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追蹤】全球慘勝

本文先從亞洲的韓國新加坡日本三國開始講起。先給出結論:韓國已經完全沒事了;新加坡把外籍勞工中的無症狀患者全都篩了出來,其實早已沒啥問題;日本的佛系抗病更是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成功。下面是這三國的資料表:
先說韓國,韓國從4月18日之後的每日新增確診就是10宗左右,這已經相當於沒有了。韓國模式事實上就是為全世界所廣泛推崇的模式,它佈置了遍佈全國的400多個公路檢測點,由此開創了傳染病的公路檢測模式;它發起了“保持一米間距運動”,在此基礎上儘量維持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而不是粗暴的封城閉戶;對於已經確診的病患,區分症狀輕重情況決定在家隔離或是住院治療;對於人群聚集性的商業活動,如體育賽事和大型娛樂場所,予以關閉,其它商業設施則在維持人群疏離的原則下保持開放。這四條措施此後成為了全球各主要國家的標準措施,各國無非就是在這四條基礎上增刪而已。我大中國封城閉戶的防控措施其實根本就沒有任何其它國家抄襲,唯有韓國模式,成為了全世界的標準作業。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國將3月份的失業率維持在3.8%,較1月份的4.0%還略有下降。
基於韓國的情況已經完全穩定了下來,所以我這裡放上韓國每日更新的病例年齡分佈圖(韓國衛生部官網地址:http://ncov.mohw.go.kr/bdBoardList_Real.do?brdId=1&brdGubun=11&ncvContSeq=&contSeq=&board_id=&gubun=),韓國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8歲,這個資料已經不會再有什麼變化了,其中70歲以上死亡患者,佔全部死者的比例77.8%。這個情況與其它歐美國家完全一致。可見由始自終,新冠的危險人群就是80歲左右的老年群體,這些人身體機能衰弱並普遍患有基礎疾病,救治難度較大,同樣,這也是此後針對新冠的多種藥物,在針對重症患者的臨床表現上始終都難以盡如人意的緣故,這事我們放在下面第二節的美國篇再講。

(韓國患者年齡分佈圖)

新加坡的情況,有一條時間上的分界線:4月5日。從這一天開始,新加坡啟用5分鐘就可以出結果的新型試劑,並學習韓國經驗,對非新加坡籍的外來勞工進行主動的全面檢測。外來勞工群體在新加坡是較低階的群體,他們生活在密集的公共宿舍(新加坡本地稱之為客工宿舍),承擔了物流零售清潔等新加坡本地國民不願意從事的髒活累活。這部分人,成為了4月5日主要的感染者群體。
4月6日至今,根據新加坡衛生部的官網資料,新加坡的累計新增確診人數為1.49萬人,其中居住在客工宿舍的外籍勞工確診人數為1.38萬,佔比達到93%。比如4月30日新增的528例確診中,就有488例為客工宿舍主動檢測發現的病例。根據新加坡衛生部持續至4月30日的觀察(網址: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56-more-cases-discharged-528-new-cases-of-covid-19-infection-confirmed),

外籍勞工的1.38萬例確診病例,幾乎全部為無症狀患者,其中僅3例轉為重症病人

。這其實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觀察視角:無症狀患者轉為重症患者的比例低到僅有

1.38萬之3

,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正因為此,新加坡的新冠整體死亡率也是低到令人難以置信:至今僅15人病亡,死亡率僅

0.09%

(新加坡的住院病人資料表,截至4月30日,其在院病人總數1686人,其中重症病人僅22人。)
新加坡的國家體量很小,總人口只有564萬,也就是相當於我大中國的一箇中型城市。由於它執行主動型的全面檢測,它將人群中的無症狀患者儘可能的挖了出來,而在其它國家,即便再如何全面檢測,也沒法像新加坡那樣,執行全覆蓋式的主動檢測,因此極難將無症狀患者的資料探勘出來。這樣看來,新加坡的資料或許具備真正的參考意義:在加入無症狀患者作為基數之後,新冠的真實死亡率,或許也就是千分之一左右
當然了,即便是這部分外籍無症狀患者,現在也刷得差不多了,4月20日刷出了峰值的1426名確診,到4月30日已經下降到了528名。在這樣的背景下,

