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中小商業銀行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幫助年輕群體增強備老意識、培育養老金融理念?答案就藏在差異化策略與創新服務之中。(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25歲開始養老規劃早不早?”“月薪8000該存多少錢養老?” 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上,關於年輕群體養老規劃的話題熱度持續攀升。2024年《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顯示,35歲以下人群中,超過60%已意識到養老儲備的重要性,但僅有不足30%制定了系統規劃。面對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中小商業銀行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幫助年輕群體增強備老意識、培育養老金融理念?答案就藏在差異化策略與創新服務之中。
在碎片化資訊時代,傳統說教式的金融知識普及早已無法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中小商業銀行需要打破常規,透過場景化內容營銷、職場滲透和校園教育,構建起覆蓋年輕群體不同人生階段的全生命週期教育體系。
場景化內容營銷:讓知識 “活” 起來
1、開發 “養老金融知識圖譜”
將複雜的養老金融概念轉化為短影片、互動H5、漫畫等輕量化內容,透過抖音、B站、小紅書等年輕人聚集的平臺精準觸達。例如,設計 “30歲養老壓力測試” 小遊戲,使用者只需輸入當前收入、儲蓄等資料,就能模擬出不同儲蓄率下的退休生活品質。當看到 “每月少喝兩杯奶茶,退休後每月多領500元養老金” 這樣直觀的對比,年輕人對養老規劃的興趣自然被激發。
2、職場滲透,從入職開始的理財課
中小商業銀行可與地方人社局、產業園區展開深度合作,推出 “職場新人養老第一課”,並將其嵌入企業入職培訓體系。針對不同行業特點,設計個性化案例模板。對於IT從業者,突出職業週期短、技術更新快帶來的收入波動風險;對於自由職業者,則強調收入不穩定時的養老儲備策略。這種貼合實際的內容,能讓職場新人深刻認識到養老規劃的必要性。
3、透過校園金融實驗室,在遊戲中學習理財
在高校開設 “人生現金流沙盤模擬” 選修課,透過角色扮演,讓學生體驗不同人生階段的財務規劃。學生們可以模擬從畢業求職、結婚生子到退休養老的全過程,在 “遊戲” 中理解跨期財務規劃的重要性。聯合學聯開展 “養老規劃創意大賽”,選拔校園養老金融宣傳大使,讓學生們成為養老金融知識的傳播者,實現 “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 的效果。
面對龐大的年輕客戶群體,傳統的人工服務模式難以滿足需求。中小商業銀行需要藉助科技力量,打造智慧化顧問中臺,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
1、數字員工矩陣:隨時隨地的理財顧問
構建 “AI養老規劃師 + 遠端專家 + 線下顧問” 三級服務體系。AI養老規劃師作為 “先鋒部隊”,透過開發的智慧診斷工具,5分鐘內就能生成包含替代率缺口、風險承受力評估的初步報告。對於複雜案例,系統自動轉接遠端專家或線下顧問,確保客戶得到專業、個性化的服務。無論客戶身處何地,都能隨時獲得養老規劃建議。
2、動態配置引擎,因人而異的投資方案
搭建基於大資料的行為分析模型,結合區域經濟特徵,設計動態再平衡演算法。以三、四線城市為例,考慮到當地居民收入波動性較大,為外賣騎手設計 “收入旺季自動增配養老定投” 功能。當騎手在節假日等訂單高峰期收入增加時,系統自動將部分收入轉入養老定投賬戶,幫助他們在收入可觀時為未來做好儲備。
3、知識圖譜賦能,政策解讀 “秒懂”
建立養老政策解讀知識庫,即時更新稅收遞延、長期護理保險等政策變動。透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政策影響量化分析。當客戶諮詢相關政策時,顧問能快速呼叫知識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客戶講解政策對其養老規劃的影響,避免客戶因政策理解困難而放棄養老投資。
