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狗蛋分蛋
最近,愛奇藝又傳出了大規模裁員的訊息。為啥要說“又”呢,因為這幾年每隔一段時間,愛奇藝總有類似的新聞傳出。
近一些的像今年,愛奇藝還有兩次裁員傳聞。一次發生在年初,當時小紅書網友爆料,愛奇藝即將啟動新一輪裁員,比例在20%左右。另一次發生在年中,愛奇藝半年報釋出收入利潤雙雙下滑,被爆裁員20%-40%。
遠一點的,去年12月,據《財經》報道,愛奇藝各業務線縮減,裁員比例在30%-40%,旗下VR公司“夢想綻放”陷入停擺,裁員70%。
2022年,愛奇藝傳出兩次大規模裁員,以至於2023年一季度,愛奇藝交出“史上最好財報”時,都有不少人說是“裁員裁出來的利潤”。
此外,2021年、2020年……愛奇藝都有大規模裁員訊息。鐵柱粗略算了一下,如果訊息屬實,愛奇藝平均每年都要:
少一半的人。
這幾年網際網路行業搞降本增效,大家對裁員訊息已經見怪不怪了,但像愛奇藝這樣,頻率又高比例又大的,還是少見。同時讓鐵柱感到疑惑的是:
每年都少一半人,愛奇藝還能剩下多少人?
狗蛋說鐵柱想簡單了,大廠一般都是有出有進,即便大搞裁員,員工總數也不一定會斷崖式下滑。況且就算每年少一半,數量也永遠不會歸零,就像《莊子》天下篇的那句話: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從財報資料看,2020年末,愛奇藝員工數量近8000人,截至2023年,還有近5000人。
小紅書上有知情人士透露,雖然愛奇藝每年都裁一半的人,但其中有一半是未過實習期的應屆畢業生。
最終還是年輕的牛馬承擔了所有。
大廠要裁員,一般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經濟性裁員,多半是經營不善。
第二種是結構性裁員,涉及業務線增減。
第三種是最佳化性裁員,基於績效考核,目的是保持團隊競爭力。
從愛奇藝近些年的表現來看,裁員大機率集中在前兩種情況。
長影片平臺賺錢困難,影視劇版權和劇集投資都是鉅額出項,雖然愛奇早在2016年營收就已經突破百億,但真正出現盈利,還在2022年。
當時,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愛奇藝全年淨利潤為13億元人民幣,上一年,也就是2021年,愛奇藝還處於鉅虧,淨虧損約45億元人民幣。
同年,同為長影片平臺的優酷虧損率不斷降低,騰訊影片也實現了全年盈利,長影片平臺普遍告別虧損。從某種角度來看,愛奇藝的翻身仗,也是時代使然。
2023年,愛奇藝迎來史上最強財年,收入同比增長接近10%,利潤大幅度改善。不過同時,公司的隱憂也逐漸暴露:
一方面,毛利率依舊偏低。
另一方面,會員數量開始出現嚴重下滑。
長影片平臺投入比短影片平臺高,毛利率經常是被領先一個身位,比如抖音快手,毛利經常接近60%,長影片平臺則很難突破50%。
只是即便在長影片平臺中,愛奇藝的毛利率依舊算低的。像騰訊影片,2023年毛利率已經來到40%,芒果TV則常年保持35%左右,反觀愛奇藝,2023年只有27.5%。
這還是提升後的,往前倒數三年,2020年—2022年愛奇藝的毛利率分別為6.1%、10%、23%。
從2021年開始,愛奇藝大搞降本增效,從上面的資料能看出,成效確實突出。
問題是,這也讓愛奇藝的利潤增長患上了“降本依賴症”。
在利潤狂飆的這幾年,愛奇藝一直在大步縮減內容成本開支,比如2021年,愛奇藝內容投入高達207億元,到了2022年,驟降為165億。2023年,進一步下降為162億。
對於一家內容輸出平臺而言,省錢成為利潤增長的答案,並不是好事。
記得鐵柱第一次續費愛奇藝會員,是當年為了看高啟強在京海攪動風雲。其實很多人都和鐵柱一樣,為長影片平臺付費,就是想看到優質的獨家劇集。
當平臺內容輸出乏力之時,使用者黏性大機率會下降,當起“月拋族”。
事實上《狂飆》之後,愛奇藝確實沒能拿出什麼現象級爆款,反觀騰訊影片,2023年開始《長相思2》《慶餘年2》《繁花》等熱度口碑都不錯的劇集頻現。
這也導致愛奇藝會員數量急速下降,從2023年年初的1.32億,到年末只剩下1.01億。2024年一季度,愛奇藝乾脆宣佈,此後不公佈訂閱會員數量了。