新加坡一季度末的失業率2.4%,僅略高於2月份的2.3%。這也算是一個很過得去的成績。

日本的情況就更加佛系,它一貫執行只測重症的路線。各位讀者都已經知道,所謂只測重症,其本質就是放縱輕症,從而形成群體免疫。在此期間日本時不時的假裝宣佈一些嚴管措施,但這都是應對小清新白左的口號,從來都不執行,並且日本政府因為擔心各大企業會錯意,它還要反覆強調這些措施都不具備強制執行力,如果有任何政府機構或者行業協會真的去執行這些措施的話,反而還要承擔賠償責任。這麼一通搞下來,就是日本的經濟秩序基本上不受干擾。

(日本截至4月29日的住院病患情況,注意,其中入住ICU的危重患者僅308人。對強大的日本醫療體系來說,這一點點的危重患者基本不足一提,毫無壓力。)

日本的問題,在於外籍遊客帶來的感染。注意,日本完全不限制外來遊客,機場除了偶爾抽檢出一些實在是發燒燒到就快暈倒的重症新冠病人之外,基本上就沒有機場檢疫這一說。它所發現的外籍遊客感染,基本上都是人家已經安安穩穩住下來才發現的,發現之後日本政府也無所謂,重症患者住院治療,輕症患者自我隔離,如此而已。在資料上(日本厚生勞動省相關資料網址:https://www.mhlw.go.jp/stf/newpage_11118.html),從3月16日到4月29日,日本本國國籍患者從599人增加到6142人,增加了5543人;而外籍遊客患者則從230人增加到7946人,增加了7716人。在此期間的外籍患者增加人數比本國患者多出39%,不過日本方面也不以為意。

日本經濟的外向性太強了,絕大部分產品依賴出口,斷絕對外聯絡對日本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因為這種堅持,日本一季度末的失業率

2.5%

,依然維持在其平均線上。並且,現在日本的情況也大幅度緩解了,4月11日達到峰值的新增確診

743人

,此後就進入下降通道,到4月30日已經下降到

193人

。這意味著日本這種一邊保經濟一邊搞群體免疫的佛系態度,其實也已經足以擊敗新冠。

————————

看完亞洲這三個主要國家,接下來,我們來看美國的情況。美國現在是全世界所關注的中心,它什麼時候會迎來真正的拐點,為全世界所矚目。在放上美國的資料表之前,我這裡必須說明的是:亞洲的韓國新加坡和日本各有章法,它們堅持住了抗新冠不能過多的干擾經濟執行這個基本原則。而美國,則輸在了它的兩黨黨爭之下。

它從一開始的有章法,很快就變得沒章法,最後它固然取得了抗新冠的勝利,但卻基本輸掉了經濟

。而它的兩黨黨爭體制,更是遭遇了超乎想象的信任危機。下面是一列很長的資料表。注意,我這裡必須強調的是,為各位經常引用的霍普金斯大學釋出的資料基本上就是垃圾,其垃圾程度跟百度疫情地圖的資料是一樣的:這些使用資料爬蟲在全網扒竊回來的資料,存在大量的重複計算,統統不能信。要看資料,就去官網看,美國CDC和世衛組織官網,那裡才是權威資料的釋出地點。

