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暴跌60%,愛奇藝撲街了?

作者丨黃藥師
圖片丨圖蟲創意、東方IC、網路
來源丨市值觀察(ID:shizhiguancha)
失去《狂飆》的第一年,愛奇藝似乎也失去了動能。
2月19日,愛奇藝釋出2024年財報:營收為292.3億元,同比下降8%;歸母淨利潤為7.64億元,同比大幅下挫60.32%。
雖然保持了連續三年盈利的狀態,但拉長時間軸,這卻是愛奇藝在近十年營收降幅最大,近五年利潤降幅最大的“成績單”。
曾經的“爆款製造機”,現在的“失速王”。在愛奇藝身上,發生了什麼?
01
消失的會員數量
沒有《狂飆》加持的愛奇藝,在2024年選擇不對外公佈會員數量,而是將ARM月度平均單會員收入)視作更重要的“度量衡”。
內裡暗藏的深意,或者說尷尬,從剛剛出爐的這份“成績單”中即可管窺一二。
公開資料顯示,愛奇藝的營收由會員服務、線上廣告服務、內容分發及其他四部分構成。其中,會員服務是愛奇藝的主要收入來源,佔比常年維持在六成以上。
但在2024年,這項核心業務的收入同比下降13%至177.6億元,愛奇藝給出的理由是內容排播較輕。
眾所周知,會員數量的增減直接關係到會員服務收入的多寡,且能直觀反映平臺的粘性和市佔率等關鍵指標。由此推算,2024年愛奇藝的會員數量恐不容樂觀,也從側面印證其競爭力的趨弱。
事實上,自《狂飆》之後,愛奇藝的訂閱會員規模便持續縮小,到2023年第四季度,其日均訂閱會員數為1.003億,同比上年度流失了約1170萬人。
▲資料來源:愛奇藝財報
不過,拐點跡象或正在顯現。愛奇藝CEO龔宇透露,訂閱會員從2024年底至今顯著上漲。
在會員服務收入下滑的同時,愛奇藝線上廣告服務收入也沒崩住,由於品牌投放低迷,同比下降8%至57.1億元。
對比之下,2023年會員服務收入和線上廣告收入,營收同比增速分別高達15%、17%。
這意味著,愛奇藝的主力業務在2024年均遭遇“滑鐵盧”。
內容分發算是本期唯一的亮點,實現收入28.5億元,同比增長16%;其他收入29億元,和去年持平。
但這兩項業務的總體量太小,撐不起公司營收的“大門面”。
▲資料來源:愛奇藝財報
而為了儘可能減輕營收滑坡對淨利潤蠶食的力度,愛奇藝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2024年,愛奇藝內容支出降至157.1億元,銷售、總務和行政費用36.8億元,降幅分別為3%、8%,帶動總成本減少5%至219.5億元。
但降本舉措對增效有限,因為營收降幅遠高於成本降幅,仍然對愛奇藝的搞錢能力造成了較大影響。報告期內,愛奇藝的淨利率僅為2.6%,而2023年為6%,這一變化清晰表明了公司在創利層面的巨大承壓狀態。
放寬視野,愛奇藝營收、利潤的波動實際上反映了內容行業普遍面臨的“過山車”困境:當有爆款作品推出時,業績突飛猛進;當作品不受歡迎時,收成一落千丈。
02
斷檔的爆款劇集
從本質上講,長影片平臺的“豐歉”與內容質量緊密相連。只有持續且穩定地產出好內容,包括劇集、綜藝、漫改等等,才能勾住使用者、沉澱使用者,進而獲得連綿不絕的“充值”蓄水。
而在過去的2024年,一向被譽為“爆款製造機”的愛奇藝卻“休克”了:儘管偶爾也有諸如《唐朝詭事錄之西行》《我的阿勒泰》,以及綜藝《喜劇之王單口季》等亮點出現,但均未能復刻當年《狂飆》的沸騰之勢,也導致其在與同業競爭的過程中,處在下風。
究其原因,還是缺乏真正的“現象級”大作。
比如,《我的阿勒泰》和《我是刑警》,前者在全網掀起了一股治癒風,但遺憾的是體型太過“迷你”,難以撬動長尾效應,後者一度在年底拉動愛奇藝熱度回升,但整體高開低走,也無法對標騰訊影片的《繁花》《慶餘年2》《玫瑰的故事》等S級劇作。
雲合數據亦佐證,2024年上新的長劇集中,正片累計有效播放量TOP5《慶餘年第二季》《與鳳行》《墨雨雲間》《繁花》《玫瑰的故事》,全部出自競品之手。愛奇藝製作的《唐朝詭事錄之西行》《南來北往》《我是刑警》《追風者》分別位居第六、七、八、十位。
爆款故事講不出來後,迫於盈利壓力的愛奇藝錨定了另一條捷徑:會員提價。
2024年,愛奇藝對會員體系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原先錯綜複雜的多個會員型別(如Fun會員、小說會員、學生會員等)精簡、整合成5款會員套餐,以切中不同需求群體。
針對價格敏感人群,主打基礎VIP——用廣告換低價;針對“錢多多”人群,則端出“加更禮免費看”“共享體育頻道”等權益,鼓勵其開通高階的星鑽VIP……
說白了,就是透過分層營銷,獲得更多“恰飯”機會。
不止於此,愛奇藝還在10月底頒佈會員新規:增加一個黃金VIP親情卡服務,可用特惠價格開通一個全新黃金VIP賬號;11月12日後的新會員賬號可在5臺裝置上登入,但同時可播放的裝置數從之前的2臺調整為1臺。
翻譯過來就是,5裝置1線上,加8元多一個播放權。
