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期臨床明明 “過關”,FDA 卻狠心拒批!葛蘭素史克股價暴跌40億美元市值蒸發真相:抗癌藥獲批的水,比你想的深10倍

717日,葛蘭素史克的股價暴跌5%,市值蒸發超40億美元。這一切的導火索,是FDA腫瘤藥物諮詢委員會以5:3的投票結果,拒絕批准其BCMA ADC新藥Blenrep用於二線聯合治療複發性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
令人疑惑的是,這款新藥的兩項3期臨床試驗(DREAMM-7和DREAMM-8)都達到了無進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終點,其中DREAMM-7還達到了總生存期(OS)的關鍵次要終點。
明明3期臨床"成功"了,為何還是被FDA潑了冷水?這背後,藏著藥物審批的深層邏輯。
1
輕人現有治療方案:新藥獲批的"隱形門檻"
多發性骨髓瘤領域早已不是"無藥可用"的蠻荒時代。目前已有多款藥物獲批用於臨床,且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長期驗證。在這種情況下,FDA對新療法的要求自然水漲船高。
對於複發性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現有二線治療方案已經能為患者帶來一定的生存獲益,且副作用相對可控。Blenrep作為後來者,若想擠入這一市場,就必須展現出明顯優於現有療法的價值。
針對複發性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MM),現有的二線治療方案:
一、免疫調節藥物(IMiDs)為基礎的方案
  • 來那度胺聯合方案:來那度胺是二線治療的常用藥物,常與地塞米松聯合(Rd 方案),適用於對來那度胺敏感的患者;對於需要強化療效的患者,可聯合蛋白酶體抑制劑(如硼替佐米)或單克隆抗體(如達雷妥尤單抗),形成Rd+Bor  Rd+Dara 等方案,提升緩解率。
  • 泊馬度胺聯合方案:針對來那度胺耐藥的患者,泊馬度胺聯合地塞米松(Pd方案)是重要選擇,也可進一步聯合蛋白酶體抑制劑(PVd方案)或單克隆抗體,增強抗腫瘤活性。
二、蛋白酶體抑制劑(PIs)為基礎的方案
  • 硼替佐米聯合方案:作為第一代蛋白酶體抑制劑,硼替佐米常與地塞米松、環磷醯胺等聯合(如VD方案、VCD方案),適用於對硼替佐米未耐藥的患者,尤其在患者存在骨損傷時仍有較好療效。
  • 卡非佐米 / 伊沙佐米聯合方案:第二代蛋白酶體抑制劑(如卡非佐米)具有更強的抑制活性和不同的耐藥機制,常與地塞米松、來那度胺等聯合(如 KRd 方案),用於對硼替佐米耐藥或不耐受的患者;口服制劑伊沙佐米則因便利性更適合長期維持治療。
三、單克隆抗體為基礎的方案
  • 達雷妥尤單抗聯合方案:達雷妥尤單抗(抗CD38單抗)可與來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等聯合(如DRdDVd 方案),憑藉廣譜抗腫瘤活性和較低的毒副作用,成為二線治療的重要選擇,尤其適用於高齡或體能狀態較差的患者。
  • 埃羅妥珠單抗聯合方案:埃羅妥珠單抗(抗SLAMF7單抗)常與來那度胺、地塞米松聯合(Elotuzumab-Rd方案),適用於對免疫調節藥物敏感的患者,可降低疾病進展風險。
四、其他新型療法
  • CAR-T 細胞療法:對於多線治療失敗的 RRMM 患者,CD19/BCMA靶向CAR-T 細胞療法(如idecabtagene vicleucel)已獲批用於後線治療,二線治療中也可作為部分高危患者的選擇,但受限於製備週期和成本,應用範圍較窄。
臨床試驗中Blenrep所對比的是達雷妥尤單抗DREAMM-7)和泊馬度胺(DREAMM-8),同時聯合了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在兩個臨床試驗中,對照治療分別是上述標準治療中的DVd方案和PVd方案。
雖然BlenrepPFS上有所突破,達到了試驗設計的主要終點,但關鍵的OS指標卻出現了"分裂"——DREAMM-8試驗未能達到OS關鍵次要終點。
這意味著,在與現有的各種治療方案的比拼中,Blenrep未能穩定地證明自己能讓患者活得更久。
2
OS優勢:新藥能否立足的"硬指標"
總生存期(OS)是衡量抗癌藥物療效的"金標準",它直接反映了藥物能否真正延長患者的生命。在現有治療方案已經具備一定療效的前提下,FDA對新療法的OS資料格外看重。
Blenrep的兩項3期臨床試驗結果出現了矛盾。DREAMM-7達到了OS關鍵次要終點,而DREAMM-8卻未能達到。這種不一致性讓專家們對其實際療效產生了懷疑。
