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青藏高原,我們首先來到的是西寧。西寧坐落在青藏高原的西北邊緣,是唐蕃古道和茶馬之路的起點之處,是南絲綢之路上的關鍵節點。在通往西藏的路上,西寧是繞不過的城市。
這座城市和很多邊城一樣,經歷了從兵城到買賣城的形成歷史。這裡被稱為山宗水源,作為三江的發源地和中華水塔,青海被賦予了重要的生態意義。如何保護好生態又搞經濟建設?最近的走訪讓我眼前一亮:西寧打算利用充沛的綠色電力,搞算力之都。

掀開倒扣的陶碗,裡面是一團拉麵。要知道,這是四千年前的麵條,是中國有史以來發現最早的麵條,而它的主人早已不知何處去,留下了這最後的一餐。
這隻碗出土在青海海東的喇家遺址,時光已經過去四千多年了。
喇家聚落在黃河岸邊的一片臺地上,除了這條足以灌溉農田的大河,他們的聚落裡還有幾條小河。聚落裡有半地窖式的民居,有做陶的作坊,有祭祀的天台,有集中的墓葬區。
女人們在這裡採集果子、耕著地,男人們在這裡狩獵、打魚,以及做皮毛編制和燒陶器。孩子們在追逐黃狗,一切都那麼生機勃勃。
地震突然就來了。天塌地陷,讓人頭暈目眩,山崖上的泥石流瞬間就滾落了下來,咆哮著,所到之處將一切夷平。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一位母親佝僂著腰,把腰彎成一張弓,緊緊地把孩子摟在腹部。這對母子就以這樣姿態固定在黃土層中,那清晰的骨骼,穿越千年還在訴說著偉大的母愛。
後來的考古挖掘發現,這裡是一座突然被遺棄的部落,這裡有陶器,玉器和青銅器,這裡的建築符合城市的聚落規劃。它像一段原始人類社會的生活橫切面,生動地展示了當時的生態。故此,這裡又被稱為“中國的龐貝古城”。
在億萬年前,青藏高原曾經是一片汪洋。後來的地殼運動,山峰日漸隆起,竟然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的群山,還有那數不清的高原湖泊。於是,遊牧民族便開始逐水草而居,農耕部落開始在高原的平地上種植粟子和青稞。
貝殼這種美麗的物件,最早肯定是部落頭人們的項鍊。後來,隨著貿易的頻繁發生,它們被穿成串,成為交易的貨幣。青海有兩種文化形態在貿易,宗日人向馬家窯人賣皮毛和牲畜,馬家窯人向宗日人賣粟谷和黍子。海貝不夠用了,他們又製造出石貝、銅貝和金貝。
河湟地區,誕生了最早的青海民歌。叫《花兒》。每次我聽到他們唱起《花兒》,都覺得像一股凜冽的清水淌過了心頭。


一首王昌齡的《從軍行》,寫出了軍旅的孤獨與寂寥。西寧和很多邊城一樣,經歷了從兵城到佛城,再到買賣城這樣的發展三部曲。
在秦朝,政府在此設定了隴西郡。西漢時期,漢族人開始在此屯墾開荒。五代十國時期,青海總是被那些遊牧民族建立的小政權所左右,時不時就換了名字。在北魏時代,西寧還沒有出現,當時的郡治為鄯州,在今天西寧市曹家寨一帶。
真正讓西寧這一地區變得重要起來的,是青藏高原上吐蕃王朝的興起。羌人在古代的西藏和青海地區廣泛遊牧,上千年來都是零星而分散的部落。從公元6世紀開始,位於雅魯藏布江流域東部的雅隆部逐漸強大起來,勢力擴大到拉薩河流域。到了7世紀初,松贊干布繼位後,先用武力征服了周圍的各個部落,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並不是偶然崛起的,和它同時並起的還有大唐王朝。松贊干布和唐太宗是一個時代的人物,這才有了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的故事。
根據唐史記載,唐朝建國初期,吐蕃有40萬軍隊,突厥有百萬軍隊,唐軍有60萬軍隊。那麼我們可以想象,唐朝要產多少小麥和水稻,吐蕃要產多少青稞,突厥要產多少牛羊,才能養得起如此龐大的軍隊。
在隋唐時期,東亞的氣候是非常溫暖的,氣溫比南北朝時期上升了好幾度。溫度的上升,導致了氣候的變化,雪山融化,雨水充沛,很多荒原變成了良田。這是歷史上有資料可查的第二次氣候變暖,這個變暖的週期時長兩三百年。由此,就給了吐蕃、唐朝崛起的良機,大量良田的增加,必然讓人口激增,於是便可以養得起龐大的軍隊。
