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天下在異地的打工人都一樣,為節約房租,寧可住得離公司遠一些,而代價就是要花更多時間在通勤上。
40歲的Racheal Kaur也是如此,但她把
“通勤”二字推向了另一個高度
,每天上班坐的不是地鐵或動車,而是飛機……

(Racheal Kaur)
Racheal是亞洲航空財務運營部門的副經理,家住馬來西亞檳城,但工作地點位於吉隆坡。
此前她都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住,每週只回檳城一次,但家裡還有兩個才
11、12歲的孩子
,Racheal發覺分隔兩地難以陪伴她們成長,於是為了平衡工作和家庭,在2024年初做出了一個新的決定 ——
回到檳城住,每天搭飛機上下班
。

(示意圖;圖片來自網路)
這並不容易,為了不遲到,Racheal每天早上最晚4點15分就要起床,然後洗澡穿衣服,保證5點前出門,開車前往檳城機場,趕上5點55分的航班。
航程大約30到40分鐘,在此期間,Racheal通常會花幾分鐘反思自己的生活,聽聽音樂,再欣賞一下風景。好在公司離機場很近,下飛機後步行5到7分鐘,就能趕在7點45分左右抵達辦公室。
結束一整天的工作後,她還要再折騰回檳城,大概晚上8點才到家。每天航行700多公里,一週五天,這樣的行程她已經堅持了一年,整整飛了180000公里。
很多人都覺得這實在太瘋狂了,Racheal也承認,每天4點起床的確很累,但這種通勤方式同時也為她帶來了不少好處。
比如,她每天都能回家陪伴孩子,叮囑她們寫作業:“只要看到孩子,自己身上的疲憊也都會消失。”
此外,節省開支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Racheal本身就在亞洲航空工作,但她透露沒有員工福利,仍需要自己花錢買機票,可即便這樣,她每月機票開銷仍小於吉隆坡的生活成本。
此前加上吃飯付租房等,每月她至少要花2111馬幣(約人民幣3457元),可
現在每月的通勤費已減少到1407馬幣(約人民幣2305元)。

(Racheal每天搭飛機上下班)
這種做法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熱議,Racheal成了當之無愧的“超級通勤族”。而網友們對此看法不一:
“對於馬來西亞人,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合理的通勤方式,因為她的辦公室就緊挨著機場。
既省下了租金,又不用面對吉隆坡的交通,真的太棒了
!不過早上4點鐘起床真是太可怕了,天啊。”

(來自YouTube評論區)
“這對她來說很合理,因為這是價效比最高且最高效的解決方案:
1.住在檳城並飛往吉隆坡,比住在吉隆坡要便宜。
2.飛行時間很短,不用倒時差。
3.她乘坐自己公司的航班,機票更便宜。
4.她的辦公室就在吉隆坡機場,下飛機後無需額外通勤。
5.她覺得陪伴孩子十分重要,不能一週離家5天。”

(來自YouTube評論區)
“……無法理解,為什麼就不能讓家人搬到吉隆坡,或者在檳城找一份新工作?”

(來自YouTube評論區)
“她早上4點起床,晚上7點30分才到家,大約只有1小時的時間和家人相處,然後就得準備睡覺了。我無法想象這樣的生活,很幸運,我不用經歷這些。”

(來自YouTube評論區)
然而不管多麼難以置信,這種飛來飛去的通勤方式早就已經存在了。事實上,Racheal也不是第一個坐飛機上班的打工人。
此前一位美國的髮型師Kaitlin Jay也是如此。為了享受慢生活,同時也離男朋友更近,2023年4月,Kaitlin從曼哈頓搬到了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居住。
但她放不下以前的顧客,於是每兩週固定返回曼哈頓一次,早上5點半就要起床,趕上7點15的航班飛往紐約,緊接著開啟一天的工作,大概要為10到15位客戶做髮型,一直忙到晚上9點左右。
她每月為了機票和租房等要額外花費近1000美元(約人民幣7297元),倒不會虧錢,因為在每位顧客身上都能賺取100美元,就是很辛苦,但她喜歡這種生活。

(髮型師Kaitlin Jay)
另有一位在《華爾街日報》工作的記者Chip Cutter也是如此,他的公司在紐約,而家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
他不願花一大筆錢在紐約當地租老舊陰暗的公寓,於是乾脆從家通勤。
同樣是一大早4點15分就要起床趕往機場,順利的話能在3小時內抵達辦公室,很折騰,但開銷比住在紐約要少。
歸根結底,無論是為了省錢還是陪伴家人,異地通勤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沒準某天,乘飛機通勤也會成為新的潮流呢……
ref:
https://nypost.com/2025/02/12/lifestyle/super-commuter-mom-travels-to-work-by-plane-every-day-because-its-cheaper-than-renting-there/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trending/indianorigin-mom-of-two-flies-5-days-a-week-to-work-in-malaysia-supercommuter-101739237397499.html

本文系授權釋出 , by 事兒君,From 英國那些事兒,微訊號:hereinuk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