根據上面的官方資料表,美國其實已經出現了四次峰值,分別發生在4月5日、4月10日、4月17日和最近的4月25日,每次峰值的單日確診數量都超過3萬。這種連續的峰值現象不符合其它各主要國家的經驗。在檢測邏輯和資料定義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亞洲各國基本上只有一次峰值,德國出現了三次峰值,義大利和西班牙都是兩次峰值(歐洲各國的情況放在第三部分闡述),我們這裡必須要解答的問題就是:美國的4月25日這第四次峰值,是不是就是真正的峰值,後面還會不會再次增長。
在最開始的時候,特朗普其實選擇的是日本路線,只測重症,並盡力維持全社會的秩序平穩。日本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日本議會其實就是貴族議會,絕大多數議員其實都是世襲的貴族(不要懷疑,日本就是貴族治理模式,至今都是),日本的政治家與財閥家族其實是同一碼事,入則為企業主,出則為政治家,其實都是同一撥世襲貴族。這些人定下了佛系的基調,那就不會改變,日本社會因此能夠實現穩定。這裡順帶說一下,日本的這種高度穩定的政治體制,其它國家根本就學不了。表面上日本時不時換首相,其實它的治理邏輯從來就沒變過,整個國家的發展方向也從來沒發生過變化。日本是亞洲除了新加坡之外具備真正的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的國家,以後有機會我們再來談這個事。美國想要玩日本式的抗疫,首先其國家內部就無法接受。美國的民主黨小清新被我大中國的恐慌雞給帶到溝裡去了,他們堅定的相信新冠病毒是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流行性病毒,所以他們絕對無法接受川普只測重症的策略。在議會層面,民主黨跟共和黨爆發了激烈的論戰。正如我反覆講過的,“只測重症”這種奔著群體免疫去的路數,只能做,但是絕對不能說。畢竟生死之間有大恐怖,一說出來就會引起小清新的集體情緒崩潰,哪怕明知道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齡是80歲左右,這事依然沒法拿出來直接講,畢竟犧牲80歲的老人以維持經濟平穩,這種話極端的政治不正確,小清新們可以一句話就懟回來:80歲的人就不是人嗎?所以川普到3月13日就敗下陣來,被迫啟動全面檢測,同時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授權各州開展各項積極防疫措施。
此後美國迅速發明了5分鐘內出結果的新型試劑,然後配發到全國所有的大型超市停車場,供南來北往的美國人民開著車出來測一下,毫無檢測門檻,任何自我懷疑被感染的人都可以測,當場就能知道結果。反正大家閒著也是閒著,於是紛紛跑去自測。這種檢測方式比韓國還有效率,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迅速的將人群中稍有自我懷疑的患者都刷了出來,刷出了一個令全世界都驚訝不已的資料:到4月29日,其確診患者終於超過了100萬宗。

(美國版的公路檢測)
到現在這一刻,美國兩黨黨爭的矛盾已經徹底暴露了出來。從本週一(4月27日)開始,由共和黨治理的各州已經紛紛取消了防控措施,取消居家令,允許工廠復工,開放商業設施。這些州包括佐治亞、俄克拉荷馬、阿拉斯加、南卡羅來納、田納西、密西西比、蒙大拿、明尼蘇達、科羅拉多、艾奧瓦等等。到現在這一刻,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州取消了防控措施,恢復了常態。其中艾奧瓦州州長甚至反過來強制工人復工,如果有人到5月1日依然以恐懼新冠為理由拖延復工,則對其停止釋出失業補助金。有意思的是,艾奧瓦州雖然不大,但是其永遠都是美國總統大選中第一個出結果的州,所以具有非常敏感的政治意義。現在它的這番表態,其實是對特朗普的堅定支援:經濟穩定,遠比80歲的老人更重要。
然而由民主黨主政的各州,包括紐約州,則堅持防控。民主黨州長在執行主動防控的問題上絲毫不打折扣,依然堅持死死的把居民摁在家裡。這種做法引發了民眾的劇烈反抗,俄亥俄、猶他、馬里蘭、得克薩斯、田納西、加利福尼亞等12州民眾因此在近期舉行連續的大規模示威,要求恢復經濟的正常秩序。民主黨與共和黨,在最關鍵的價值觀問題上完全無法達成共識:是讓80歲的老人再活幾年重要?還是讓年輕人普遍失業之後乾乾淨淨的餓死來得重要?更關鍵的問題是:如果年輕人都餓死了,難道80歲的老人居然可以不餓死?這不是瞎扯淡嗎?
(近期遍佈美國民主黨治下各州的典型的示威活動場景)
而在這種核心的價值觀衝突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爭議就是:美國的病情拐點,到底來了沒有?現在美國的峰值確診資料已經連續出現了四次,4月25日這一次的峰值達到了3.85萬宗,乃是單日確診最高資料,此後連續下降,到4月29日下降到2.05萬宗,這已經下降到3月31日之前的水平。要說明美國的拐點到底來了沒有,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兩個事實,第一,是美國的無症狀患的情況,這部分人也沒有去參與公路檢測,其總人數到底有多少?第二,則是美國CDC那邊一直在進行的門診監測資料,有沒有出現患者下降的趨勢。下面先看第一個情況。
為了驗證所謂的“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4月的第一週,美國斯坦福大學在其所在的加州舊金山灣區的Santa clara縣主持進行了大範圍的血清抗體隨機檢測,檢測人數達到3300名。由於該縣的總人口僅11萬,以這種血清檢測規模而言,已經完全符合一次科學的抽樣調查所需的樣本數量標準。結論是:該縣2.6-4.2%的人口已經具備了新冠抗體,這個人數比官方確診人數高出了足足50-80倍。雖然這個資料距離達到群體防疫的60%的感染率還遠,但是由於基數的放大,

