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詞有變,小米汽車大動作!

據介面新聞報道,5月4日,小米調整了SU7新車定購頁面中的措辭,將“智駕”更名為“輔助駕駛”。具體來看,小米SU7標準版搭載的Xiaomi Pilot Pro由“小米智駕Pro”更名為“小米輔助駕駛Pro”;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搭載的Xiaomi HAD由“小米智駕Max”更名為“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
小米汽車官網介紹稱,端到端輔助駕駛可實現從車位到車位的輔助駕駛,上車僅需設定導航,ETC/閘機輔助通行,窄路/環島通行、停車場尋位泊車等都可以請輔助駕駛來完成。
2025年3月29日22時44分,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事故造成駕駛人和兩名乘客死亡。
小米汽車的這起事故將智慧駕駛的安全問題推向輿論風口,此後各大汽車公司在新車釋出和產品宣傳時對智駕技術開始保持克制,行業主管部門也加大規範和監管力度。
4月16日晚,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在工信部官網釋出了一條公告,標題為《裝備工業一司召開智慧網聯汽車產品准入及軟體線上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以下簡稱“公告”)。公告特別強調,汽車生產企業需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禁止誇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承擔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提升智慧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圖片來源:工信部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信部上述公告發布後,一張疑為會議資訊紀要的截圖開始在網路上流傳。其內容主要包括三大方向:收緊智駕能力的宣傳、規範智駕能力的使用、嚴管智駕功能的部署和風險。各種細則經過梳理後合計數十條。
另外,據介面新聞了解,當日的推進會圍繞測試、宣傳、功能安全等維度提出多項要求,具體包括規範宣傳,不要擴大宣傳規範技術名詞,不能出現“自動駕駛”“自主駕駛”“智駕”“高階智駕”等名詞,要按照自動化分級標準,使用“(組合)輔助駕駛”一詞等內容。
對於上述公告,一位自動駕駛行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是必然趨勢,安全必須迴歸第一要位,虛假、誇大宣傳(需)要被嚴格監管。”該人士坦言,去年車企和供應商的虛假宣傳現象較為嚴重,尤其是所謂“去年初就宣傳端到端上車,甚至是脫手脫眼”的情況。
4月17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發文提出了對智慧網聯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幾點思考。“作為汽車行業組織,我們倡議進一步規範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產品的安全管理、營銷宣傳,推動形成‘技術進步與責任落實並重’的健康發展生態。”付炳鋒說道。
此外,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眾號“交通言究社”4月14日日發表《智慧領航,安全護航——智慧網聯汽車輔助駕駛功能使用須謹慎》一文,提到近期因駕駛人錯誤使用輔助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並揭示其原因——部分駕駛人對輔助駕駛的認知不到位,誤以為“輔助駕駛=自動駕駛”。文章指出,部分駕駛人開啟輔助駕駛功能後做出玩手機、睡覺、聊天、吃東西等危險行為,不僅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也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二十八條,若車企透過廣告或宣傳材料虛構、誇大輔助駕駛功能(如將2級輔助駕駛描述為 “自動駕駛”),誤導消費者購買,市場監管部門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對虛假宣傳行為處以廣告費用5-10倍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若虛假宣傳造成嚴重後果(如引發交通事故致人傷亡),可能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可對責任人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 

編輯|何小桃 杜恆峰
校對|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經APP、介面新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