAK 的表達,VDAC2 缺失導致 BAK 的不受控啟用和線粒體損傷,進而釋放線粒體 DNA 到細胞質中,啟用 cGAS-STING 訊號和 I 型干擾素反應。VDAC2 的靶向將 CD8 T 細胞和 IFNγ 介導的適應性免疫與腫瘤內在的固有免疫樣反應結合,表明 VDAC2 是克服腫瘤免疫逃逸的雙重作用靶點。
07
討論總結
該研究強調了 VDAC2 在腫瘤免疫逃逸和抗 IFNγ 介導的細胞毒性中的重要作用。VDAC2 的缺失不僅促進了 IFNγ 誘導的腫瘤破壞,還透過線粒體損傷和 cGAS-STING 通路的啟用,增強了腫瘤微環境的炎症轉變。研究表明,靶向 VDAC2 可以有效克服腫瘤免疫逃逸,提高免疫治療的效果。透過與 BAK 的相互作用,VDAC2 調節 IFNγ 誘導的線粒體外膜通透化和細胞死亡,同時觸發 cGAS-STING 介導的炎症訊號。研究建議,VDAC2 的靶向可能為改善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提供新策略,並可能與其他治療方法聯合使用以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在臨床應用中,VDAC2 作為治療靶點的潛力需要進一步探索,特別是在選擇性靶向策略以最小化潛在不良影響方面。總體而言,該研究為癌症治療提供了一種透過啟用“炎症性凋亡”以增強腫瘤免疫反應的新思路。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