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試點2年後,個人養老金制度終於迎來“全面開花”!據人社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明確個人養老金制度於12月15日推廣至全國,這對推動養老金儲備有效擴大、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建設養老第三支柱無疑意義重大。
在36城試點2年後,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2月12日,個人養老金賬戶最新的開戶人數已經突破了7000萬,其中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均超400萬人,合計佔全國開戶人數的1/4,並且31歲至40歲的中高收入人群是開戶、繳費和購買產品的主力軍。
01
為何中產人群更偏愛個人養老金?
近年養老問題被大眾所關注,中產群體普遍更關心這個問題,重視養老相關的財務儲備。
據民政部資料顯示,2022年末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2億,預計將在2050年上升至3.8億,而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預測,2025-2030年中國養老金可能存在8萬億~10萬億的缺口。無論是延遲退休、延長社保養老金繳費期限,還是本次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全面實施,背後其實都是我國正面臨著老齡化危機與養老金缺口的雙重夾擊。

而我國的中產群體,往往相對具備較高的教育與收入水平,因而對國家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敏感度更高,也有能力在滿足日常開支的基礎上,騰出較多資金為將來的退休生活“未雨綢繆”。
個人養老金已成中產人群節稅的一大利器。
按照目前的政策,購買個人養老金每年不超過1.2萬的部分,可以用於個人所得稅稅前收入抵扣,而且投資收益無需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養老金政策的稅收優惠面向所有人群,但由於收入較高的人群,節稅金額就相對越高,所以這也是吸引中產群體購買個人養老金的一大原因。

以小白本人為例,適用個稅稅率為30%,如果每年投入1.2萬到個人養老金賬戶中,每年即可節稅3600元,30年累計投入36萬本金,可節稅10.8萬元,這筆“收入”不是一個小數目。
除了節稅,打理得當的話,個人養老金賬戶還能帶來長期的投資回報。
即便是收益較低的存款產品,如果用普通銀行賬戶買入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僅有1.55%,而用個人養老金賬戶買入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為1.95%,每年能多賺0.4%的收益,假設能保持這個利率水平,累計利息收入也將超過10萬元。
02
“轉正擴容”後,個人養老金產品怎麼選?
個人養老金“轉正”後,可投資的品種也更豐富,包括個人養老儲蓄、個人養老理財、商業養老保險、養老目標基金、國債、指數基金等,但投資者的選擇難度也加大了。
小白的建議是:首先應對不同品類的產品有所瞭解,其次應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資金的投資期限,再選擇合適的產品。
比如想要多元投資的投資者,可配置適當比例的個人養老金理財;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個人養老金理財主要投資於風險較低且收益相對穩健的固定收益類資產,能夠最大化地發揮資產的長期增值潛力。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12月19日,全市場存量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成立以來平均淨值增長率為5.54%,平均年化淨值漲幅為3.64%,且全部斬獲正回報。
小白特地算了筆賬,在複利的“威力”下,不同投資時長和產品收益率對未來養老資產增值的影響不可小覷:

同樣是30歲開始投資,本金相同,A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年化收益率3%,B為4%,到60歲退休時,B的養老資產已經是 A的近1.6倍。
假設4%的年化收益率,本金相同,B 30歲開始投資,C 40歲開始,到60歲退休時,B的養老資產已是C的近1.9倍!
目前我國的養老金替代率僅為30%,與世界銀行的標準70%差距甚大,因而,想要未來的養老生活水平更有保障,買個人養老金理財可以做好這兩點:
一是儘早買入,才能享有更多投資時間;
二是選好產品,即便兩隻產品之間收益率只差1%,在時間的複利作用下,幾十年下來收益差距也會特別大。
小白建議優先考慮養老投資經驗豐富的機構發行的個人養老金理財。比如「貝嘉目標風險穩健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最低持有365天,R3中等風險),由貝萊德建信理財發行,不低於80%的資產投資於債券類資產,重點配置高等級信用債及利率債,錨定風險水平,以獲取相對穩定的回報;權益資產配置中樞在4%-8%區間,根據運作情況動態調整投資比例,並配合低波動選股策略,在嚴控風險的同時爭取更多超額收益。自成立以來(2023/7/18-2024/12/24),A份額年化收益率為4.49%,養老L份額年化收益率達4.63%(注:理財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不等於理財產品實際收益,投資須謹慎)。

貝萊德建信理財是國內首家獲得養老理財試點資格和個人養老金資格的合資理財公司,依託貝萊德、中國建設銀行、淡馬錫三家世界級金融機構在全球財富管理與養老投資領域的豐富經驗,為中國投資者提供專業、優質的養老理財產品。其實在養老理財產品裡面,貝萊德建信理財過去業績方面也很出眾:
2022年5月發行的目前國內唯一一隻10年期養老理財試點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為5.11%(2022/5/10-2024/11/29),在51只養老理財試點產品中排名第一,近一年年化收益8.34%(2023/10/31-2024/11/29),2023年度收益率為1.1%(2022/12/31-2023/12/31),還得到過2024年第五屆銀行理財金牛獎—國有商業銀行理財公司產品金牛獎(混合類)(注:理財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不等於理財產品實際收益,投資須謹慎)。
嚴格執行目標風險策略,管理機構又有豐厚的經驗實力,小白對「貝嘉目標風險穩健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未來的表現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如果想購買的話,方式有兩種:
(1)A份額,適合中國建設銀行個人投資者,透過建行手機App搜尋“貝嘉”可直達產品。
(2)L份額,即養老份額,適合個人養老金賬戶購買,透過建行手機App進入“個人養老金”專區,在專屬理財查詢“貝嘉”即可直達。
在養老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國家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除了推動“養老第三支柱”建設,也是在引導大家樹立 “長錢長投”理念:透過穩健的資金管理和組合配置長期持有資產,不僅能降低頻繁交易產生的成本,也能有效減少因市場情緒而作出的非理性決策,從而更順利地穿越市場週期,提高投資勝率。
綜合來說,無論是從養老規劃、節稅功能、資產保值增值還是政策導向等角度看,個人養老金都值得“新中產”們早作關注。
風險提示:理財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不等於理財產品實際收益,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