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銀行業年報季裡,郵儲銀行“迎難而上”——是能扛住行業週期壓力實現營收與利潤穩定增長的“優等生”之一。
2024年,郵儲銀行營收3487.8億元、歸母淨利潤864.8億元均實現穩健增長,資產端與負債端健康擴張。面對淨息差收窄壓力,郵儲成功將這個關鍵指標控制在1.87%,位列六大國有行第一位,從而確保了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令2024年利息淨收入穩在2861.23億元。
細究最新出爐的2024年報,你就能看清郵儲在低利率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秘訣:聚焦五大差異化增長極提升盈利能力,穩健運營嚴控風險底線,打造金融科技全面構建數智化優勢……與此同時,郵儲深入落實金融“五篇大文章”,將自身資源稟賦與服務實體重點領域有機結合,不斷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年報出爐之際,郵儲也宣佈了一份很有誠意的分紅計劃:每10股普通股派發人民幣1.139元(含稅),總計分紅112.94億元。加上此前已派發的中期分紅,郵儲2024年全年現金股利可達每10股派2.616元,總計259.41億元。以3月27日財報釋出當天5.09元的股價計算,則股息率為5.14%,遠高於當前定存利率。公司的紅利板塊屬性明顯,是當前投資者最青睞的“啞鈴型”配置策略中的重要一環。
上市以來,郵儲已累計分紅超1600億元,自2018年起還將分紅比例提升到30%,當前還透過一年兩次分紅來更好回饋股東。在最新公佈的《估值提升計劃》中,郵儲也強調公司會持續加強分紅來提升股東回報。
展望2025年,郵儲銀行董事長鄭國雨在業績會上表示,將緊扣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快推進戰略最佳化升級,煥發傳統優勢新活力、開闢均衡發展新賽道,著力打造“更普惠、更均衡、更穩健、更智慧、更具活力”的一流大型零售銀行。

迎難而上穩住營收:淨息差行業領先,重點拓展非息收入
2024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與利率下行壓低淨息差的衝擊,令很多銀行營收與淨利潤下滑。行業承壓之際,郵儲銀行卻“迎難而上”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
2024年,郵儲銀行營收同比增長1.83%至3487.75億元,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27%至945.92億元。其中利息淨收入2861.23億元,同比增長1.53%;非息收入626.52億元,同比增長3.21%。
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在業績釋出會上解釋了穩增長的秘訣:首先是穩住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將存款付息率控制在1.44%降本,達到上市銀行最低水平,從而最終將淨息差穩在1.87%,在六大國有行裡都算最高水平,從而實現“量價保持雙優”穩住營收中佔比最高的利息淨收入。
真金不怕火煉,1.87%淨息差這個行業領先的數字,體現出郵儲的體系競爭力。
在負債端,郵儲為降成本堅持價值存款,在2024年以1.44%的行業最低付息率,實現存款規模增長9.5%突破15萬億元,佔總負債的95%。
在資產端,郵儲兼顧了規模與盈利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聚焦挖掘增量業務,2024年消費貸款逆勢增長超1300億元,其中房貸增量居國有大行的第一位。
郵儲一直致力於打造均衡的業務結構,讓利息收入與非息收入“雙引擎”持續驅動業績增長。
一方面,郵儲自2021年起聚焦五大差異化增長極,推動個人經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主動授信這三極貸款餘額佔比超過60%,實現較好的“量價險”均衡,成為其穩定營收和息差的重要支撐。2022年以來,郵儲發力公司業務,近三年公司客戶數平均增長16%,貸款增速達17%,貸款餘額佔比提升到41%,成長為營收利潤的重要增長極。另一方面,在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之外,郵儲還聚焦均衡發展,實現非息收入多元增收。2024年在“報行合一”政策對銀行業造成巨大影響的情況下,郵儲非息收入仍增長3.21%至626億元。
非息業務的穩健增長來自三大引擎。首先,郵儲堅持“商行+投行”服務理念,以“1+N”體系為客戶打造全方位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帶動了對公業務方面中間收入猛增42.6%——包括供應鏈中收增長45.2%,票證函增長49%,境內銀團增長47%。
其次,郵儲的資金資管業務貢獻攀升,2024年非息收入同比增長18.4%至391.6億元。這部分收入的提升,體現出資管業務的穩健增長:高收益離岸人民幣債券規模居全市場第1位,基金投資規模居國有大行第1位,同業代銷基金業務規模突破2000億元,債券做市交易量突破萬億元,中郵理財產品規模增長率居國有大行前列;“郵你同贏”平臺累計交易量超5萬億元,同業生態圈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第三,郵儲的零售業務也在逐步恢復,2024年下半年保代業務的降幅開始持續收窄;新增非存款AUM佔比提升近13個百分點;而富嘉客戶、鼎福客戶(高淨值)分別增長17.6%、26.9%。
郵儲銀行副行長徐學明指出,郵儲目前16.7萬億元的零售AUM裡面,非存AUM只佔20%,未來還有很大增長空間,郵儲將積極穩妥地引導中高階客戶存款向非存AUM遷徙,尤其是將重點提升資產類業務對代理網點的覆蓋率,深挖4.6億代理金融客戶的綜合金融服務需求。
多管齊下“開源”增收的同時,郵儲也在全方面“節流”來增厚淨利息收入,其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降低代理費率。2024年,郵儲銀行透過與大股東郵政集團的溝通,在下半年將存款代理費率由1.23%下降到1.08%。自2025年1月1日起,郵儲還將對代理費率進行新一輪主動下調,進一步降低成本,增強存貸款業務的盈利能力。

