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週報53》:去年GDP為何上修?

資料週報53(12月23日-12月28日)
1.明年養老金應該怎麼漲?
2.中國版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應如何實行?
3.2023年GDP為何上修?
4.招商銀行的二八定律是否有代表性?
5.美中歐經濟:差距與競爭
6.聖誕節電影院票房為何大幅下跌?
7.勞動者收入為何沒有大幅增長?
8.德國經濟為何與股市出現背離?
正文
1.明年養老金應該怎麼漲?
本週二的財政工作會議表示,2025年將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大力提振消費。
根據智本社資料中心的計算,中國2023年養老金人均支出約21671元,2013年後因農村養老保障覆蓋率的提高有所下滑,近年來平均維持在5%左右的增速水平。
其中,機關事業單位累計上漲23.3%;城鎮職工次之,累計上漲30%;城鄉居民累計上漲將近73.7%,接近翻倍。但鑑於農村老人的基數每月只有不到200元,實際體感漲幅有限。
明年的養老金應該大幅度提高農村養老金的水平,縮小體制內外的差異,緩解農村養老壓力。
2.中國版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應如何實行?
本週智本社更新了《新消費理論》的最後一講。
之前的課程中講過,消費是目的,提升消費福利應該是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消費也是內生增長的動力,如果消費無法提振,經濟將失去內生增長動力。
這一講,我會講該如何提升消費福利。
日本曾經在1961年到1970年間實施過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這個計劃推動了日本國民收入平均增長達到11.5%,GDP平均增長達到11.6%,人均居民消費開支年平均增長9.4%。10年間實際工資累計增長83%。
不過,當下中國的經濟情況跟日本70年代完全不同,我提出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主要從收入分配上著手,透過財政貨幣政策和制度改革來實現。
中國版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具體怎該怎麼做呢?
歡迎社友們點選學習《05 | 國民收入倍增計劃:財政貨幣政策和制度改革》
3.2023年GDP為何上修?
國家統計局於12月27日釋出了2023年GDP的修訂資料。修訂後,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9.4萬億元,相較之前的核算數增加了3.4萬億元,實現了2.7%的增幅。
此次修訂中,房地產行業成為主要的增長點,其GDP從原先的7.37萬億元上調至8.71萬億元,上修幅度高達18%。這一調整主要得益於核算方法的變更,尤其是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的核算。從成本法轉變為與美國類似的市場租金法,這一變化使得增加的1.34萬億元得以計入,從而顯著提升了房地產行業對GDP的貢獻。
對於統計過程社友們不用細究,只需知道從核算結果來看,轉為租金法後,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資料將升高,相應統計的房地產增加值也會跟隨上漲,這或許可以降低明年完成GDP目標的壓力。
4.招商銀行的二八定律是否有代表性?
在官方統計中,收入分配的資料相對較少,因此市場常常參考招商銀行的資料來反映收入分配現狀。
根據智本社資料中心統計,2023年招行零售客戶共計19400萬戶,金葵花客戶人數453萬戶,佔比2.33%;資產總計10.7萬億,佔總資產的81.53%,戶均資產235萬元。另外,私人銀行客戶人數14.6萬戶,佔比0.08%;資產總計4.1萬億,佔總資產的31.4%,戶均資產2813萬元。換句話來說,招商銀行資金量最大的14.6萬戶,佔有了總資產的31.4%。
招商銀行的資產結構是否具有代表性?
其他銀行的資產結構是什麼樣的?
……
剩餘週報內容(5組1500字)
掃碼看全文,儲存高畫質圖片

新年鉅惠:讓利&提價,立省300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