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半年度
彭博中國債券承銷和銀團貸款排行榜
2025年上半年度彭博中國債券承銷和銀團貸款排行榜新鮮出爐,為您帶來最新的市場趨勢追蹤。您可在彭博終端載入LEAG“報告”標籤頁,獲取所有彭博全球和國內排行榜及排行標準。
2025年上半年度債券承銷排行榜榜單亮點
-
在彭博2025年上半年度中國債券排行榜中,中信證券(市場份額5.813%)、興業銀行(5.609%)和國泰海通證券(5.604%)憑藉亮眼表現位列前三名。中國銀行、中信銀行、中信建投證券、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金公司、招商銀行則分列四到十位。
-
在中國企業債與公司債排行榜中,位居前三的中信證券(13.802%)、國泰海通證券(12.756%)、中信建投證券(11.426%)在焦灼競爭中脫穎而出。中金公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中國平安、廣發證券、東方證券則分列四到十位。
-
中國NAFMII債券排行榜的前三名分別是中信銀行(8.782%)、興業銀行(8.689%)、中國建設銀行(6.230%)。第四至第十名則分別為:招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浦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北京銀行。
-
在離岸人民幣債券(除存單)排行榜,東方匯理銀行(9.674%)、滙豐銀行(6.450%)、渣打銀行(4.642%)作為前三名領先同業。美國銀行、巴克萊、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金公司、國泰海通證券、交通銀行分列四到十位。
-
中國離岸債券(除點心債)排行榜之首花落中國銀行(5.772%)。國泰海通證券(4.952%)、中金公司(4.330%)分列第二、第三。前十名的其他機構依次為:中信證券、中國民生銀行、中信銀行、東方匯理銀行、中信建投證券、興業銀行、浦發銀行。
-
在中國離岸債券 – 全部貨幣排行榜中,中國銀行(5.511%)、國泰海通證券(4.791%)、中金公司(4.648%)憑藉亮眼表現奪得前三名。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國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東方匯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信建投證券分列四到十位。

如需獲取榜單詳情
歡迎掃碼預約演示
2025年上半年度中國債券市場回顧
受中國在岸債市融資成本優勢推動,2024年熊貓債發行總規模突破2000億大關,高達2082.5億元。而2025年上半年度,截至6月30 日,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的熊貓債規模達到962.5億元,發行規模趨於穩定,與同期相比減少18.12%。
熊貓債2020年至2025年季度發行情況

由於市場對美債的信譽產生質疑,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進一步擴大,但與兩國達成90天貿易“休戰”後的4月份相比,差距有所收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從今年早些時候創下的歷史新低1.59%回升,目前接近1.70%上方的關鍵移動均線,但要回到2%可能還需要催化劑。彭博行業研究團隊分析認為,即使收益率反彈至2%,從中國的宏觀基本面來看仍然過低。市場因最新一輪貨幣刺激及中美貿易“休戰”期延長的可能性而對中國經濟的預期變得更樂觀,這可能就是其中一個潛在催化劑。短期來看,中美國債收益率差擴大可能依然不利於中國國債吸引外資流入。
中國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

整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度中國境內信用債發行量約為8.8萬億元,發行規模與2024年同期相比大致持平,增長約0.41%。目前市場整體融資成本相對較低,信用債市場二季度發行規模突破5萬億元。同時,值得注意的是,3月14日,滬深交易所相繼釋出公告,開始開展債務重組類置換業務,這將進一步推動信用債市場的信用風險管理,促進透過市場化、法治化、多元化方式化解公司債券信用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5月21日,上海交易所釋出《關於試點公司債券續發行和資產支援證券擴募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正式開始試點公司債券續發行相關業務,這將進一步豐富信用債市場債券發行方式,增強融資靈活性,滿足市場主體融資需求,提升存量債券流動性,為信用債市場帶來重磅利好。
2020至2025年中國境內信用債市場發行情況

此外,商業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量穩步增長,2025年上半年度發行量約為17.47萬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5.24%。同業存單持續受到銀行和境外投資者的追捧,主要是由於其與期限相同的國債相比,收益率相對較高,同時信用風險有限且交易流動性充足。
2020至2025年中國境內同業存單發行情況

地方政府債方面,2025年上半年度發行量約5.4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約59.94%,其中,一般債發行約1.17萬億元,而專項債發行約4.26萬億元,地方政府持續推進隱性債務置換。2024年11月初,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新增債務限額全部安排為專項債務限額,一次報批,分三年實施,2024年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由29.52萬億元增加到35.52萬億元。此外,財政部長藍佛安在人大常委會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從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加上本次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政策方面,國務院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用作新型城鎮化、新基建等行業的專案資本金;財政部承諾加快推進地方政府法定債務和隱性債務合併監管;而逆週期調節背景下的央企加槓桿或推動城投逐步“退場”。
2022至2025年中國地方政府債券季度發行情況

