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新增長,愛奇藝不做單選題

或許影片行業真正的破局,從來不是長和短的單選題,而是構建讓所有內容形態協同共生的生態網路。
2月18日,愛奇藝釋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經審計的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2024年全年,愛奇藝實現收入292.3億元;其中,第四季度,愛奇藝實現收入66.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愛奇藝全年Non-GAAP(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運營利潤23.6億元,Non-GAAP運營利潤率8%,為連續第三年實現運營盈利。其中,第四季度Non-GAAP運營利潤為4.1億元,Non-GAAP運營利潤率達到6%。
財報釋出後,花旗、美銀證券均維持愛奇藝“買入”評級,目標價分別為3.1美元和3.5美元。2月20日,CFRA釋出的最新評級資訊顯示,維持愛奇藝持有評級,並將目標價從2.3美元上調至2.5美元。國內券商方面,廣發證券維持“買入”評級,併發布研報《愛奇藝(IQ):爆款帶動長劇回暖,微短劇供給拓寬品類》,報告稱“導致利潤下滑的階段已經開始築底,隨著長劇內容的排播增強,結合微短劇內容的佈局形成更強的產品矩陣,收入有望持續Q1的勢頭在全年逐季復甦。”
現在,在保持長影片優勢的同時,微劇“上桌”成為愛奇藝2025年“新故事”裡最重要的變數之一。

微短劇上“主桌”

“現在的情況是,按照時長排序,在主站App裡,微劇時長與動漫、兒童、綜藝水平相當。在極速版,微劇時長僅次於電視劇頻道排名第二。”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在財報電話會表示。這也是愛奇藝20249月宣佈進軍微劇市場以來,首次披露業務的關鍵資料。
2024年,微短劇行業以超過市場預期的速度實現了市場地位的躍升。
高盛認為,基於使用者滲透率的持續提升和使用時長的增長,短劇市場TAM在未來兩年將實現 25%的複合年增長率,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910億元。
行業爆發式增長引發頭部平臺集體入局,一眾長影片平臺紛紛將微短劇作為發展戰略新支點。
去年9月,愛奇藝推出“短劇場”和“微劇場”,正式入局微短劇市場。彼時,龔宇曾公開表示,愛奇藝的短劇不等於切短的低成本網劇,微劇不等於低質的收費微短劇。
愛奇藝將1至5分鐘、豎屏為主的定義為微劇,5至20分鐘、橫屏為主的定義為短劇,並將重點放在1至5分鐘的微劇上。
談及原因,龔宇指出,橫屏短劇的商業模式和現有電視劇的距離比較近,但是豎屏劇的商業模式和使用者觀看的行為習慣改變很大。
過去一年間,微短劇行業不僅在規模上持續擴張,更在內容形態與商業模式兩個維度實現了關鍵轉型。
內容上,微短劇行業正逐步擺脫早期粗放式發展的路徑依賴,從簡單複製的流量套路轉向以質量為核心的精品創作。這種轉向直接體現在劇集製作標準的提升上:劇本結構更趨完整、視聽語言更具電影質感、演員表演更加專業化,優質內容逐漸成為平臺流量爭奪的關鍵籌碼。
春節期間,愛奇藝集中上線超28部精品微劇,其中《帝凰業》《鳳君》《登鳳台》等熱度持續領跑,多部新劇相關話題登上抖音熱榜、微博熱搜,形成跨平臺傳播效應,印證了精品化策略的市場價值。
而就商業模式方面,傳統付費充值模式雖然仍佔據重要地位,但以自然流量和廣告變現為核心的免費模式逐漸崛起。這種模式重構了內容與受眾的互動邏輯,使用者停留時長和廣告轉化率取代簡單點選量,成為衡量商業價值的新標尺,倒逼製作方持續提升內容質量。
龔宇透露,愛奇藝已最佳化廣告投放系統,以便更高效地利用微劇流量的增長來提升變現能力。資料顯示,35歲及以下人群是本次愛奇藝微劇春節檔的主力軍,佔比達到73%。這一年輕化趨勢不僅為行業帶來增量使用者群體,更為廣告主創造了優質投放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愛奇藝微劇內容庫已突破萬部量級,達到與業內頭部微劇平臺相當的規模。
在最新的財報會議中,龔宇將愛奇藝當前微劇業務發展定位為"實現了階段性突破",並著重強調短劇在增加廣告庫存和廣告收入提升方面展現出的出巨大潛力。
隨著製作標準的提升和商業模式的打磨,愛奇藝所押注的微劇賽道正在形成"內容提質-流量增長-變現增效"的良性迴圈,為流媒體行業開闢出全新增長極。

