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改名!!

關注飛總聊IT,瞭解IT行業的方方面面。
最近我看到一則新聞,小米汽車在其官網和APP上,都進行了改名:智駕變成了輔助駕駛。
智駕和輔助駕駛之間的差距,似乎,會中文的人,都理解。
為什麼小米要改名呢?
2025年3月29日,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行駛時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導致車內三名女性大學生不幸遇難。
事發時,車輛處於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智慧輔助駕駛狀態,車速約為116km/h。由於施工路段封閉,車輛檢測到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駕駛員接管車輛後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時速約為97km/h。  
碰撞後車輛起火,導致乘員無法逃生,引發公眾對電動車安全性和逃生機制的關注。
這個事情引發的爭議很大。一方面,從揭露的資訊看,開車的女大學生們確實很相信智駕,所以,毫無防備和接管的準備。
很多老司機都覺得不可思議。
另外一方面大家對小米智駕到底能幹什麼,多少有點嘀咕起來。
在4月16日,工信部的相關會議做出了明確要求,禁止車企誇大宣傳,必須嚴格採用“輔助駕駛”或“智駕等級+輔助駕駛”的命名方式,不允許出現“自動駕駛”、“智駕”等模糊詞彙。
這個會議,雖然沒有直接點名某企業,但是智駕啥的,好像也確實說到了某企業了。
我們現在的電動車企業裡面,輔助駕駛功能,其實是非常魚龍混雜的。
有的真的只有一點點的輔助駕駛的能力,有的則是比較領先的自動駕駛功能。
特斯拉毫無疑問是遙遙領先的。其他公司就不太好說了。
至於小米公司,從披露的技術來看,大機率就是L2的輔助駕駛的行列了。如果稱呼自己是智駕的話,怎麼看都是有點抬舉了自己。
現在小米正式改名了,SU7 標準版的小米智駕 Pro,改為成了小米輔助駕駛 Pro;再比如SU7 Pro/Max 版的小米智駕 Max,改為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
雖然說改名這個多多少少有點晚,但是好歹也是改名了。
這樣一來,對小米手機有信心的人,也就不至於相信小米汽車可以自動駕駛,從而導致車禍的發生了。
畢竟,小米公司自己都已經說了是輔助駕駛,主要駕駛還得靠司機。那司機非要認為小米的車可以自己開的話,真的出車禍撞死了,那麼也只能認了。
雷布斯大概是沒想到,樸實的自己也會吹出智駕的牛來,還真的讓人信, 最後撞死了。
就是不知道,我們的智慧駕駛,還能有多遙遙領先。

推薦飛總知識星球,在私域場合裡暢所欲言,聊聊職場發展的事情,和飛總提問交流,這麼低的價格不會一直保留,機會難得,一定不要錯過這個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