根據最新的第三方資料,截至2024年三季度,愛奇藝活躍使用者數量約為3.84億人,同比減少約7083萬人,降幅15.54%。

不是說內容投入減少,爆款劇集一定會消失,但很大程度上會減少爆款出現的機率。
今年,愛奇藝降本增效的步伐依舊沒有停止。從財報資料來看,一二三季度,愛奇藝在內容成本方面的投入分別同比減少5%、2%、4.7%。
站在上市公司的角度,做法可以理解。
一季度時,愛奇藝雖然營收出現了滑坡,但淨利潤依舊能保持10%的同比增長,這是降本增效帶來的好處。長影片是燒錢的買賣,利潤增長是核心公司業績核心指標,愛奇需要向更多的投資者展露成績。
如果說加大內容投入,提高核心競爭力是在搏未來,那減少投入,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就是在搏當下。
未來和當下無論怎麼選,都難言對錯。
只是,核心競爭力下降的反噬來得太快,可能已經超過愛奇藝的預期。
今年二季度財報,愛奇藝營收同比下降了5%,淨利潤同比暴跌81.19%,據業內人士分析,這源於會員、廣告等核心利潤板塊的乏力表現。
期間,又有訊息傳出,愛奇藝高管正在拼命減持套現。比如,時任CTO劉文峰, 在5月20日至29日期間套現超67.5萬美元。首席內容官黃曉輝,在5月20日減持250多萬股,套現超1300多萬美元。
股吧有網友說:創始人龔宇在為單季度利潤減八成焦頭爛額,左膀右臂卻選擇“捅刀子”。人心都不齊,愛奇藝危已……
財報釋出當
日,愛奇藝股價出現歷史罕見跌幅,一天之內從211億縮減至178.5億,蒸發超過32億。
到了第三季度,情況也難言樂觀,營收72.46億同比下滑9.6%,淨利潤2.36億同比下滑51.22%。
同期,騰訊影片沒有獨立財報,但據公佈的資料,其核心付費會員連續兩個季度實現兩位數上漲,達到了1.17億。增長態勢明顯已經殺入愛奇藝的腹地。
愛奇藝只能求變自救。
9月25日,愛奇藝宣佈推出“短劇場”和“微劇場”,正式進軍短劇領域,11月21日,龔宇在三季度財報會上強調,將戰略重心放在1至5分鐘的微劇上。
短影片投入少,商業屬性強,關鍵打造週期更短,能在短時間內帶來業績回報。不過,這也意味著在長影片領域的投入,可能還會進一步被分走。
有人說,愛奇藝殺入短影片,其付費會員的含金量正在進一步下跌。
這幾年,愛奇藝會員權益頻繁變動,2022年12月黃金VIP連續包月由22元提至25元,2023年1月1日下線“會員權益轉贈”功能,同時被爆出暗中對投屏功能作出限制。
當時,一位7年老使用者還因此將愛奇藝告上法庭。
事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龔宇第一時間認錯,表示留下了經驗教訓,未來在做改變時:
第一,要想得更遠一些; 第二,要特別考慮消費者的利益和情緒。
今年10月底,愛奇藝釋出的公告,自11月12日起黃金VIP會員首月僅需加8元,即可額外開通一個全新黃金VIP會員賬號,同時:
11月12日後購買的會員,可在5臺裝置上登入,但可播放裝置僅為1臺。
從黃金會員,到鑽石會員,再到權益持續縮水,有網友吐槽愛奇藝“吃相越來越難看了”。
有人說:沒好劇看,會員還一點都沒有“vip感”,不會再為愛奇藝花錢了。
除了劇集,愛奇藝的自制綜藝方面也是風波不斷。
11月27日,《種地吧3》節目組宣佈最新人員變動,原本10個嘉賓中有4人退出節目,引起粉絲強烈抗議,紛紛質疑愛奇藝節目組的決策能力。
事後,愛奇藝官方釋出長文宣告回應,但因為不當措辭,進一步激化了粉絲的負面情緒。比如長文中,節目組表示:
沒有愛奇藝的決策,這檔節目可能永遠不會出現在螢幕裡。
粉絲們看完一腦袋問號:
都是花錢追劇,你們出優質節目,難道我們還要感恩戴德嗎?
有人說,大規模降本後,無論是內容輸出方面,還是後期策劃、輿情控制等管理方面,愛奇藝都出現了明顯的能力滑坡。
對於愛奇藝而言,今年是轉型的重要一年,在毛利率問題、資金壓力下,愛奇藝的降本增效,大機率還會繼續下去。
這是生死問題,鐵柱表示理解。只是在遊戲中,鐵柱的段位從黃金打上鑽石,已經費老鼻子勁兒了,希望開啟愛奇藝,想看過去一樣的影片,享受同樣的權益,不用繼續“上段”:
鑽石會員後,別再搞出個王者會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