該縣的新冠死亡率因此劇烈下降到0.1-0.2%之間

(注意,這個死亡率因此與新加坡完全一致),遠遠低於此前該縣宣稱的5%的死亡率。注意,Santa clara縣是矽谷所在地,也是著名的民主黨集中營。斯坦福大學的這個研究因此遭遇了民主黨小清新的口誅筆伐,他們宣稱斯坦福大學的該研究主持者John loannidis 教授喪失了人性,雖然他是當今世界最頂級的流行病專家,但簡直已經不配再做人。

但是,惡搞的事情緊跟著又出現了,4月24日,民主黨最大的大本營紐約,宣佈了當地的血清抗體檢測結果(相關新聞網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815532918342594&wfr=spider&for=pc)。與斯坦福大學的樣本數接近,這一次的檢測樣本同樣有3000人,也同樣採取了隨機檢測的方式。不過紐約州總共有近2千萬人,這個3000人的總檢測人數就稍嫌不足,不過其結論也可以拿來參考:14.9%的人口已經具備抗體,是其公佈確診資料的11倍。雖然也還遠遠達不到群體免疫的要求,但這同時意味著紐約州的6%的死亡率,被當場拉低到0.5%。紐約州是美國病情發展最嚴重的州,它的病例佔全美的比例近4成。按它這個血清檢測的趨勢而言,如果檢測人數更多的話,相信具有抗體的人數比例會更高,因此死亡率會進一步下降。
結合新加坡的大範圍主動檢測、斯坦福大學研究以及紐約州的血清抗體檢測結果,在加入無症狀患者作為基數之後,新冠的真實死亡率將會下降到千分之1-5之間,這恰恰就是流感的死亡率。紐約州的檢測結果公開之後,在美國引發狂風暴雨一般的爭議,對斯坦福大學的批評風潮戛然而止,親民主黨的小清新媒體當即顧左右而言他,假裝這個檢測根本就不存在。而共和黨人一個個火冒三丈,要求恢復經濟秩序的示威活動一浪高過一浪。
第二點,美國CDC監控之下的門診資料,主要是兩組資料:CLI(包含新冠在內的肺炎類患者)以及ILI(包含新冠在內的發燒類症狀患者)的比例。我直接給出下面的資料趨勢表就好了,(CDC的相關網址是這個: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covid-data/covidview/index.html)各位一看就知道了:截至4月18日的第十六週,下降趨勢已經無可逆轉,CLI還略高於此前的均值,ILI已經降到均線之下了。這其實就是整個新冠病情逆轉的最本質的標誌。
以上,就是美國那邊的基本情況。結合這兩個因素來看,美國那邊的拐點,那是真真正正的出現了。恰恰就是基於這樣的原因,特朗普因此宣佈,美國必須迅速放開防控,恢復經濟秩序。但是民主黨依然我行我素,堅決維持封鎖政策。在美國的聯邦制度體系中,公共衛生政策屬於州政府的權力範圍,川普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向州政府授了權,現在想要收回來,就沒那麼容易了,民主黨各州堅決不同意。從動機上分析,民主黨州長們大機率就是想把經濟拖垮,讓川普一直以來引為驕傲的經濟成績化為烏有,從而擊敗川普的連任競選。這實在是沒辦法的事,川普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只能在推特上罵人。只不過,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國,美國經濟被民主黨拖垮,這個代價是需要全世界一起承受的,所以全世界的生產大國現在都面臨經濟蕭條的風險。就失業率而言,美國截至3月14日的失業率為4.4%,現在4月份的資料還沒公佈,白宮的預測是暴增10個點,超過14%。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在這裡順便說一下,雖然美國現在的新冠總確診人數超過了1百萬,不過它的患者住院率只有