“長+短”成破局之道

愛奇藝押注微短劇,恐怕並不能簡單地用“跟風追熱點”來解釋。其“長+短”戰略向市場釋放出一個強戰略訊號:藉助內容形態的互補與商業價值的疊加,長影片平臺能夠打破增長天花板。
過去,市場普遍認為,長影片行業存在會員和廣告的“零和博弈”。平臺若強化會員服務如跳過廣告等,必然抑制廣告收入增長;若增加廣告庫存以提升商業化,則可能引發使用者流失。
與此同時,長影片平臺也正面臨著使用者注意力日益碎片化的現狀,短影片平臺以“短平快”內容蠶食使用者時長,這進一步加重了長影片的流量焦慮。
在這一背景下,愛奇藝的“長+短”戰略,從某種角度看,是探索一場“雙向奔赴”的系統性解法。
事實上,長影片與微短劇並非替代關係。如中金研報所指出,長影片平臺佈局微短劇,形成內容補充,滿足原有使用者觀劇需求、提高粘性,貢獻一定效果廣告增量。
微短劇,作為長影片的良好補充,既能夠滿足使用者的碎片化觀影需求,又能夠完善內容結構,擴大愛奇藝內容矩陣的影響力,打造“全域生態”。據龔宇介紹,愛奇藝主App主要還是定位為長影片,以會員收入為主,微短劇只是一個補充。愛奇藝極速版則轉型為以免費微劇為主,主要收入模式為廣告。
傳統長影片收入的大頭來自會員訂閱與貼片廣告,而微短劇的免費模式開闢出“內容即廣告”的新場景,透過品牌定製劇、劇情植入、互動廣告等一系列創新形式,將使用者觀看行為轉化為消費線索。
對微劇行業而言同樣是利好:長影片平臺的專業團隊入場以及資源加持,加速了微短劇從“土味爽劇”向精品化好劇的轉型。
11月6日,中國網路視聽協會發布《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據預測,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0%。預計到2027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顯然, “長+短”的內容生態構建,不僅滿足了多元使用者群體的差異化偏好,對愛奇藝這樣的長影片平臺來說,更是意味著市場增量。
據悉,愛奇藝2025年持續深化“長+短”的內容生態建設的舉措包括:在長影片領域提升超頭部內容的質量和佔比,在微短劇賽道加大原創生態建設,並加大免費微劇的供給,培育愛奇藝原創微劇生態系統。
對會員而言,新增加的微劇意味著增加一個可看片庫選擇,是“加量不加價”;對廣告主業務而言,可以考慮的曝光場景增加。“長+短”內容庫構建的背後,其實也是“會員+廣告”傳統商業模式的一次新的突圍。
當重磅IP大劇與微短劇形成共振,愛奇藝或正為流媒體行業創造新的增長正規化。
2024年第四季度以來,愛奇藝優質長影片內容強勢迴歸。《我是刑警》《漂白》兩部劇集內容熱度值接連破萬,《風中的火焰》《獵罪圖鑑2》《大夢歸離》《冬至》《白月梵星》等型別多樣的內容也均收穫使用者熱烈反響。根據雲合數據,第四季度,愛奇藝劇集總市佔率位列第一。
鞏固長劇集賽道優勢的同時,微劇儲備也迅速擴張。據龔宇介紹,愛奇藝已經覆蓋了95%的頭部微劇合作方,並在2024年12月產生了首個單月分賬過百萬的微劇專案,商業潛力初顯。
或許影片行業真正的破局,從來不是長和短的單選題,而是構建讓所有內容形態協同共生的生態網路。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