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C
決定文明興衰,最核心的要素其實是制度。
1、
“我真正的光榮,並不是打了四十多次勝仗,滑鐵盧一戰就讓所有戰績一筆勾銷。但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記的,它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 拿破崙 . 波拿巴
決定一個國家或一個文明崛起的最核心要素是什麼?有些人認為,是英雄人物決定歷史。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則認為,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然而,每個國家,每個文明都有人民群眾,為什麼有的文明走上巔峰,有的文明卻沉淪了。決定文明興衰,最核心的要素其實是制度。或者按馬克思主義史觀,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這種生產方式,其實也就是制度。拿破崙的民法典,也是制度的一部分。
一個文明的崛起,需要漫長的幾代人的時間,靠一代英雄人物是不夠的。成功走上世界巔峰的國家,並不是因為他們打贏了一場或幾場戰爭,而是他們韌勁十足,能始終穩定的向前發展。這種韌勁就來源於制度。
制度才是文明、國家、政權成敗最核心的要素。
2、
西方民主制度是歷史上最優秀的制度嗎?我的答案是不知道。
今天的世界,最成功的發達國家,確實都是西方式的民主國家。然而,這並無法說明西方民主制度的優越性。
1900年八國聯軍是美英法德意俄日奧匈。今天的世界最發達最強大的七國集團是美英法德意日加。1997-2014年,俄羅斯也是其中G7其中一員。刨掉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世界GDP總量排名前7位的,就是G7這七個國家。

除了奧匈帝國解體,加拿大從英帝國中獨立。1900年世界最富有強大的列強,一百多年後仍然是最強大的國家。
在1900年這八個國家中,美國和法國是共和制民主,英國和義大利算是君主立憲,德國俄國奧匈日本是君主制,不民主。這八個國家,只有兩個是純民主,加上半民主的,也只有一半。
如果一個本來就名列前茅的學生,採用了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後,還是名列前茅,這能說明這個學習方法就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嗎?無疑是不能的。
證明一種學習方法是好的有效的,得有一個差生運用了這種學習方法後,從差生變成優等生才行。
目前有哪個國家採用了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之後,就從落後貧困的國家,變成了發達富裕的國家了嗎?
抱歉,我沒有找到這樣的案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到今天為止,並沒有能證明自己的優越。採用西方式民主制度的發達國家,百年前就是列強之一,現在還是發達富裕國家。百年前是貧困落後的,比如印度,也沒有靠西方民主制度,就變成發達國家。
這些實現趕超的經濟體,比如韓國、新加坡、香港,在他們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段,都不是民主國家。即使日本,在二戰後經濟發展最快的時候。也是自民黨長期一黨執政。
3、
給大家推薦一份檔案,求是雜誌在2020年1月,刊登的 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央全會的講話,並不是每一次都公佈的。
這一份講話,非常重要。值得大家好好讀一遍。這份講話,從頭到尾都是講制度的。
“古人說:‘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
“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透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
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總書記給出了八個“能否”。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
總書記的這八個能否,我查到的公開發表記錄裡,2014年講了一次,2019年講了一次,前不久的2021年10月,又講了一次。
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最大的優勢是什麼?並不是能讓國家發達富強。而是政治上的穩定。這種穩定來源於西方民主制度下,基於選舉的國家領導層的有序更替。
中央很重視制度,而把領導層有序更替,放在評價一個國家制度的民主有效的第一位。
我曾經寫了一篇文章 《西方民主的最大優點是“體制無需負責” – 從英國對新冠的應對說起》。這篇文章有點標題黨,大體內容是西方民主制度最大的優點就是超級穩定,體制和施政結果分離,不管施政結果多糟糕,就不會影響體制的穩定。
這種超級穩定機制,就是靠一套基於選票的依法有序更替的機制保證的。這套機制不一定能選出優秀的政治領袖,但能在過去的歷史中,保證不管多爛的人上臺,對體制都沒什麼損害。(未來是不是還能這樣,就不一定了)
很多人對我們國家的政治體制的未來有很多猜測,但這八個能否,特別是第一個能否,應該能化解一些人的憂慮。
4、
越優秀的政治家,越不喜歡制度。對自己越自信,越覺得制度不重要,個人的天才更重要。
拿破崙如果沒有滑鐵盧失敗,估計也不會覺得民法典是他一生最不朽的成就。
戰勝自己的ego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越偉大的人,越難戰勝ego。
每種制度都有各種問題,看到問題容易,發牢騷說壞話更容易。打爛一套舊制度對英雄人物也不算難,建立一套新制度卻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毛教員是千年一齣的人物,建國後他看到當時制度的種種問題,他的擔憂是有道理的。他希望改變就制度的動機是無可厚非的。他想找到一種方法解決制度問題。
1966年7月8日,毛澤東寫了一封信,裡面寫道“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過七、八年又來一次”。(這封信也很有意思,大家可以找來看看)
然而,他犯了大錯誤。他打爛了從1949年延伸到1966年的舊制度,卻無法建立一套新制度。
結果就是天下大亂,卻沒能達到天下大治,比舊制度更慘。
有些朋友天天覺得不滿意,總覺得換套制度就能天下太平。哪裡是這麼容易的。
5、
我們的政策老是既要,又要,還要。比如,既要保護環境,又要發展經濟,還要價格穩定。這是我國多元化目標政策的經典表述。為啥既要又要還要,因為真實世界是非常複雜的,包括了多方面的利益和權衡。
制度也是一樣。良好的制度要既有自我修正的能力,又要有自我維持的能力。既不能僵化停滯,也不能人亡政息。
制度的改革很難,不改不行,改過頭了也不行。
美國的制度在歷史上是一個典範。用了200多年沒出過大問題。既維持了憲法的基本精神,又不斷的用修正案改進。然而,最近美國的制度要運轉困難的。Vetocracy (否決政治) 取代了Democracy (民主政治),改革越來越難。
為什麼對今天的中國有信心
第一、我們的政府能看到問題,並敢於改革:
貧富差距是不是問題?教育內卷是不是問題?房地產綁架經濟是不是問題?九龍治水是不是問題?這些都是問題。
我們的政府看到問題在試著改,搞共同富裕,教培改革,房住不炒。
有些改革步子比較大,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也有不同意見。但至少在嘗試,敢於去改,總比啥都不做好。做錯了,就再改一次。
第二、改革還是很小心謹慎。我們的改革從來不是打爛舊制度的方式。還是摸著石頭過河。以至於很多激進派認為改的不夠。
比如,搞共同富裕,反覆強調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濟貧,也先搞個試驗區試點看看。有些人天天希望把資本家全都鎮壓抄家。這種事也只是他們的幻想而已。
第三、非常強調製度建設。優秀的政治領袖往往不重視制度,重視個人能力。也忽略制度建設。
英雄人物最大的問題不是戰勝敵人,而是戰勝自我(ego)。大家可以讀讀十九屆四中全會的講話,看看我們的領導是怎麼看制度建設的。
解放臺灣,祖國統一很重要。但我覺得,一套能有效穩定再運轉四十年的制度,也許更重要。如果中國能再穩定發展四十年,臺灣問題,一定會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其他的都是次要。
最後再說一句,
總書記說的八個能否很重要,排第一的那個尤其重要。能做到第一個能否,中國未來基本就穩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關鍵詞
制度
就是
問題
民主制度
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