穩健運營:嚴控風險提升資產質量,定增1300億補充核心資本
除了在利潤表上有不俗表現,郵儲還在年報中展示了一張穩健增長的資產負債表:2024年郵儲在資產端和負債端都保持健康擴張,資產總額增長8.64%至17.08萬億元,其中客戶貸款總額8.9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38%。負債總額增長8.69%至16.05萬億元,其中客戶存款15.2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54%。

更可貴的是,這是一張質量很高的資產負債表。2024年,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0.90%,僅為行業均值的60%,在六大行裡是最低的;關注率0.95%,僅為行業均值的43%;整體撥備覆蓋率286.15%,在六大行中位列第二。
郵儲銀行董事長鄭國雨在業績釋出會上表示,將持續強化風險管理,保持優於同業的資產質量,並堅持穩健審慎的風險偏好,完善“全面、全程、全時、全域”的風險管理體系,築牢風險防線。
在當前銀行業資產端信貸風險抬頭的趨勢下,郵儲2024年不良、關注、逾期貸款的同比增速也有所加快,分別上升了0.07、0.27和0.28個百分點,其中個人貸款是主要的壓力點。
與同行相比,逆風前行的郵儲在風控方面已經做得很不錯。郵儲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風險官姚紅用“兩升兩降”來總結2024年郵儲個人貸款不良率的特徵。
“兩升”是指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個人經營貸款不良率同比上升,但增幅均明顯低於可比同業。從細分資料上看, 2024年郵儲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28%,雖同比上升0.16個百分點,但增幅僅為同業均值的1/3。其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0.64%同比上升0.09個百分點,個人經營貸款不良率2.21%同比上升0.48個百分點,但二者增幅均為可比同業最低水平,分別是同業均值的1/3和1/2。
“兩降”則更直接地體現出郵儲的風控提升——非房消費貸款不良率1.34%,同比下降0.47個百分點;信用卡不良率1.48%,同比下降0.23個百分點。
在對公領域,郵儲銀行的風險管控成效顯著。2024年末,對公貸款不良率0.54%,同比下降0.01個百分點,房地產及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不良實現“量率雙降”,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94%和0.59%,同比下降0.51和0.25個百分點,風險敞口有序收斂。
郵儲也在持續提升資本充足率這個關鍵指標,2024年已將其提升0.21個百分點至14.44%,並在近期宣佈向財政部等機構定向增發1300億元,進一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經靜態測算,此次定增將直接提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5個百分點。
作為A+H兩地上市的銀行,郵儲為兼顧新老股東利益,此次定增特別選擇在股價更高的A股市場上進行,並專門採用“鎖價定增+溢價發行”的方式,最終以6.32元/股價格進行定增,較前20個交易日均價有良好溢價。此次定增上市發行將在2024年度分紅之後再進行,不會攤薄現有股東2024年度的分紅。而且此次定增的三家股東以現金認購後還將鎖定5年,避免對二級市場資金流動性的影響。
郵儲銀行副行長兼董事會秘書杜春野介紹,此次定增預計對郵儲銀行加權平均淨資產攤薄影響的幅度在6%左右,以此測算,郵儲A股和H股的股息率還能維持在4%和4.5%以上。
在低利率時代,郵儲還能保持4%以上股息率的話,仍然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紅利資產”。