某種程度上講,我們看到自信又豪邁的唐人氣象,可能就來自氣候變暖,物產的豐饒,真是人努力天幫忙。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果真是歷來如此。根據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的研究,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比較寒冷的一段時光,此後到了隋唐時期,氣候變得比現在還要溫暖。
安史之亂之前,四川的涪陵盛產荔枝,長安的宮內遍植梅樹和柑橘。溫暖又溼潤的氣候,讓長安變成了真正的天府之國。但自宋朝之後,柑橘在秦嶺以北就再也見不到了。
氣候變暖,上天一樣也眷顧了吐蕃王朝。當時青藏高原的氣溫比現在高幾度,這對於當地青稞的生長大有好處,一方面是產量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新開了許多良田。
雖然史書上並沒有吐蕃王朝糧食產量的詳細記錄,但是從吐蕃王朝能夠調動的兵力來看,其人口基數顯然有明顯的增長。
盛唐藉助天時地利,任用蕃將帶領唐兵,多次戰役後滅掉了龐大的突厥兵團。自此北部邊疆平定。安史之亂中,吐蕃多次出兵幫助唐軍平叛。安史之亂後,吐蕃趁機佔領了河西走廊和隴右地區。
竺可楨的研究說,宋朝初,全球天氣開始變冷,當時青藏高原的氣候肯定也相應地變得寒冷了,青稞不僅減產,而且許多地方不適宜種植青稞了。沒有了足夠的糧食支援人口和軍隊,吐蕃不僅對外擴張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原來奪取的西域、青海、尼泊爾等地,也紛紛脫離了吐蕃王朝的控制。
晚唐時代,也恰是吐蕃政權的末期。天氣變冷導致作物減產,牛羊減少。吐蕃內部也發生了叛亂,由此分成了十來個小的遊牧部落。互相爭鬥幾十年後,一支吐蕃後裔來到了青海,在西寧建立了唃廝囉政權,這座城叫“青唐城”。

北宋始終將西夏視為心腹大患。西夏的立國後,攔住了漢唐以來的絲綢之路,“夏國將吏率十取一,擇其上品,商人苦之。後以物美惡雜貯毛連中,然所徵亦不貲”。位於西寧的唃廝囉政權剛成立後,環視四周他們決定:與宋朝結盟做貿易,與西夏對抗。
宋仁宗封唃廝囉為“寧遠大將軍、愛州團練使”,並給以優厚的俸祿,唃廝囉的子孫繼承人董氈、阿里骨、瞎徵、隴等,世代均由大宋封官任職。
在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南面,有一條與河西走廊平行的古道,經青海古羌人居住區通達今新疆乃至域外的路線,被歷史學家稱為“絲綢之路青海道”。青海道起於漢,興於南北朝,盛於唐宋,前身是“羌中道”。該道經河湟地區、青海湖、柴達木盆地,翻越阿爾金山進入西域。
青海道主要分三路,北路出西寧向西北行,渡大通河,越祁連山,進入甘肅;中路出西寧經青海湖北岸,沿柴達木盆地北緣至大柴旦,北上經當金口至敦煌;南路自西寧過日月山,沿青海湖南岸、柴達木盆地南緣,經都蘭、格爾木,西出阿爾金山至新疆若羌。中路和南路均橫穿青海省全境,出省境後經河西走廊與新疆的絲綢之路合併。青海道成為歐洲和西域各國的商隊,進入宋朝國界的新通道。
唃廝囉政權建立後,他們主動擔負起恢復和保護中西商隊的任務,青海道暢通了,這條古絲綢之路上又響起了駝鈴聲。唃廝囉在青唐城設立了交易市場,並在沿途設定了許多驛站接待過往的使團和商團,要求本地居民與過往商團和諧相處,鼓勵和扶植他們開設貨棧,並要求食宿價格不能太高。同時,大宗貨物和大型商團過境時,國家還會派兵保護,使他們能夠順利抵達北宋境內。
就這樣,青海道取代了河西走廊成為西域通往中原的主要線路,當時的青唐城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貿易城市,無數貢使和商團紛紛改道於此,並從這裡直趨宋朝當時的都城開封。
青唐城成為茶馬貿易的國際城市,如宋神宗元豐年間,馬源充裕,一百斤茶可換一匹馬。以後茶葉價格下滑,要250斤茶才能換一匹馬。