產品是銀行服務的核心載體。中小商業銀行需從時間軸、現金流、場景化、生態化四個維度進行產品創新,滿足年輕群體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時間軸維度的目標日期基金自動滑行機制,會隨著客戶臨近退休年齡,自動調整資產配置,降低風險;現金流維度的 “收入峰值自動鎖定” 年金,能幫助自由職業者在收入高時多儲蓄,為退休生活提供保障;場景化的婚育補貼自動轉存養老賬戶功能,將人生重要節點與養老規劃相結合;生態化的養老積分兌換健康管理服務,則讓客戶在養老投資的同時,享受更多增值服務。
中小商業銀行的優勢在於對本地市場的熟悉和資源整合能力。透過與政府部門、特色產業、保險公司等合作,構建區域化生態合作網路,能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養老金融服務。
1、政務資料聯動,養老賬戶 “一目瞭然”
對接社保系統開發 “養老三支柱視覺化看板”,整合基本養老金預測、企業年金資料和個人儲蓄賬戶資訊,打造區域養老金融資料中臺。客戶透過手機銀行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養老資產全貌,包括未來養老金的預計領取金額,從而更科學地制定養老規劃。
2、產融結合創新,生意養老兩不誤
與地方特色產業合作,例如可以和各類批發市場推出 “經營貸 + 養老儲備” 組合產品。商戶在申請經營貸款時,銀行根據其交易流水,將一定比例資金轉化為養老定投額度。這樣既能滿足商戶的經營資金需求,又幫助他們為養老提前做準備,實現產融雙贏。
3、銀保協同破界,養老保障更全面
聯合保險公司開發 “長期護理險 + 養老社群入住權” 組合產品,針對獨生子女家庭設計 “護理金提前折現養老儲備” 方案。解決獨生子女家庭對父母養老護理的後顧之憂,同時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養老保障選擇。
透過構建數字化運營閉環,中小商業銀行能夠增強客戶黏性,引導客戶形成長期的養老投資習慣。
行為銀行體系:“好習慣” 換福利
建立養老準備力評估模型,將綠色消費、健康管理等正向行為轉化為 “養老積分”。客戶用積分可抵扣管理費,或兌換體檢服務、健康課程等。這種激勵機制讓客戶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也為養老儲備積累資源。
1、遊戲化激勵機制,在 “玩” 中理財
設計 “養老小鎮” 元宇宙社群,使用者透過完成養老知識學習、定投計劃執行等任務獲取虛擬資產,虛擬資產可兌換現實權益。例如,連續一個月完成養老定投計劃,就能在元宇宙社群中解鎖新的虛擬建築,還能兌換線下咖啡館優惠券。將枯燥的理財過程變得有趣,激發年輕人參與養老規劃的積極性。
2、代際賬戶聯通,家庭養老更安心
推出 “家庭養老賬戶”,實現父母醫療支出與子女養老儲備的智慧聯動。開發 “親情定投” 功能,當父母醫療費用增加時,系統自動調整子女的養老定投金額,在保障父母醫療需求的同時,維持家庭財務的平衡。
六、風控與合規特別考量
在創新服務的同時,中小商業銀行必須嚴守風控與合規底線。
1、建立產品適老化評估體系
針對縣域客群,設計 “三層白話披露” 機制,包括專業版、簡明版和方言語音版的產品說明書。運用 AI技術演示不同經濟週期下的資金波動情景,讓客戶更直觀地瞭解投資風險,避免因資訊理解偏差而產生糾紛。
2、壓力測試工具箱
開發區域經濟敏感性分析模型,模擬地方支柱產業波動對養老資產的影響,動態調整資產配置建議。例如,當某地區主要產業面臨衰退風險時,銀行及時提醒客戶調整養老投資組合,降低潛在損失。
中小商業銀行透過聚焦 “服務下沉、科技賦能、生態共建” 三大著力點,利用數字化手段突破服務半徑限制,發揮本地化優勢,有望打造 “社群養老金融管家” 的新模式。在滿足年輕群體 “即時滿足與長期主義” 矛盾心理的過程中,用遊戲化互動重構養老金融體驗,形成 “認知喚醒 – 行為轉化 – 生態繫結” 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為年輕群體的養老規劃保駕護航,也為自身開闢新的業務增長空間。
RE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