擁抱AI打造金融科技,全面構建數智化優勢
鄭國雨董事長在業績會上表示,郵儲銀行正在加快人工智慧技術落地應用,將“數字生態銀行”的藍圖變為現實。
實際上,郵儲擁抱AI打造金融科技的成果,已經體現在此次財報的穩健業績之中。劉建軍行長就特別強調,要以科技賦能為“翼”,深化科技、資料、業務融合,充分利用AI+大資料,帶動成本降低、效率提升、體驗改善,讓科技成為低利率時代降本增效的“金鑰匙”。
據郵儲銀行副行長兼資訊長牛新莊介紹,郵儲正在推進全棧式國產雲原生平臺建設,在2024年完成新一代公司業務核心系統與信用卡核心系統的全面升級,公司核心新系統處理效率提升10倍以上。與此同時,郵儲還在推動千卡算力叢集建設,完成國產異構智慧算力雲資源池投產,具備支援千億級引數規模大模型訓練的能力,為智慧服務提供超強算力支撐。
2024年,郵儲還首次釋出自主可控的“郵智”大模型,打造“算力、演算法、資料、場景”四位一體安全可信的大模型服務體系,完成DeepSeek全系列模型私有化國產硬體適配部署及效能調優,並以池化的方式應用到行內“郵智”大模型中的多個業務場景中,進一步提升內外服務質效。
在郵儲內部的運營提效方面,智慧“小郵助手”透過引入DeepSeek大模型的邏輯推理與深度分析能力,應用到營銷、運營、風控、辦公等環節,日均受理諮詢已超3000次,令業務辦理時長縮短約20%,極大提升了內部協同辦公和運營的效率。
“信貸報告AI助手”則重塑信貸報告撰寫流程,令貸前盡職調查報告生成率40%以上。郵儲還將大模型應用在研發測試領域,輔助超5000名研發人員智慧生成程式碼。
郵儲還將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用於客戶服務的智慧化:透過手機銀行打造陪伴式數字員工,將人工智慧、大模型等技術與客戶旅程深度融合,支援多模態互動、業務諮詢和辦理、營銷推薦等多種場景的使用者體驗。
郵儲的貨幣市場和票據市場已上線大模型交易機器人,貨幣市場交易的單筆詢價交易平均耗時僅22秒,比以前人工詢價縮短約94%;票據交易單筆營銷、審批僅需5-10秒。
郵儲銀行透過加大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大資料等新技術的應用,正在全面構建數智化優勢的科技驅動力——目前自助裝置雲櫃覆蓋率已達100%,遠端稽核替代率91%,集中授權機器人日均處理業務25萬筆。

立足資源稟賦,落實“五篇大文章”見質見效
在年報裡的致辭中,鄭國雨董事長也特別強調郵儲銀行要立足資源稟賦,把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納入經營發展戰略,確保落地見效。
在日常經營中,郵儲已在多領域把“五篇大文章”做好做透。普惠金融方面,郵儲銀行藉助其遍佈城鄉的近4萬網點優勢,去服務鄉村振興。2024年,郵儲涉農貸款餘額、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增長均超過12%。其中涉農貸款餘額2.29萬億元,在客戶貸款總額中佔比超過25%;
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63萬億,佔客戶貸款總額比重超過18%,居國有大行前列。

郵儲優先把普惠金融提供給最需要的人——2024年底,在脫貧地區(832個脫貧縣)貸款餘額合計5646億元,較年初增加698億。在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各項貸款餘額合計67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1億,增速15.65%。
綠色金融方面,郵儲綠色的品牌底色不斷加深,正在加速發展可持續金融、綠色金融和氣候融資,2024年捷報頻傳:綠色貸款餘額增速達到22.55%,累計開展企業碳核算服務超過萬戶,明晟ESG評級提升至AA級。
養老金融方面,郵儲構建“三橫三縱”的立體式養老金融體系,把做優養老金融融入戰略發展中,目前服務55歲以上老年客戶超過2.8億戶,金融社保卡結存1.28億張。
在養老金金融領域,郵儲緊抓個人養老金制度全國實施的政策契機,推出“U享未來”個人養老金服務品牌,提供有溫度的養老金融特色產品和服務——已推出退休待遇計算器、養老模擬計算器、養老省稅計算器、家庭養老賬戶和自動繳存等特色功能。
在養老服務金融領域,郵儲推出“安享金暉”特色品牌,推動櫃檯、自助裝置適老化功能迭代。線上渠道也做優適老化體驗,幫助老年客戶跨越“數字鴻溝”。
在養老產業金融領域,郵儲構建“523”綜合營銷服務體系,創新推出養老服務機構資金監管服務,積極對接養老產業各類主體,全面提升養老產業金融服務能力。
在科技金融方面,郵儲增量擴面,創新“技術流”評價體系、最佳化“U益創”產品體系、打造“政企研投”生態圈;服務科技型企業超9萬戶,增長超過30%,融資餘額突破5000億元,增長超過40%。劉建軍行長表示:2025年,郵儲還將繼續聚焦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服務創新。
郵儲也在持續建設數字金融,上線新一代公司業務核心系統等449項工程,釋出首個自有大模型“郵智”,自主研發系統佔比提升至80%。
據郵儲銀行副行長兼資訊長牛新莊介紹,郵儲將數字金融納入中長期戰略核心,加快構建“大資料+大算力+大模型”核心競爭力,透過人工智慧、大模型、數字員工等硬核科技的加持,正在向“數字生態銀行”轉型。
2025年,正值郵儲銀行成立十八週年。鄭國雨董事長也在此次年報中,對郵儲未來寄予期望:十八歲的郵儲,風華正茂、朝氣蓬勃;十八歲的郵儲,前景可期、大有可為。
*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刊登平臺之觀點。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