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73點!2月21日,中證轉債指數收在全天次高點位,創本輪反彈以來收盤新高。截至21日收盤,中證轉債指數今年以來上漲4.62%。轉債市場為何強勢?後市還有哪些期待?

圖片來源:Wind
行情節節走高
據統計,2025年以來,部分可轉債漲幅較大。比如,2月21日,福新轉債上漲3.49%,收報442.632元,再創收盤新高。自年初以來,該轉債已累計上漲175.09%,成為2025年首隻價格翻倍的可轉債。
2月21日,可轉債市場共有72只可轉債漲幅超過2%,其中歐通轉債、銀輪轉債、奧飛轉債、科數轉債、集智轉債漲幅居前,分別漲20%、17.27%、12.4%、12.13%、10.36%。
近期,可轉債新券表現可圈可點。
截至2月21日,今年共有渝水轉債、銀邦轉債、南藥轉債、華醫轉債4只可轉債上市,上市首日漲幅分別為22.35%、21.85%、18.86%、8.67%。
可轉債新券受到眾多資金追捧。以渝水轉債為例,其發行規模為19億元,網上發行數量為9.83億元,吸引750.82萬戶網上有效申購戶數,網上中籤率低至0.0136%。
“考慮到2025年新發轉債數量預計同比提升,可轉債打新勝率或保持在高位,僅需對發行規模過大、稀釋正股作用過強的新券作適當規避即可。”東方金誠研發部分析師翟恬甜說。
供不應求支撐高估值
專家認為,可轉債市場之所以節節攀升,主要源於低利率環境下可轉債配置需求較旺,而新券供應不足。
“近期,可轉債市場處於股市偏強但可轉債估值較貴的格局,可轉債個券跟隨正股上漲,市場更多呈現結構性行情。”財信證券分析師劉文蓉分析,低利率環境下機構配置需求上升而可轉債供給規模減少,支撐可轉債估值處於相對高位。
天風證券固收分析師隋修平表示,進入2025年,新券上市數量較少。1月新增發行預案數量僅4個,創2019年以來歷史同期新低。
此外,增量資金進入可轉債市場,進一步助燃可轉債行情。業內人士分析,央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提高,市場上的流動性充裕,推動了資金流入股市和債市,為可轉債市場的上漲提供資金支援。
後市還有哪些新券值得關注?
劉文蓉分析,科技金融或是一條重要主線。證監會近期釋出《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強對科技型企業全鏈條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劉文蓉認為,隨著我國進入經濟轉型升級的攻堅期,科技金融預計將成為中長期資金的重要配置領域。
可轉債行情雖好,相關風險也不應忽視。民生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譚逸鳴認為,當前,可轉債市場在定價模型適配、條款博弈複雜度、信用風險等方面面臨挑戰。

2024年,隨著經濟走勢、房價與利率下行,國內大類資產收益率普遍跌破2%(國債1.6%/存款1.5%/保險2.5%/房租1.7%),且極有可能長期維持在低位。這意味著從2025年起,中國家庭面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保值難題。
在低利率、低通脹與老齡化時代,除了降低房地產比例,增配國債、保險等避險資產。更好的做法是將選取標的擴大到全球的核心資產(比如鎖定4.6%利率的美債),讓家庭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更穩健、風險對沖性更充分。
有全球資產配置諮詢需求的朋友,請新增運營微信(lang202501),或者長按下方二維碼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