達雷妥尤單抗是抗CD38單抗,泊馬度胺(Pomalidomide)是第三代免疫調節劑(IMiD)。在體外試驗中,泊馬度胺能夠抑制血液腫瘤細胞的增殖並誘導其凋亡。它還能增強T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NK)介導的免疫反應,並抑制單核細胞產生促炎性細胞因子(如TNF-αIL-6)。
根據DREAMM-7DREAMM-8臨床試驗的結果,在OS獲益方面,Blenrep顯示出了優於達雷妥尤單抗的效果,但是卻不能明確對泊馬度胺的優勢。
泊馬度胺於2013年由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的多發性骨髓瘤,已在臨床中使用12年,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經得到臨床醫生的認可。如果一款新藥不能穩定地展現出OS優勢,那麼它就很難說服FDA和臨床醫生去改變現有的臨床方案。畢竟,對於癌症患者來說,能多活一天都是莫大的希望,而不確定的OS資料顯然無法給他們這份安心。
3
安全性:新藥獲批的"生死線"
除了療效,安全性是FDA審批時另一道不可逾越的"生死線"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的兩個3期臨床試驗中,OS都不是主要終點。這就意味著,在DREAMM-8臨床試驗中,雖然Blenrep沒有顯示出了顯著的OS優勢,但可能是臨床試驗設計的原因,導致OS優勢不明顯。優於達雷妥尤單抗的效果,但是卻不能明確對泊馬度胺的優勢。
如果所針對的適應症並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案,那麼只要有PFS優勢,同時OS只需要顯示出提高的趨勢,那麼新藥也會獲得FDA批准。
但是,如果是在已有相對安全的治療方案的情況下,新藥的安全性更是被放到了放大鏡下審視。
Blenrep聯合治療組中3-4級副作用發生率超過90%,絕大部分患者都需要調整劑量,這個比例遠高於對照治療組。治療中出現的嚴重不良事件,有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新冠等。需要指出的是,儘管臨床試驗中出現了與不良事件有關的死亡,但是Blenrep組和對照治療組的發生率相似。
所以,雖然不能說Blenrep有致命的隱患,但其因與其他藥物聯用後出現的安全性方面的問題是其被FDA否決是"致命"的因素。
最讓專家們擔憂的是其獨特的眼毒性。Blenrep所含的MMAF成分會導致嚴重的眼毒性,而這是目前其他獲批的多發性骨髓瘤藥物所沒有的問題。在現有治療方案安全性相對可控的背景下,這種獨特且嚴重的副作用無疑成了Blenrep"減分項"
此外,專家們還指出,Blenrep的起始劑量探索不夠充分。如果能在早期對劑量進行充分最佳化,其耐受性或許能得到提高。但現實是,在提交審批的資料中,我們並沒有看到這樣的最佳化成果。
4
結語:審批不是"考試過關",而是對患者負責
Blenrep的遭遇給整個醫藥行業敲響了警鐘:3期臨床試驗成功只是新藥研發路上的一個里程碑,而非終點。FDA的審批不是簡單地看試驗資料是否達標,而是要綜合考量新藥在現有治療格局中的價值——能否讓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對於企業來說,在研發新藥時,不能只盯著試驗指標的"及格線",更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新藥能為他們帶來什麼實實在在的好處。只有那些既能在療效上超越現有方案,又能保證安全性的新藥,才能真正獲得FDA的青睞,最終造福患者。
對癌症患者而言,“可能多活幾天” 是誘惑,“少受點罪” 是現實 —— 新藥獲批的終極答案,藏在每一份療效與安全的平衡裡。
此次Blenrep的審批結果也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FDA的每一個決定背後,都是對患者生命和健康的高度負責。這種嚴謹,或許會讓一些新藥暫時受挫,但從長遠來看,卻是保障醫療質量的重要基石。
3期臨床成功只是抗癌藥的 “入場券,真正的考場,是能否在現有治療的座標系裡,交出更穩的生存希望”  “更低的風險代價
(作者:張洪濤,筆名“一節生薑”,著有科普讀物:《吃什麼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談最前沿的醫學研究,也可以講最通俗的故事。本文僅作為醫學常識性科普,不作為任何醫療建議。若有不適,請儘快就醫,遵醫囑對症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