對於這擊表面上“技術封堵+親情疏導”,實則變相收費的組合拳,使用者自然不買賬,紛紛吐槽愛奇藝:“想錢想瘋了”、“吃相難看”、“薅羊毛”……
▲圖源:微博
在《市值觀察》看來,愛奇藝的舉措,或能在短期內提振公司的業績表現,但長期仍有賴於築牢好內容的根基。
03
難講的新故事
大的方向上,這幾年長影片已經進入存量階段,但整體仍保持龜速前進。
根據頭豹研究院的測算,2023年長影片行業市場規模為1343.23億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1343.71億元,同比增長約0.04%。
具體到愛奇藝,爆款遲滯,使用者搖擺,業績跌落,可以說已經拖了行業“後腿”。
該背景下,愛奇藝把生意的天平向微短劇傾斜,試圖找到在長影片之外的增量盤。
2024年9月份,愛奇藝上線“短劇場”和“微劇場”,正式宣告入局微短劇。
其中,“微劇場”以1-5分鐘豎屏內容為主,每週推出兩部新作,內容型別聚焦男女頻和銀髮族群;“短劇場”以5-20分鐘的橫屏內容為主,每週上線一部新作,涵蓋古言、現偶、懸疑等多型別。
龔宇強調,“與市場上將90%以上收入用於投流的微短劇商業模式不同,愛奇藝設計的商業模式是70%以上的收入分給內容出品方。”
換句話說,愛奇藝想憑藉70%+的高分賬模式,快速拉攏業內微短劇公司,也俘獲一批使用者。
財報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愛奇藝微短劇內容庫已擴容至超萬部。但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的爆款微短劇中,尚未看見愛奇藝的身影。
今年1月,愛奇藝宣佈與紅果短劇攜手,雙方將在IP聯合開發、聯合出品、成品內容授權等維度深度合作,致力於構建跨平臺微短劇新生態。
但就在觀眾期待他們擦出火花之際,愛奇藝創始人率先“炮轟”微短劇行業。
2月20日,在首屆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大會上,龔宇表示,微短劇行業有些平臺以大平臺的身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搞排他協議。而當下佔據微短劇市場支配地位的只有紅果。
說到底,押注微短劇講新故事,這條路並不好走。
一方面,愛奇藝進入的時間較晚。
微短劇“元年”始於2020年,躥紅數年後,搶“蛋糕”者如過江之鯽,除了早前下場的中文線上、歡瑞世紀、九州文化等影視文化公司,後來接續的抖快、B站、美團、優愛騰等,周星馳、小楊哥、周鴻禕等大咖和名導也競相入局,賽道不僅群雄逐鹿,且已過了高速成長期。
資料顯示,2024年微短劇行業規模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相較2023年同比增長近268%,增速明顯放緩。
愛奇藝姍姍來遲,還能否分到一杯羹?
另一方面,愛奇藝相對缺乏短劇運作經驗。
雖然丟擲了70%+的高分賬模式,但最終抗打與否還得讓使用者來評判。微短劇的內容邏輯、劇情賣點、製作週期以及對應打法,都和長影片不同。在該領域積澱不深的愛奇藝,能否駕馭得了這出新戲?
其實,早在2020年初,愛奇藝曾嘗試透過改造“隨刻”APP,試水微短劇賽道,但幾乎沒有激起波瀾。
捲土重來後,愛奇藝能否如願,仍是一個未知數。
失去了《狂飆》這樣的爆款加持,會員數量下滑,廣告收入疲軟,爆款劇集斷檔,種種跡象表明,愛奇藝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儘管透過會員提價和押注微短劇等舉措試圖扭轉局面,但這些策略能否奏效,仍需時間來驗證。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韜略》,為了便於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標華商韜略公眾號,感謝支援,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宋曉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蟲創意、東方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華商韜略旗下公眾號,歡迎關注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絡: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總監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成長計劃】
簽約賬號【華商韜略】原創內容
◆◆◆
點贊”是喜歡,“在看分享”是真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