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新冠疫情結束已經快兩年了,本以為在2025年,人們可以不再為此而焦慮,但近期美國各地醫生的報告,卻揭露了後新冠疫情時代下令人擔憂的健康趨勢。
自疫情爆發以來,一些腫瘤學家注意到新發癌症病例有所增加,甚至年輕人也陸陸續續換上罕見的癌症。一些大型癌症機構的資料也表明,侵襲性晚期癌症有所上升。
於是一些醫生和研究人員認為,新冠可能是導致這一現象增長的原因。
1
新冠是否是罪魁禍首?
2021年以來,許多專家注意到一些原本不符合患癌標準的患者卻患上了不尋常的癌症——其中許多人都很年輕,且沒有任何家族病史。
他們患上的是通常只會影響70多歲和80多歲老年人的不常見疾病,例如不知名但卻能致命的膽管癌,一個只有40多歲的患者就被確診為膽管癌。
還有其他奇怪的事情也發生了,比如一個患者同時患上多種癌症。一對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米爾堡的夫婦Bob和Bonnie Krall ,儘管他們沒有家族病史,但卻在14個月內被診斷出患有三種類型的癌症。
Bob被診斷出患有一種罕見的慢性血液和骨髓癌,而Bonnie的腹部則有一個將近4公斤重的癌性腫塊。

Bob後來得知,他的幾個鄰居都患有同一種癌症,感覺患癌就像感冒一樣。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猜測,是不是因為這些人由於害怕感染新冠,在疫情隔離期間沒有進行及時的癌症篩查等預防性護理措施,才導致他們患癌的?
但醫生們並不認為這是導致晚期罕見癌症病例的主要原因。相反,他們認為新冠疫情本身才是罪魁禍首。
北卡羅來納州血液和癌症護理協會的執行長Kashyap Patel就親眼目睹了這一現象。在他20年的行醫生涯中從未見過這些情況的發生。

Patel和他的同事發現,新患者增加了20%至 30%,像Bob和Bonnie一樣的患癌夫妻還有很多,甚至還有一些兄弟姐妹也在幾個月內相繼患上癌症,而且有些患者在康復多年以後又復發了。
自五年前疫情爆發以來,他的辦公室已記錄了超過15名患有多種癌症的患者、約35名患有罕見癌症的患者和15對換上新癌症的夫婦。
Patel認為,多次感染病毒的影響更大,與疫情相關的壓力也會加劇全身炎症,從而可能重新啟用癌細胞。炎症會引發基因組中的許多基因變化,從而導致某些人容易患癌症。他正在分析近300名攜帶長效COVID抗體的患者體內炎症生物標誌物的資料,以及他們是否患有不尋常的癌症。
世界知名的科學研究所冷泉港實驗室癌症中心主任、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前主席David Tuveson卻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COVID-19會直接改變細胞使其癌變。
然而,他也指出,一些小型早期研究(其中許多是最近發表的研究)表明,新冠感染可能引起炎症級聯反應和其他反應,從而可能加劇癌細胞的生長。
Tuveson表示,他想知道COVID-19是否更像是一種增加癌症風險的環境壓力源,例如菸草、酒精、石棉或微塑膠。
2
缺乏實際證據
自1960年代以來,人們就知道病毒會加速癌症的發展,研究人員認為,全球四分之一的癌症都源於HPV、愛潑斯坦-巴爾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
由於疫情僅在2020年大面積爆發,因此對新冠病毒與癌症之間聯絡的研究還相對較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現實世界的證據將新冠與癌症直接聯絡起來,一些科學家對兩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持懷疑態度。
實驗室測試表明,冠狀病毒蛋白可以重新喚醒休眠的癌細胞並促進其生長,從而增加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胃癌和血癌的機率。

《生物化學》雜誌 2023 年的一篇報告詳細介紹了新冠病毒可以改變基因的不同方式,這些基因通常會阻止腫瘤形成並引起全身廣泛的炎症。這種炎症可能導致各種器官(包括肺、胰腺和結腸)中癌細胞的發展。
科羅拉多州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開始探究冠狀病毒使小鼠體內癌細胞復活的可能性。
2024年4月釋出的一份預印本顯示,當以前患過癌症但已康復的小鼠被注射冠狀病毒時,癌細胞會繁殖並在肺部擴散。
流感病毒也被證明會產生同樣的作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Ashani Weeraratna教授等研究人員對這一發現並不感到驚訝。
她表示,像流感或新冠這樣引發炎症的病毒可能會改變免疫微環境,這是有道理的,而且資料如此驚人,實屬罕見。

她繼續說道:“減輕感染風險對癌症患者來說可能尤為重要。” 這意味著,在疫情早期採取的預防措施,如戴口罩、避開擁擠場所和接種疫苗,對弱勢患者來說可能會變得更加重要。
但率先開展致癌病毒研究的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員John Schiller卻表示,已知導致癌症的病原體可以長期留在體內。然而,呼吸道病毒被認為不會導致癌症,而且通常不會在體內停留。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顯示,現在被告知患有癌症的人比疫情前更多。與疫情前夕的2019年相比,癌症發病率有所上升。那一年,報告了約170萬例癌症診斷,2019年有599,601人死於癌症。
2021年,9.8%的成年人報告曾被醫生告知患有癌症。2019年,這一比例為9.5%。
2022年,有190萬例新癌症診斷,其中約609,000例致命。

目前能查到的可用資料只更新到2022年,2023年的資料還並未公佈,但預測顯示這些病例和死亡人數將再次增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估計美國會出現近200萬例新癌症病例和近 610,000例癌症死亡病例,但統計仍在進行中。
即使在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一年(截至2020年12月31日),醫生們也開始注意到癌症病例有所增加。
《柳葉刀腫瘤學》雜誌2023年的一份報告調查了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240萬名成年人。疫情開始後,新發癌症病例有所下降,但在年底又有所回升。
2020年被診斷出患有晚期4期癌症的機率比前一年高出7%以上。
《柳葉刀腫瘤學》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癌症協會衛生服務研究科學主任Xuesong Han認為,疫情期間晚期癌症的增加可能是由於患者延遲或跳過治療——無論是出於對疫情的擔憂還是經濟原因、文化因素、語言障礙和歧視也可能發揮了作用。
3
還需要更多研究支援
目前,擔心新冠肺炎與癌症之間潛在聯絡的科學家們呼籲美國聯邦政府應該優先研究這一主題,因為它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影響數百萬癌症患者的治療和疾病管理。
Patel表示,如果發現新冠肺炎與癌症之間的聯絡,醫生可以識別出風險較高的患者並儘早進行篩查。如果需要,他們還可以讓一些患者服用消炎藥。

賓夕法尼亞大學遺傳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Douglas Wallace也告訴媒體,人們對這種病毒的研究還遠遠不夠,而一生中反覆感染這種病毒的影響將比人們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然而,儘管新冠病毒的長期影響愈發引起關注,但用於研究這一問題的資金依然非常有限。這使得相關研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寫在最後
這個新冠病毒怎麼感覺沒完沒了,原始病毒走了又來了各種變體,變體走了又留下各種併發症和後遺症。
人的生命真的好脆弱,好好珍惜每一天才是當務之急啊…
END

Daily Mail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歡迎關注我們

管理員長駐倫敦


分享、在看與點贊
我們將持續推送精彩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