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債券通”項下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業務安排推出兩週後,已有超過15家全球投資者使用彭博解決方案與指定做市商順利完成回購交易。自2025年2月10日起,香港金融管理局允許“債券通”投資者使用合資格在岸債券作為抵押品,在香港進行人民幣回購業務。
彭博為“債券通”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交易提供包括電子交易和語音交易在內的多種解決方案,並利用自動化技術簡化工作流程。
鼎亞資本(Dymon Asia Capital)是首批透過彭博解決方案使用“債券通”(北向通)下持有的債券作為抵押品執行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交易的境外投資者之一。鼎亞多策略投資母基金聯席首席投資官兼鼎亞中國絕對收益債券基金首席投資官袁碩表示:
“我們很高興能夠在新的安排下使用中國在岸債券作為抵押品進行回購交易,這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提高了我們投資策略的靈活性。”
已透過彭博解決方案開展回購交易的境外投資者還包括:中國工商銀行首爾分行、東亞銀行有限公司、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香港分行、中國國際金融(國際)有限公司之子公司、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集友銀行有限公司、中信證券國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信銀(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東衛資產管理私人有限公司、廣發全球資本有限公司、國泰君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等。
與上述投資者進行回購交易的做市商包括: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恒生銀行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渣打銀行 (香港)有限公司等。
彭博亞太區總裁李冰表示:
“支援新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安排的推出,彰顯了彭博致力於透過先進技術將全球投資者與中國金融市場連線起來的承諾。我們很榮幸能在新安排推出伊始即上線解決方案,便利全球投資者進入這一新市場,支援離岸人民幣市場提高流動性。”
為促進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的電子交易,彭博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以下稱“交易中心”)合作推出了一項新的解決方案[1],使境外投資者能夠透過彭博終端與交易中心平臺上的指定做市商開展人民幣債券回購交易。新解決方案與境外投資者現有工作流程無縫整合,從而提高效率。
彭博在全球範圍提供一系列強大的交易及與交易相關的解決方案。作為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境外電子交易平臺,彭博在“債券通”和“互換通”等機制下,為中國內地與香港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供服務,支援跨境投資。彭博還為全球投資者進入中國金融市場提供全面的資料、資訊和解決方案。欲瞭解更多資訊,請在彭博終端訪問RMB <GO>。
[1] 彭博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業務電子交易解決方案由Bloomberg Tradebook Hong Kong Limited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