當時的青唐城內,不僅有來自內地、遼、西夏等地的商人,還有不少來自闐、回鶻、高昌等西域地區的商人,乃至古波斯、西亞、阿拉伯半島等地的商人定居貿易。
在城裡,有各種寺院,有集市,儼然成為宋朝邊疆的商貿之城。十二世紀初,宋軍多次打敗吐蕃,佔領此城並改名為西寧,西寧這個名字由此沿用至今。
在明清兩代,山西商幫跋山涉水來到了西寧城做買賣,把這裡的皮毛、牲畜販往內地,也把內地的茶葉和百貨帶到青藏。山陝商幫在西寧城開起了上百家店鋪,生意無不興隆。來到西寧的商人們蓋起了山陝會館,在這裡聚會、議事、祭祀、唱戲,山陝會館還經常放電影,成為老西寧人閒逛的好去處。
山西人把汾酒的配方帶到青海,在互助土族自治縣支起了燒鍋,用本地的青稞做原料,釀出了甘洌的青稞酒。在民國時代,互助土族自治縣大小有上百家酒作坊,最具規模者八家,稱之為八大作坊。新中國成立後,合併為國營天佑德青稞酒廠。
五十年後酒廠瀕臨破產,又是一位山西商人出手買下,進行了股份制改造。這位山西商人就是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董事長李銀會,他衣著樸素,為人和善,和他交談過幾個小時,我深感這位來自山西絳縣的北大才子,再一次書寫了晉商輝煌。


青海在新能源電力方面有優勢。在2024年年底,我國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4.5億千瓦,首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青海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推動能源事業。
截至2024年11月,青海電力總裝機6224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5821萬千瓦,佔比93.5%,新能源裝機4325萬千瓦,佔比69.5%,居全國首位,在全國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佔比“雙主體”。這裡水豐光富風好,結合廣袤的戈荒土地和全國獨一無二的水光互補優勢,新能源開發利用條件全國最優。
發出來的電不能及時併網,豈不是白白浪費掉?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波動性,掣肘全國的清潔能源發電。在走訪中我們發現,全球最大的液態壓縮空氣儲能專案、青海首個儲氣罐式壓縮空氣(地下)專案目前已經開工建設,全球最大的高壓直掛構網型儲能工程在青海建成併網。
走進位於西寧市的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排程中心,在控制大廳的螢幕上,密密麻麻的數字即時跳動,風電、光電、水電等各類清潔能源發電量以及算力排程中心用能情況躍然眼前。
青海省工信廳一位官員告訴我們,依託綠電豐沛、氣候冷涼乾燥潔淨等資源優勢,青海今年打造了綠色算電產業協同發展的新賽道,目前已經成為全國首個綠色算電協同試點省。
他說,西寧正在大力發展算力經濟,他們邀請全國的科技企業、高新企業將算力中心佈局在西寧,這樣做的好處是首先電力供應充足又便宜,再者這裡常年平均溫度為5度,便於裝置降溫。
他告訴我,目前青海省與阿里、百度、京東、金山、360、科大訊飛等企業簽訂了算力的戰略合作協議,國家超算無錫中心青海大學分中心、中國聯通·阿里雲萬卡綠色算力、中國電信·金山智算中心已經開始啟動。
把綠色電力轉化為綠色算力,綠色經濟是個好生意。綠色電力已經成為青海的一張新名片,產業發展形成了集聚效應,在走訪中我們瞭解到,目前在青海投產的新能源製造企業超過40家。微風吹過初夏的樹葉,傳來一陣沙沙的響聲,古老的西寧城迸發出了年輕的活力。
—— · END · ——
No.6433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曹楨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