離岸債市方面,競爭愈發焦灼,中國銀行(5.772%)、國泰海通證券(4.952%)、中金公司(4.330%)位列2025年上半年度彭博中國離岸債券排行榜(不含點心債)前三名。在離岸人民幣債券(除存單)排行榜中,東方匯理銀行(9.674%)、滙豐銀行(6.450%)、渣打銀行(4.642%)延續一季度優勢,蟬聯前三名。在中國離岸債券 – 全部貨幣排行榜中,中國銀行(5.511%)、國泰海通證券(4.791%)、中金公司(4.648%)憑藉亮眼表現分列前三。如需排行榜詳情,請參閱彭博終端LEAG<GO>,中國資本市場排行榜2025年上半年度報告。
2025年上半年度中資企業離岸債券(除存單)發行量超過7339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約13.65%。其中,功夫債發行超過559億美元(約為4048億人民幣),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長約33.80%,點心債發行量達2801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3.52%。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市場被避險情緒籠罩,亞洲非美元投資者面臨的匯率風險上升,隨著投資者重新評估風險,二季度中資企業離岸債券發行量下降明顯。
2022至2025年中資企業離岸債券季度發行情況


預約彭博終端演示
即時資料 獨家資訊 研究報告
2025年上半年度銀團貸款承銷商排行榜榜單亮點
-
彭博2025年上半年度亞太區(除日本)排行榜前三名依次為中國銀行(6.12%)、星展銀行(4.56%)、韓國國民銀行(4.15%)。其中,與去年同期相比,西太平洋銀行和澳洲聯邦銀行升幅顯著,成功躋身前十。
-
在大中華銀團貸款排行榜中,中國銀行(21.31%)、中信銀行(8.03%)、中國建行(7.25%)位列前三。
-
中國離岸銀團貸款排行榜中,中信銀行(12.48%)蟬聯榜首,中國銀行(8.09%)和星展集團(5.45%)緊隨其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升幅顯著,較去年同期大幅躍升了15位,至第六名。
2025年上半年,亞太地區(除日本外)銀團貸款總髮行規模達2,16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8%,受地緣政治挑戰及美國利率政策不確定性影響,市場活躍度回落,參與方對貸款活動趨於審慎。中國市場的銀團貸款發行量佔亞太(除日本)市場總量的11%,合計248億美元,是該地區的第三大市場。從幣種結構來看,美元、澳元和人民幣為三大主要發行貨幣,市場份額分別達21%、18%和9%。在2024年上半年,人民幣發行量超越美元,佔比27%,成為亞太(除日本外)銀團貸款市場的第一大使用貨幣。然而,這一趨勢在2025年上半年未能延續,人民幣市場份額回落至9%,反映出市場偏好顯著轉變。這一變化可能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2025年美聯儲或將啟動降息週期等。
2021-2025上半年度銀團貸款市場總額對比趨勢圖

2024和2025年亞太區(除日本)銀團貸款貨幣上半年分佈

中國銀團貸款市場發行量同比大幅萎縮67%,市場動能明顯減弱。分市場來看,中國在岸市場與離岸市場呈現顯著分化:在岸市場發行量同比下降77%,而離岸市場發行量同比增長50%。根據彭博資料,在2025年上半年度離岸中國貸款市場中,港元和歐元是兩大主要融資貨幣,佔比分別達到33%和39%。
2021至2025年上半年度銀團貸款市場總額對比趨勢圖

在具體交易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國市場銀團貸款規模前三的案例分別為:
-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發行的249.96億元人民幣專案融資貸款;
-
廣東佛肇雲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籌集的138.9億元人民幣資本支出貸款;
-
廣東南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獲得的104.5億元人民幣資本支出貸款。
從資金用途來看,中國借款人的銀團貸款仍以再融資為主導,佔比高達43%,反映出債務結構調整仍是企業融資的核心訴求。相比之下,專案融資和一般業務用途貸款佔比分別為18% 和14%,顯示實體投資需求相對疲弱。值得注意的是,資本性支出相關貸款發行量同比銳減77%,表明企業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融資意願大幅降低。
2024和2025年上半年度大中華區銀團貸款收入用途分佈

儘管亞太(除日本外)整體銀團貸款發行量達到歷史低點,但這一趨勢並未延伸至綠色銀團貸款市場。相反,該細分領域發行量同比大幅增長61%,規模達334億美元,創下2014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從地區分佈來看,澳大利亞、新加坡和中國是主要推動力,分別貢獻27%、13%和12%市場份額,反映出亞太地區對可持續金融的持續關注。
2016-2025上半年亞太區(除日本)綠色資金用途銀團貸款市場總額對比趨勢圖

本文作者:
彭博行業研究信用策略師Jason Lee
彭博固定收益資料分析師Xi Wang
彭博銀團貸款資料分析師Vanessa Chan

預約彭博終端演示
即時資料 獨家資訊 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