13%

,以美國發達的醫療體系而言,10來萬人住院,對其醫療系統根本算不上什麼衝擊。

————————
美國之後,我們來看歐洲的情況。熟悉本公號的同學都知道,歐洲早在3月31日就到達了拐點,到4月20日就進行了經濟的全面重啟(本公號相關文章可以點選閱讀:

歐洲正式重啟

),此後的情況也沒有特別值得一說的地方,在這裡就扔一個德意西法英的資料表就好了:

在這裡就提示一點:現在歐洲各國普遍在進行血清抗體檢測,結論還沒有正式公佈,不過在此過程中,各國的單日確診資料不停的出錯,先是西班牙將血清抗體陽性資料加入到每日確診裡,一直到4月25日才修正了錯誤,將血清檢測資料剔除出去,這種錯誤簡直是莫名其妙。然後是法國在4月27日犯錯,接下來英國也幹了這種蠢事,實在是不知道它們在輪流瞎搞什麼。不過即便是這樣,這五國的合計單日確診也下降到了1.1萬宗,它們的ICU和急診室現在都處於日益清冷的狀態,早前門庭若市的景象就好像發生在上世紀,都已經開始被人遺忘了。這幾個國家的血清抗體檢測的結果將會在5月初發布,現在也沒啥可說的。在這一段,我重點要說的是全球最淡定國家——瑞典,下面是瑞典的新冠資料表:
瑞典是全世界唯一一個知行合一的國家:新冠並不是多嚴重的疾病,瑞典人民根本就不在乎。它始終堅持只測重症,並且瑞典政府還明明白白的告訴國民,這就是奔著全民免疫去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這一段新聞連結:https://3g.163.com/3g/article_cambrian/FATTE9UN0541A1VV.html)。它讓瑞典國民自己做決定:你們是要封城閉戶,還是維持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不做任何改變,只是由你們自行決定採取何種免疫措施。瑞典人民也是非常淡定,他們毫不猶豫就選擇了自由。下圖是4月20日的瑞典街頭,市民們喝著啤酒曬太陽,愜意得很。
更有趣的地方在於:即便如此,瑞典在資料上也沒有表現出爆發跡象。它的日確診資料長期維持在600宗左右,這些其實都是出現了一定呼吸困難症狀的重症患者,當然了,也唯有這種程度的患者才能得到核酸檢測。如果情況失控的話,重症患者的數量將會飆升,從而導致當日確診數量飆升。很明顯,一直到現在這一刻,情況都處於控制之中。
————————
好吧,在本文的結尾,我要說的是:現在各地的抗體檢測結果紛紛釋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在加上無症狀患者之後,新冠的真實死亡率也就是千分之1-5之間。當然,現在這還不是定論,還需要5月初更多國家的檢測結果釋出出來,才能作為一種可以為整個醫學界採信的結論。我現在只不過是在這裡剔出我的問題:如果,這個結論是真實的話,本文的讀者,你們有什麼需要反省之處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